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石坝及碾压

土石坝及碾压

施工导流不如 砼坝便利; 剖面大,所以填筑量大;粘性土施工容易受气 候条件影响较大。
2
一、土石坝的工作条件和设计的一般要求
渗流方面:坝体为散粒体结构,库水在上下游水 位差作用下经坝体和地基向下游渗透,产生渗透 压力和渗透变形,严重时会导致坝体失事。
3
稳定方面: 会沿坝基面整体滑动,失稳形式 主要是坝坡滑动或连同部分地基一起滑动。
7
(2)心墙土坝:
用透水性较好的砂或砂砾石做坝壳,以防渗性 较好的材料作为防渗体设在坝的剖面中心位置。
防渗体:粘土、沥青砼或钢筋砼,土工膜等
优点:坡陡,剖面较均质坝小,工程量少,心墙 占总方量比重不大,施工受季节影响相对较小; 缺点:要求心墙与坝壳大体同时填筑,干扰大, 一旦建成,难修补;
8
堆石坝以心墙作为防渗体
同混凝土坝相比,土石坝的优点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方面 :
就地取材,可节省大量木材、钢材和水泥等; 较能适应地基变形,对地基要求比砼坝要低;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便于维修和加高、扩建; 施工技术简单,工序少,便于机械化施工。
当然,土石坝也存在一些缺点: 坝顶不能过流,需在坝外单独设置泄水建筑物;
PP.25
第三节 土石坝
( the Rock-fill Dam )
土石坝是利用坝址附近土料、石料及砂砾料填筑 而成的一种挡水坝;
是土坝、堆石坝和土石混合坝的总称;
筑坝材料基本来源于当地,故又将其称为“当地 材料坝”。
是人类最早建造的坝型,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在各国使用都极为普遍。
1
鲁布革大坝典型剖面图
9
(3)斜墙土坝
防渗体置于坝的上游面,称为斜墙。
优点:斜墙与坝壳之间的施工干扰相对较小,在 调配劳动力和缩短工期方面比心墙坝有利; 缺点:上游坡较缓,粘土量及总工程量较心墙坝 大,抗震性及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不如心墙坝。
10
11
小浪底斜心墙坝典型断面图
12
(4)多种土质坝: 坝体是由透水性不同的多种土料分区填筑而成。
★ 坝顶上游设防浪墙时,计算得到的坝顶高程 应为防浪墙顶高程。
16
2、坝顶宽度
取决于交通需要、构造要求和施工条件。
当坝高在30m~100m时,B min = 0.1H ,不小于5m; 当坝高大于100m时, B min = H 0.5 .
3、坝坡 取决于坝高、筑坝材料性质、运用情况、地基
条件、施工方法及坝型等因素。
5
PP.27
二、土石坝的类型
1、按施工方法分类: (1)碾压式土石坝 √ (2)抛填式堆石坝 (2)水力冲填坝 (3)水坠坝 (4)定向爆破堆石坝
6
2、碾压式土石坝按筑坝材料和防渗体的位 置可细分为以下五种:
(1)均质土坝:坝体剖面的全部或绝大部分由 一种土料填筑。
优点:材料单一, 施工简单; 缺点:当坝身材料粘性较大时,雨季或冬季 施工较困难。
将上述几种排水混合使用。
25
反滤层:
设在渗透坡降较大,流速较高,土壤易于变形的 渗流出口处或进入排水处. 作用:防止土体在渗流作用下发生渗透变形. 组成:二至三层粒径不同的砂、石料铺筑而成, 层面与渗流方向尽量垂直, 小粒径 — 大粒径。
18
19
20
2、排水设备和反滤层
降低坝体浸润线及孔隙压力,改变渗流方向, 增加坝体稳定; 防止渗流逸出处的渗透变形,保护坝坡和坝基; 防止下游波浪对坝坡的冲刷及冻胀破坏,起到 保护下游坝坡的作用。
常见的型式有: 棱体排水、褥垫排水、贴坡排水、综合式排水
21
(1)棱体排水:
在下游坝脚处用块石堆成棱体,需设反滤层。 特点: 可降低浸润线,防止坝坡冻胀和渗透变形,
(5)土石混合坝:
如坝址附近砂、砂砾不足,而石料来自 多,上述的多种土质坝的一些部位可用石料 代替砂料。
13
三、筑坝土料的性质
1、粘性土:颗粒小,结构紧密,颗粒间有凝聚
力,水流渗过这种土壤时,遇到的阻力大,因 此其防渗性能好。
2、非粘性土:砂粒、卵石等
颗粒大,颗粒间基本无凝聚力,但颗粒间摩 擦力大,因而其自然稳定坡度比粘性土陡。粒 间空隙大,容易透水,防渗性能差。
14
四、土石坝的剖面和构造
(一) 土石坝的组成 坝身、防渗体、排水设备和护坡
(二) 土石坝的剖面 土石坝基本剖面尺寸主要包括:
坝顶高程、坝顶宽度、上下游边坡、防渗 和排水设备的轮廓尺寸
1、坝顶高程:
静水位 + 波浪爬高+坝顶超高d
15
★ 坝顶高程应分别按正常情况和非常情况进行 计算,并选用其中的较大值。对于地震区还 需考虑地震涌浪高度。
冲刷方面: 颗粒间粘结力小,因此土石坝抗 冲能力较低;
沉降方面: 颗粒间存在孔隙,受力后产生沉 陷,分为均匀沉降和非均匀沉降;
其它方面:冰冻、地震、动物巢穴等。
4
PP.26
为使土石坝能安全有效工作,在 设计时一般要求:
(1)不允许水流漫顶,要求坝体有一定的超 高; (2)满足渗流要求; (3)坝体和坝基必须稳定; (4)应避免有害裂缝,还必须能抵抗其他自 然现象的破坏作用; (5)安全使用前提下,力求经济美观。
23
(3)贴坡排水:
也称表层排水。设置在下游坝坡底部,由1~2层 堆石或砌石构成,在石块与坝坡之间设反滤层; 特点:形式简单,省料且易于检修,可防止渗透破 坏。因未伸入坝体,不能降低浸润线,且防冻性较 差。 适用:中小型且下游无水 的均质坝及防渗体浸润线 较低的中等高度的土坝。
24
(4)混合式排水
土料相同时上游坡缓于下游坡;水下缓于水上;
粘土均质坝的坝坡与坝高有关,坝高越大坝坡越缓;
均质坝的上下游坡度比心墙坝的坝坡缓;
粘土斜墙坝的上游坡比心墙的坝坡缓,而下游坝坡 可比心墙坝陡些;
变坡处设 马道,宽1.5~2.0m。
17
(三) 土石坝的主要构造 1、防渗体 由渗透系数较小的粘性土料构成, 其尺寸和结构需满足减小渗透量、降低浸润线 和控制渗透坡降的要求。 粘性土心墙 、粘性土斜墙、粘性土斜心墙 沥青混凝土防渗墙
保护下游坝脚不受尾水淘刷且有支持坝体增加其 稳定的作用,是一种可靠的排水型式,但石料用 量大,费用高,检修困难。 适用:较高的土坝及石料较多的地区。
22
(2)褥垫排水:
用块石、砾石平铺在靠下游侧的坝基上,并 在其周围布置反滤层而构成的水平排水体,伸入 坝体长度1/3~1/4坝底宽。 特点:下游无水时,能有效降低浸润线,有助于 坝基排水,但对不均匀沉降的适应性较差。 适用: 下游无水或水位较低的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