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应对新贸易壁垒的理论思考摘要近几年,在国际贸易中新贸易壁垒不断产生,有技术壁垒、环境壁垒、社会壁垒、道德壁垒、物种壁垒和信息壁垒等,对国际贸易产生严重影响。
随着关税壁垒和传统非关税壁垒被拆除,新贸易壁垒越来越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
为了确保我国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实现贸易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各种策略打破和跨越各种新贸易壁垒。
关键词:贸易新壁垒对策研究目录前言 (3)一、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内容 (3)二、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5)(一)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发展趋势 (5)(二)国际贸易新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5)三、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新壁垒的措施 (6)(一)政府对策 (6)(二)企业对策 (8)参考文献 (9)前言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新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
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出现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这些形形色色的新贸易壁垒将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最主要障碍。
了解这些新贸易壁垒的内容及发展趋势,对于我国采取正确的防范措施,制定“破壁”策略,确保我国贸易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内容所谓国际贸易新壁垒是指以技术壁垒为核心,以保护人类健康和劳动者权利、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动植物的危害为借口,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削弱竞争对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目的,而设置的所有阻碍国际商品自由流动的新型非关税壁垒。
国际贸易新壁垒与传统贸易壁垒的根本区别是:传统贸易壁垒是从商品数量和价格上限制,更多地体现在商业利益上,大多数是采取边境措施;新贸易壁垒则着眼于商品数量和价格以外的东西,更多的考虑商品对于人类健康安全以及环境的影响,体现的是社会利益,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国内政策和法规,更加难以突破。
目前,国际上新出现的贸易壁垒主要有以下几种:社会壁垒。
社会贸易壁垒是指以劳动者劳动环境和生存权利为借口,而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
社会壁垒的核心是劳工标准问题,它是由各种国际公约的社会条款构成,而社会条款并不是单独的法律文件,而是由国际公约各种有关社会保障、劳动者待遇、劳动权利、劳动技术标准等条款构成的,它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相辅相成。
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因劳动报酬低廉,工作条件简陋,将是社会壁垒最大受害者。
我国有些中小企业的生产条件很差,受社会壁垒影响很大,如农产品、纺织品、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影响最大。
道德壁垒。
道德壁垒也称动物福利壁垒。
动物福利是指为了使动物能够康乐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或措施,给动物提供各种舒适的外部条件。
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已开始对动物福利进行立法,要求保证动物享有不受饥饿,生活舒适,避免肉体疼痛和精神恐惧以及享有表达天性等方面的自由权利。
如2003年1月,欧盟理事会明确提出,欧盟成员在进口第三国动物产品之前,应将动物福利作为考虑的一个因素。
由于WTO在规制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世界各国为了突破外国的技术壁垒,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加深产品的技术含量,使技术壁垒对国际贸易的限制作用有所减弱。
道德壁垒具有成本低、操作容易的特点,可能成为未来限制农产品贸易特别是禽畜产品贸易的主要壁垒,如果进口动物不符合这些福利标准,就被拒绝进口。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乌克兰向法国出口活猪受阻,几位乌克兰农场主根据合同,向法国出口活猪,经过60多个小时的长距离运输后,猪被法国有关部门拒之门外。
原因是:乌克兰农场主在长途运输中没有考虑活猪的福利问题,即这批活猪没有按照法国有关动物福利法规在途中得到充分休息,因违反动物福利法而被拒绝入境。
物种壁垒。
物种壁垒主要是来自2004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的《种苗法修正案》的一些规定。
该《修正案》规定了种苗品种登记制度,即对于培育开发的新品种,在向日本政府“农林水产省水产局种苗课”申请登记,并经审查确认后,即可获得相当于工业产品专利权的“培育者权利”,并受到政府的保护。
尽管日本的《种苗法修正案》不是直接针对从我国进口的农产品,但该法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日本影响极大。
因为日本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在我国出口的蔬菜中,不少种苗是从日本直接引进或由日本品种改良而来的。
近几年来,日本不少企业向我国提供种子、资金、技术等,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生产各种蔬菜和食用菌,然后销往日本。
《种苗法修正案》实质上是一种主要针对农产品的新贸易壁垒即物种壁垒,对农产品贸易将造成很大影响。
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效仿日本的做法,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借口,设置了更加复杂的新贸易壁垒。
舆论壁垒。
舆论壁垒或传媒壁垒,也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软贸易壁垒”,是指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或传媒有意的负面宣传报道,贬低竞争对手的产品,使竞争对手及其产品声誉受损或消费者对其产品误解,从而达到削弱竞争对手产品竞争力或阻拦外国产品流入和保护本国市场的目的。
这种贸易壁垒对出口国的伤害甚至超过其他贸易壁垒,实际上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等都是可克服的贸易壁垒,如通过对产品采取一定技术措施,可以消除或减轻这些壁垒的影响。
但舆论壁垒是一种难以消除的新贸易壁垒,它影响范围广,时间长,可造成竞争对手的产品完全失去市场,而且出口国往往“欲诉无门”。
我国产品出口受其影响越来越大,造成严重损失,如2003年日本通过各种媒体大势宣传中国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结果日本主要超市宣布暂停对中国蔬菜乃至所有中国农产品的采购。
又如2004年,越南河内市媒体有意在报纸宣传报道中国果菜产品药残留不合格,水果有“毒”,使我国果菜产品几乎无人问津,无法在越南市场立足。
二、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发展趋势及影响(一)国际贸易新壁垒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新壁垒越来越多,限制的产品越来越广。
目前,国外所采用的贸易新壁垒中,保护的内容涉及面很广,从天上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从动物到植物,从固体到液体。
只有能够采用的,全都用上了。
国际贸易新壁垒越来越复杂,措施越来越苛刻。
