适合青年看的励志文章推荐5篇每天多做一点点,就是成功的开始;每天多创新一点点,就是领先的开始;每天多学一点点,就是进步的开始;每天多进步一点点,就是卓越的开始。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适合青年看的励志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励志文章1:你羡慕的生活背后都是你熬不成的苦01前段时间,朋友小米的妈妈过世了。
本来就是单亲家庭的她,瞬间没了人生依靠。
说来,小米也已不小。
芳龄已过而立,却还是没有男朋友和体面的工作。
对她而言,安安稳稳拿着酒店收银员的工资,能够度日就行了。
至于什么诗和远方,她只做过梦,并不想去实践。
“什么努力多累啊,还不一定有回报”成了她安慰自己呆在舒适区的理由。
可是,当生活发生变故,逼着你不得不成长的时候,你还能待在舒适区不动吗?答案是不能。
小米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整个人就像是一根漂泊无依的浮萍。
每天早上九点坐半小时的公交车去上班,晚上下班时常凌晨却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一天晚上下班太晚,回家的路上打不到车。
好不容易打到一辆车却差点被出租车司机性骚扰。
那一刻,她整个天空都是比夜幕更深的无助和孤单。
那种对生活的绝望,让她第一次想改变。
她辞了工作,告别故乡,进了北京一家外企工作。
为了重新捡起自己的韩语专业,在北京能够站住脚跟,她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其他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
两个月后,顺利通过试用期。
月薪是过去的两倍。
半年后,她成了部门主管,一年后升任经理,同时也邂逅了自己人生最重要的另一半。
是的,只有自己足够出色,爱情多晚都会来。
正像那句话说的一样,你必须很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02熬过所有苦,才知道苦难是灵魂与皮囊合二为一的过程。
在朗读者上看到胡歌朗读《哈姆雷特》,让很多观众忍不住泪眼婆娑。
胡歌2006年出车祸,差点毁掉半张脸。
作为一个演员,好看的皮囊是多么的重要啊。
很多人都担心胡歌的演绎生涯到此就结束了,却不曾想到这一场生命的战斗正是他成功转型的机遇。
从演绎小白到现在的实力派演员,这场灾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他的重生。
在医院养病的大半年,胡歌几乎每天都与书为伴。
书籍让他的心变得沉静和宽容,慢慢地,他接受了自己残缺的容颜,不再遮遮掩掩。
在他复出后,出版了他人生的第一本书,并用所赚的钱在云南建了一所学校。
好看的皮囊终究留不住,只有有趣的灵魂才能长存。
他失去了皮囊,灵魂却得以成长。
事实上,世界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03提到胡歌我不由得想起林依晨。
那个古灵精怪活泼动人的美少女身后居然有那么多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的痛苦。
童年穷苦,父母感情不合,在她上高中时离婚。
妈妈独自带着他们姐弟二人生活,生活总是入不敷出。
体弱多病的林妈妈常常只能靠信用卡应急,长年下来利滚利,背上了上千万台币的债务。
这样的家庭环境让依晨不得不扛起家庭的负担。
于是,懂事的她报名参加选美比赛。
也正是这一次选美,让她开始走上演艺圈。
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机会她很珍惜。
之后《十八岁的约定》、《天外飞仙》获得观众的喜爱,并凭借《恶作剧之吻》获得金钟奖戏剧类最佳女主角,成为偶像剧史上折桂金钟视后的第一人!即便生活总是狼狈不堪,她依旧没有放弃负重前行。
出道六年后,她终于还清了家里所有债务。
一边拍戏一边上学的她,依旧是学校有名的学霸。
一个真正努力的人,再多的苦难都无法打败她。
相反,所有的好运都会扎堆出现。
之后,她更加努力去学习,出道多年零绯闻,零差评。
她从来不想依靠别人,只想用心修炼自己。
