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三下学期理科综合校模拟(满分:300分时间:15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4 O-16 Na-11 Mg-24 S-32 Cl-35.5 Fe- 56第I卷(选择题共108分)一、选择题(本卷共18小题,每小题6分,共10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物质与细胞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A.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类物质,它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B.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它在核糖体合成C.线粒体是所有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D.叶绿体是所有自养生物有机物的合成场所,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等物质2.下图表示信号传导的一种方式。
甲表示产生信息分子X的细胞,乙是X的靶细胞。
下列对应关系合理的是()A.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B.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胞,X促进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C.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肌细胞,X促进乙中糖原水解为葡萄糖D.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X加快乙的新陈代谢3.下列有关对遗传物质探索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结论是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B.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发生了基因突变C.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培养时间过久,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升高D. R型细菌有多糖类的荚膜,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粗糙,没有毒性4.下列过程,不可能...在右图c区细胞中发生的是()A.mRNA从核孔出来进入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B.核糖体正在合成DNA聚合酶C.细胞板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散,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D.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5.BrdU能替代T与A配对而渗入新合成的DNA中,当用姬姆萨染料染色时,BrdU含量低的DNA为深蓝色,BrdU含量高的DNA为浅蓝色。
现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下图a~c依次表示加入BrdU后连续3次细胞分裂中期,来自1条染色体的各染色体的显色情况(阴影表示深蓝色,非阴影为浅蓝色)。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1个DNA复制3次所产生的DNA分别位于8条染色体上B. b图每条染色体均有1个DNA的2条脱氧核苷酸链都含BrdUC.若再进行分裂,第四次分裂中期则只有1条染色体出现深蓝色D .c 图中有2条染色单体的所有脱氧核苷酸链都不含BrdU6.下列对于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对“地沟油”进行分馏可得到汽油B .向煤中加入适量CaSO 4,可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 2的量C .误食可溶性重金属盐后,应采取的有效应急措施是喝大量的豆浆或牛奶D .PM 2.5、二氧化碳都属于空气质量日报的内容7.有机物X 、Y 、M (已知M 为乙酸)的转化关系为:淀粉→X→Y M −−→乙酸乙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X 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B .实验室由Y 和M 制取乙酸乙酯时可用饱和NaOH 溶液来提纯C .由Y 生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 .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8.右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 、R 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及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均为强酸B .简单离子的半径:X > Z > MC .由X 与N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但能与强碱反应D .Z 单质能从M 与R 元素构成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M9.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对其进行开发利用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试剂1可以选用石灰乳B .从苦卤中提取Br 2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r -+ Cl 2 2Cl -+ Br 2C .工业上,电解熔融MgO 冶炼金属镁可减小能耗D .可用BaCl 2溶液除去粗盐中的SO 42-10.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试剂1 Cl 2H 2SO 4 苦卤(K +、Mg 2+、Br -等)K +、Mg 2+等Br 2 Mg(OH)2海水 粗盐A.检验SO2具有漂白性B.配制0.1 mol•L-1NaOH溶液时定容C.分离出碘水中的碘D.配制一定浓度硫酸溶液11.对于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若其它条件都不变,探究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可得到如下两种v-t图象。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b1>b2 ,t1>t2B.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一定相等C.A的平衡转化率(II)大于(Ⅰ)中A的转化率D.若m+n<p+q,则压强变化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影响程度大12.乙烯催化氧化成乙醛可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燃料电池,能在制备乙醛的同时获得电能,其总反应为:2CH2=CH2 + O2→ 2CH3CH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池为可充电电池B.电子移动方向:电极a→磷酸溶液→电极bC.正极反应式为:CH2=CH2-2e- + 2OH-→ CH3CHO + H2OD.每有0.1mol O2反应,则迁移H+ 0.4mol13.在下列选项中,全部单位均是国际单位制(SI)中的基本单位的是()A.mol、N、m、s B.N、C、A、s C.mol、m、A、s D.C、s、m、kg14.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由紫光改为红光,则条纹间距一定变大B.以相同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若紫光能发生全反射,则红光也一定能发生全反射C.照相机镜头涂有增透膜,是利用光的衍射D.拍摄玻璃橱窗内的物品时,往往在镜头前加装一个偏振片以增加透射光的强度15.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由a向b传播,相距10.5 m的a、b两处的质点振动图象如图中a、b所示,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波由a传播到b可能历时11 sB.该波的波长可能是8.4 mC.该波的波速可能是3.5 m/sD .该波的振幅是20 cm16.某同学站在装有力传感器的轻板上做下蹲-起立的动作。