新壁垒不仅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而随着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更加难以预测。
新贸易壁垒已开始针对高附加值和高技术产品,并且将由单一的贸易壁垒转向更加综合性和复杂性的新壁垒。
更加注重人类健康与安全和生态平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产品对人体健康和其环保性能,而且更加注重对动植物的保护以维护生态平衡。
影响范围从个别产品转向整个行业甚至所有产品。
以往各种贸易壁垒是针对某个产品或某种产品而制定的,影响一般都是个别产品。
但近几年来,各种新贸易壁垒的出现越来越针对整个行业进行全面封锁,一个产品不合格,整个行业的相关产品都会受到影响。
(二)国际贸易新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新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威胁我国产品出口市场。
新贸易壁垒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受到威胁,对出口市场的巩固和扩大造成直接影响。
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主要是集中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这些国家的技术较高,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强,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劳动者的利益。
这对我国出口贸易构成严重挑战,我国许多产品因达不到这些苛刻的要求而被拒之门外。
抑制我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的发挥。
由于每个国家的自然禀赋不同,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不同,新贸易壁垒使我国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难以发挥。
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出口的产品有不少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由于我国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纷繁复杂的产品标准抬高了进入门槛,使我国有些产品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而被拒之门外,或导致其国际竞争力下降。
受新壁垒影响最严重的有农产品、纺织品、机电产品。
据国家商务部统计表明,新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已大大超过反倾销案的影响。
三、我国应对国际贸易新壁垒的措施新贸易壁垒在21世纪将成为世界上主流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
由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成本低是我国最重要的比较优势,所以新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冲击将更大,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中面临的最大障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应对新贸易壁垒,关键在于企业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档次,加强环境管理和职业安全管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从综合能力上缩短与发展国家企业的差距。
同时,由于新贸易壁垒涉及到技术、法律以及行政管理等各个方面和各个部门,政府须发挥主导作用,帮助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突破新贸易壁垒。
(一)政府对策1、制定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国家的基本战略,出口贸易也就必须服从于这个基本战略,这就要求不仅要追求出口增长的数量,还要追求出口增长的质量,及其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根据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对外经贸部门还应建立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鼓励那些有利于环境的产品出口并在信贷上予以支持,在条件成熟的沿海开发区建立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树立几个在出口可持续发展上作出贡献的典型企业。
2、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发达国家使用最多的新贸易壁垒将是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
上个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采用国际标准就已达80%,日本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有90%以上是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与此同时,我国技术壁垒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二三十年的差距,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远远不能适应要求。
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国际标准采用速度,1997年以后制定修订标准的国际标准采用率已占60%,但从整体看,我国采用国际标准的状况仍很落后。
因此,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加快采用国际标准的步伐。
另一方面,文本的采用不等于产品的采用,采用国际标准的重点在企业,最重要的是推动一大批出口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同时,我国应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把我国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为此,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发达国家标准化工作的动态,积极承担ISO 秘书处和其他标准化组织的工作,争取将我国制定的水平较高的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中,或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标准期间充分反映和体现我国的意见和利益。
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参加国际标准的制定活动,跟踪国际标准制定的全过程。
对于因标准问题产生的国际贸易摩擦,我国应参与协调,从而不仅能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同时能积累宝贵的经验。
3、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认证认可体系。
认证是证明企业所生产的终端产品及生产管理体系符合某种法规和标准的合格评定程序。
虽然大多数认证是自愿性的,但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质量认证及环境认证,都是企业通向国际市场的一盏绿灯。
很多企业产品就是因为缺少认证而被国际市场拒之门外。
所以政府须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认证认可体系,确保认证机构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坚决取缔不严肃的认证机构,鼓励国内认证机构发展壮大并积极与国外知名认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与国际和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