胡歌曾在金鹰节上直言他最想感谢的人是林依晨,是她让胡歌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演员。
林依晨曾对胡歌说过:“演戏是一个探索人性的过程,要用生命去演戏。
”这两句话就是林依晨对自己的职业要求,更是对观众的负责。
这两句话也同样让胡歌醍醐灌顶。
生活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转为动力。
只要你足够坚强,幸运之神肯定就会眷顾你。
就像泰戈尔所说:“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是的,所有经历过的苦难,当初以为熬不下去,过后才知道,自己并没有自己想得那么脆弱。
相反,当自己把生活的痛,当成一种考验时,一切都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愿我们都能通过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不是别人所希望的。
励志文章2:最怕你能做的太少,想做的太多1.因为参加一场活动,与一位大学生朋友聊天。
他对我说:自己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尤其是纠结毕业后的职业选择。
我以为他想听我说说各种选择路上可能会遇见的状貌——职业环境、基本待遇、大体发展路线什么的。
不料他比我还灵通,反倒向我把各种职业的信息介绍得头头是道,他说,他这几年没少做这方面的功课。
我有点不明白:信息掌握得如此丰富了,怎么还会不清楚自己想选哪个呢。
他坦言自己也不知道,总觉着选哪个都行,选哪个又都差点儿什么……我们彼此看着不同的方向木讷了一会,间或听到他几声沉重的叹息。
忽然我随口感叹一句:你好像不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是样样都想要,哪个的好你都舍不得啊。
这句稀松平常的感慨反倒真真戳中了的痛点,他连声附和:确实是这样啊,越想越是这样。
就比如说,我想考公务员,因为会有点自己的时间嘛,但又觉着工资太少了。
我想去北上广,这样机会会很多,但又嫌漂泊太累了。
我想进小企业,这样压力会少点嘛,但说出去又太没面子了。
我向往很多风风火火,但又留恋一些小确幸与人间烟火……说着说着他总结道:就是想要一种又有面子起薪又高,不用做太多事还能见大世面,学到许多东西的工作。
我听完没做什么评价,几秒钟的沉默后,他被自己的愿望给逗笑了。
2.其实这世上的烦恼说繁琐也繁琐,说简单又简单:要么就是做得太少,要么就是贪得太多。
两者结合起来,苦楚最大,套用一句名言说就是:你的时间、精力、能力、资源、意志品质是有限的,但你的欲望又是无限的。
你总琢磨着把有限的成本投入到无限的欲望满足上去,不犯愁就怪了。
其实这个理儿大伙都知道,即:想让所有的花都在你这开,那是不可能的。
但这个错误,又基本上人人都会犯,为啥呢?因为我们的天性就是想尽可能把所有便宜都占上嘛,占不着便宜算吃亏,我们会觉得被剥夺。
伪装成选择迷茫症的贪婪,会带来一种可怕的后果:它会让你一直误以为自己很理智,自己正在权衡利弊谨慎分析什么的,不断强化你纠结的必要性,结果你纠结到最后,哪怕是多样化的选择也会被你拖成单一的被迫,因为,没时间了。
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谎言就是:总有那么一条路,会满足你的全部期待。
这个严重违反常识的念头之所以还能留存在人的脑海中,就是因为它太美好了;然而,不管多美好,终归是幻象。
刚性条件是:一天只有24小时,一年只有365天,泯然众人的你我,怎么可能一口气获得365个祝福,每个还都不重样呢?普通人获得普通幸福的途径其实特别简单:舍弃一些次要的东西,获得另一些重要的东西,把舍弃次要东西腾出来的时间与精力,用来将促成重要东西的事情反复做。
3.而相比之下,什么东西对你来说“更重要”一点呢?这就全看你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了。
请相信,甭管表面上看起来各种事物仿佛都利弊相缠,但在你心目中,仍然是存在等级序列的。
你的基因、成长环境、人生际遇、先天后天养成的性格,会成为你排布价值序列的标准。
有的人就是认为要活就活成精英;有的人同样坚定认为:平凡点儿也没什么。