.如图所示为记录的力随时间变化的图线,纵坐标为力(单位为牛顿),横坐标为时间(单位为秒)。
由图线可知,该同学的体重约为650N ,除此以外,以下有关由图线还可以得到的信息,其中正确的是( )A .该同学做了两次下蹲-起立的动作B .该同学做了一次下蹲-起立的动作,且下蹲后约2s 起立C .下蹲过程中人处于失重状态,起立过程中人处于超重状态D .下蹲过程中人所受重力先变小后变大17.“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同步卫星)和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30 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中有27 颗是中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平均分布在倾角为55°的三个平面上,轨道高度约为21 500 km ,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约为36 000 km ,已知地球半径为6 400 km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量小的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比质量大的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要低B .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小于中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C .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于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D .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大于7.9 km/s18..图为一种节能系统:斜面轨道倾角为30°,质量为M 的木箱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43。
木箱在轨道顶端时,自动装货装置将质量为m 的货物装入木箱,然后木箱载着货物沿轨道无初速下滑,轻弹簧被压缩至最短时,自动卸货装置立刻将货物卸下,之后木箱恰好被弹回到轨道顶端,再重复上述过程。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下滑过程中木箱克服轨道摩擦力做的总功等于货物减少的重力势能B .下滑过程中木箱始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m = 6MD .M = 6m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92分)必考部分第Ⅱ卷必考部分共9题,共157分。
19.(一)(8分)如图为“用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___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作为F/N a/m·s -2A B O ___________,用DIS 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
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 -F 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①分析此图线的OA 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②(单选题)此图线的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A .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B .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C .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D .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二)(10分)某同学从实验室找到一个电池(如图甲所示),为了测定该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室中提供有下列器材:A .电流表○G (滿偏电流10mA ,内阻10Ω)B .电流表○A (0~0.6 A ~3A ,内阻未知)C .滑动变阻器R (0~20Ω,1A)D .定值电阻R 0(阻值990Ω)E .开关与导线若干(1)该同学根据上述的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请你按照电路图在答题纸的丙图上完成实物连线.(2)丁图为该同学根据上述设计的实验电路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 1-I 2图线(I 1为电流表○G 的示数,I 2为电流表○A 的示数),则由图线可以得到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 =V ,内阻r =Ω.(3)在上述测量中,电流表○A 的内阻对实验结果是否有影响?回答:(填写“是”或“否”)。
20.(15分)在水平地面上有一物体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10s 后拉力大小减为F /4,方向不变,再经过20s 停止运动。
该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 求:(1)整个过程中物体的位移大小;(2)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21.(19分)如图所示,在xoy 平面内的y 轴左侧有沿y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y 轴右侧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y 轴为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的理想边界。
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从x 轴上的N 点(-L ,0)以v 0沿x 轴正方向射出。
已知粒子经y 轴的M 点(0,-L /2)进入磁场,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qLmv 11160.求: (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的大小;(2)若粒子离开电场后,y 轴左侧的电场立即撤去,通过计算判断粒子离开磁场后到达x 轴的位置是在N 点的左侧还是右侧?(3)若粒子离开电场后,y 轴左侧的电场立即撤去。
要使粒子能回到N 点,磁感应强度应改为多少?22.(20分)如图所示,空间等间距分布着水平方向的条形匀强磁场,竖直方向磁场区域足够长,磁感应强度B=1T,每一条形磁场区域的宽度及相邻条形磁场区域的间距均为d=0.5 m,现有一边v=7m/s的初速从左侧磁场边长L= 0.2m、质量m=0.1kg、电阻R=0.1Ω的正方形线框MNOP以缘水平进入磁场,求:(1)线框MN边刚进入磁场时受到安培力的大小F;(2)线框从开始进入磁场到竖直下落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耳热Q;(3)线框能穿过的完整条形磁场区域的个数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