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05浙大材料力学试卷.doc

0405浙大材料力学试卷.doc

浙江大学2004 - 2005学年春夏季学期
《材料力学及实验(乙)》课程期末考试试卷开课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考试形式:半开卷,允许带练习本大小一页纸入场
考试时间:2005年7月10日,所需时间:120分钟
考生姓名:学号:专业:
题序-二⑴二⑵二⑶二⑷二⑸—*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一、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计22分)
1、等截面铅直立柱,长为L,横截面为边长。

的正方形,材料单位体积质量为则由
自重产生杆下端面的最大压应力为,杆自上而下横截面边长的变化规律为o
2、直径为d的钥钉,用于连接两块厚为人的钢板,连接方式为搭接。

钥钉承受了
一对力F作用时,其名义切应力为、名义挤压应力为
3、空心圆截面直杆扭转时,横截面如图所示,T为扭矩。

请在图上作出扭转切应力(大小与方向)沿径向线AB的变化规
律。

若内径为外径d的一半,则点A处扭转切应力大小为o
4、工字形截面悬臂梁,自由端受沿横截面对称轴方向的
横向力作用时,横截面上的最大切应力值沿梁长度方向的变化
规律为o
5、等截面直杆偏心拉伸时,横截面上形心到中性轴距离
与到偏心力作用点距离之间的关系为o 请根据截面核心位置与
形状的大致情况,在图上作出正三角形截面的截面核心。

6、__________________ 等截面直杆中心受压,材料弹性模
量E=16GPa,压应力的比例极限%=10MPa。

则该压杆临界力欧拉
公式的适用条件为________ (用柔度表示)。

7、构件中某点单元体各面上的应力分量如图所示,按最大切
应力强度理论,其相当应力为。

二、计算题(共5小题)
1、平面刚架如图所示,杆长AB=BC=CD=a,在其平面内分别受到集中力与均匀分布力
作用,F=qa, BE=CE。

试作其中杆的内力图。

(12分)
2、图示平面折杆ABCD,杆用3与C。

沿尤轴方向,杆Q3沿z轴方向,长AB=2BC=2CD=2a,横截而均为直径]的圆形。

端受到沿y轴方向的力F作用,不计杆重与剪力的影响。

试求:(1)危险截面的位置及其上的内力,(2)图示危险点的位置并计算其应力,(3)按最大切应力强度理论计算最大相当应力。

(12 分)
3、图示水平悬臂梁人8,长为矩形横截面高为*、宽为/,,材料弹性模量为梁B端受到垂直于其轴线的力F作用,该力偏离梁横截面铅直对称轴一个角度必试求:(1)梁的最大弯曲正应力,(2)固定端截面中性轴的位置,(3)若在梁A端上表面与侧面中间分别布置纵向应变片如图所示,测得线应变©、左,请用该应变确定偏角必(不计剪力影响)(14分)
a
4、图示三角形桁架,杆长AD=BD=CD=a,杆垂直于A8,铉。

受到沿方向的力F作用。

各杆的拉压刚度均为曲,杆重不计。

试求:(1)皎。

的铅直位移(CD痢 ,(2)铉D、B间的相对位移,(3)若杆AC为大柔度杆,两端钗均为球铉,弯曲刚度为砂,
试确定该杆的临界压力及力F的临界值。

(12分)C
5、图示正方形刚架ABCD,杆与CD的中点用杆GH饺接,杆AO与8C 的中点作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F。

试求(1)结构的超静定次数,(2)利用对称性确定杆AO中A7段截面上的剪力,(3)列出用能量法求解杆GH内力的主要过程,(4)通过梁的近似挠曲线微分方程能否计算考虑梁剪切变形的挠度?如果用能量法计算挠度又如何计及梁剪切变形的影响?(13分)
A ~~7~ D
G D ------- C H
[K』
' C
三、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计15分)
1、变截面立柱如图所示,上端面承受作用于形心的铅直力下端固定,自重不计。

试从强度与稳定性方面考虑简要分析该柱截面的合理或不合理性。

2、用榔头敲击长钉钉入硬物时,如果用力过猛往往导致铁钉弯曲的现象。

试用有关理论对此作简要分析。

3、水平悬臂梁自由端受到铅直力F作用,如果梁横截面为开口薄壁截面如图所示,则沿截面主惯性轴方向的作用力将引起梁的扭转变形。

试按有关理论简要解释此现象。

附反愦问卷:在完成以上试题后有时间的情况下,请回答下列问题(不计入成绩>> 对下列表述同意的打“ V ”,不同意的打“ x”,也可给出你的想法。

1、本试卷的填空题内容合理、难度适中();
2、本试卷的有关实验题内容合理、难度适中();
3、本试卷的分析题新颖,看似容易,要准确回答却较难();
4、本试卷的分析题确实考核了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5、本试卷的题目形式、知识面、难度比例较合理();
6、本试卷能够考出知识水平与能力();
7、本次考试的一张纸半开卷方式很好,有助于复习并考出真正的水平();
8、本课程的小论文考核方式很好,有助于发挥个人特长、促进学习与思考();
9、请按百分制给本试卷打个分();
10、我认为合理的试题形式、内容比例是(
11、我对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考核与成绩、试卷中设置填空、实验与分析题等方面的意见和建
议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