有的人觉得不要考虑父母感受,否则白活了;有的人觉得:他们欣慰一点儿,我也快乐。
类似的差异还有太多,但大都无关对错。
每个人最后都会且只会踏上其中的一条路,然后再对另一条路上的可能性产生种种幻想或留恋。
这都是正常的,只是不必感伤太多——因为哪怕踏上这一条,令一条路的风景也未必从此与你天涯相隔,只要你躬身埋头,踏实地走下去,路还是有可能相通的。
就比如:一个人在20多岁选择在家乡省会踏实奋斗,没选择去北上广。
你可能觉得她这辈子是跟财富无缘了。
结果她30多岁时,各方条件成熟,也积累了很多能力资源,去了深圳发展,月薪六万多。
这个人是我亲戚家的一个孩子。
再比如:一个人选择了外出打拼的道路,放弃掉安逸的生活。
你可能觉得他再也没法享受到惬意的时光与家庭的快乐。
结果他四十多岁事业有成,花钱买别人的时间去帮他完成一些牵绊常人的杂事,自己常能跟家人一起旅行健身看画展,比文艺青年还文艺中年呢。
这个人是我的一位读者。
除了违法犯罪或挑战道德,没有哪条路走下去会万劫不复。
不怕暂时不光明,就怕你不选,更不肯踏实走,我从没见过哪个生活的强人最终输给了选择。
4.一生很短,几十年一眨眼就过去了;人生的遮布很重,需要把自己削成尖,才能刺破。
最明智的活法,就是集中时间与精力,做那些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
如果你在读高中,就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大学,这样平台广,未来可能性多;如果你在读大学,就一长本事二长见识,把能量聚焦在打磨思维与实践上,这样走出校门有成色。
如果你刚刚步入职场,家中实在揭不开锅就先努力赚钱补充点安全感;否则请把念头聚焦在能力增长和提升自我价值上,市场最终会还你钱的。
如果你实在不知道什么对自己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就不妨想一下希望五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
然后用未来的目光看看今天的自己,并追问下:为了5年后的目标,我今年应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为了今年的目标,我本月最该做的最重要的是什么。
以此倒推至当下,你就会发现:再没有什么可迷茫了。
这就是我们说的:越简单越快乐。
因为当你设定了太多的虚高目标,又不清楚其实是贪心在作怪时,你总觉得它们都是重要且真实的,那等着你的除了瞎忙,就是自责。
而当你做到惟精惟一,集中优势力量选择一条路去攻克,你会做得更少,但做得更好,收获到切切实实的成果;并在这条小而美的道路上,遇见许多其他路上的同行者。
你们在岔路口相遇,彼此感慨道:“看来人生何处不相逢哈。
”“是啊,等着你呢。
”励志文章3:但凡你开始的路,都不叫远方-01-差不多要七夕了呀。
那些叫嚣着打着降价的商家们,似乎都在忙着换价签、忙着搞优惠、忙着给新老顾客们发微信发短信发邮件……我照例去某宝刷刷逛逛,突然消息提示有无机蔬菜折扣,方才想起,哦,原来好久没有去Y 的店铺看看了。
是的啊,七夕了,Y老板的农产品生意应该也开始忙活起来了。
在无锡,Y 是人们眼里留学归来的高材生,然而学成归来的他却做起了农产品生意。
家人不支持,邻里坊间不理解,他性子倔啊,认定的事,迈出去的步伐,绝不会缩回来。
初识Y老板,是在新闻和访谈间。
那时候的他,小有成就,虽然家人还是不支持。
他在德国留过学,促使他一定要做绿色无机果蔬的是两件很小很小的小事情。
他爸妈出国探亲,从机场接爸妈回来时,妈妈似乎很渴,他习惯性地从房间水龙头倒了杯水给妈妈喝,妈妈愣住了,在国内,她喝的一定要是开了的水。
那杯水,妈妈最终没有喝。
那天爸妈饿了,他踱去给他们弄吃的。
很快,他做的生蔬菜沙拉出来了。
同样的原因,爸妈吃不惯。
送走爸妈后,他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般反思了好久。
为什么在德国可以每天都毫无顾忌地喝直接饮用来自水龙头的水?为什么人们可以无限制地吃素菜沙拉?而这些,在中国都是不干净不卫生的代表?……如果人们连吃进去的蔬菜水果都要反复洗净煮熟,都要确保一定卫生才能入口,那生活的幸福感该是有多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