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学案二 (人教版高二选修)

走进汉语的世界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学案二 (人教版高二选修)

走进汉语的世界第二节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学案二 (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汉语从古到今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哪些主要的区别。

学习重点是古今汉语的词汇演变和语法演变。

了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之处,对于提高现代汉语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帮助,对于学习和阅读古代文献也有用处。

二、知识整合训练【解引子】通过阅读引子部分的内容,思考: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答:【讲要点】1.汉语语音演变表现在哪些方面?答:2.汉语语汇的发展和演变在哪些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答:3.汉语语法的演变包括哪几个方面?答:4.什么叫词类活用?它有哪些类型?答:5.什么是句式?文言文的句式有哪些?答:【测基础】1.下面对汉语演变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由于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言也逐渐变成了一般人不懂的书面语。

B.汉语的演变包括语音的演变、词汇的演变和语法的演变。

C.语音的演变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以及音节组合规律的变化。

D.古代诗歌讲究“平仄”,“平”指平声字,“仄”包括上声、去声、入声的字。

入声调在现代已经彻底消失,并入“平、上、去”等声调了。

2.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奚以知其然也 B.都督阎公之雅望 C.寂寥而莫我知也 D.惟兄嫂是依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全有活用现象且活用相同的一组是(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②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③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④死生亦大矣⑤目吴会于云间⑥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⑦而后乃今将图南⑧襟三江而带五湖A.①②③⑥ B.①④⑥⑧ C.②⑤⑥⑦ D.③④⑦⑧三、考点对接题型一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语和句式的用法例题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③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④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⑤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A.①②⑤ B.②④ C.③④⑥D.①③⑤⑥答案:B【解析】“可以”“以为”,这两个词语古今义没有变化,其余则发生了变化。

“亲戚”,古代“亲”指有血缘关系的,“戚”指有婚姻关系的;现代泛指跟自己家庭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范围大了。

“作息”,偏义复词,指劳作;现代指工作与休息。

“其实”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其”相当于“他”,“实”是“实际”的意思;现代汉语中,“其实”是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至于”,古汉语“至”是动词“到”,“于”是表处所的介词;现代汉语“至于”是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解题技巧】解答此题,要明确古今汉语在语汇方面发生的变化,如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变化,以及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然后再对题中的词语鉴别,看看这些古代语汇与现代汉语相比有何变化。

例题2 下列各句中,与“见犯乃死,重负国”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大王来何操 C.甚矣,汝之不惠 D.不拘于时,学于余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

A、B两项均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C项为主谓倒装。

而D项与例句均为被动句。

【解题技巧】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用法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

因此,在判断时,也应将其先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古今对照,判别二者之间的不同,也就能分辨出属于什么句式了。

题型二文言文翻译例题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

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

纵君有赐,不我骄,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⑴ 反复往,又不受。

译文:___⑵ 纵君有赐,不我骄,我能勿畏乎?译文:_____答案:⑴ (使者)回去后,又前往,(曾子)仍不接受。

⑵ 即使国君有赏赐,对我不骄横,我能不害怕吗?【解析】这两句考查的文言特殊现象较多,如省略、通假(“反”通“返”)、词类活用(“骄”为形容词作动词“骄横地对待”)、宾语前置(“不我骄”应为“不骄我”),因此,在翻译时要先找准这些知识点,再依据上下文准确翻译。

【解题技巧】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①留。

凡是意义古今相同的词,以及专有名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都可以保留下来,不必变动。

②对。

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

对译时大致有如下三种情况:a.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辅助成分(亦称前缀、后缀)。

b.在原来的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

c.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③拆。

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白话文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拆成两个单音词来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白话文中的双音词的词义去翻译。

④增。

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此情况大致有两种:a.句子的省略成分必须增补出来。

b.词类发生活用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新内容。

⑤删。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

⑥调。

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四、巩固达标1.下列关于汉语词汇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

B.随着社会的进步,新事物不断涌现,我们现代汉语词汇的数量将越来越多。

C.古代汉语中的很多词语由于种种社会原因,都为现代汉语词汇所代替,如:人风——民风。

D.古代汉语词汇相对于现代汉语词汇,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三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2.下列关于汉语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汉语中的词类常常可以活用,而现代汉语中根本不存在这种现象。

B.古代汉语中常用“……者……也”来表示判断语气,而现代汉语中通常用动词“是”来表达。

C.古代汉语中疑问句和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通常要放在动词前,而现代汉语的动宾结构中的宾语都是放在动词后面。

D.“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现代汉语的意思是:你太不聪明了!3.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同义的一项( ) A.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D.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句( )例句:虽杀臣,不能绝也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门虽设而常关 D.虽有明君,能决之,又能塞之6.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7.下列句子全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③君何以知燕王④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⑤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⑦求人可使报秦者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⑤⑦ D.②④⑥8.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C.宏兹九德 D.代百司之职役哉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B.侣鱼虾而友麋鹿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D.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

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王公不答。

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鞠大夫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矣。

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10.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知杭州仁和县( ) (2)以谢平昔奖进( )(3)于是不复冀其相知( ) (4)所忧者气峻而骄( )11.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A.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 B.以谢平昔奖进C.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D.以成其德耳1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译文:(2)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译文:13.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14.王化基对待下属的可贵之处表现在。

15.下面这组句子是写“理想”的。

仿照它的修辞形式和句式,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一个新的话题,内容不能和例句重复,意思要完整,不要求与例句字数相同。

彩虹,经过与雷电激战之后才出现;理想,经过与困难搏斗之后才诞生。

答:【课后作业】1.必做《世纪金榜》“基础演练达标”“知能提升作业”2.选做《世纪金榜》“考点对接点拨”【同步练习】(15分钟100分)答案解析【解引子】⑴ 文言是很早以前的汉语口语。

⑵ 汉语的口语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来变成了书面语。

【讲要点】1.⑴ 声调的变化: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了入声,平声分为“阴平、阳平”,形成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

⑵ 韵母的变化:古代汉语的韵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带“­p/­t/­k”塞音尾的韵母都消失了。

2.⑴ 词语的词形变化。

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

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窥镜”的“镜”,在现代汉语中则要用双音节词“镜子”来表示。

⑵ 词语的消长变化。

一是产生了一些新词语。

比如“上网、数字电视、基因、DVD”等。

二是一些旧词语退出了词汇舞台。

如“买办、知青、人民公社”等。

三是有些词在现代汉语中或者消亡了,或者仅在复合词或成语中作为构词成分保留下来。

⑶ 词语的替换变化。

词语替换变化有社会的因素。

比如由于避讳把“世”改为“代”。

词语替换变化也有语言系统内部的因素。

比如古代汉语中的“足、目”,在现代汉语中分别变成了“脚、眼”。

此外,为了避免过多的同音词和多义词,就用双音节词代替单音节词。

⑷ 词语的引申变化。

词义演变的方式主要是引申。

比如“朝”本来是名词,意义是“早上”,后来引申出了“朝见”,并进一步引申出“朝向”等等。

词语意义的引申变化有三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3.⑴ 语序的变化:现代汉语所有动宾结构中宾语的典型位置都是在动词的后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