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一、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植物类群生活环境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繁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代表植物备注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水中。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自养孢子生殖(生殖离不开水)1、大气中90%氧气来自藻类植物。
2、饵料、食品、药物、工业材料等。
1、淡水藻有衣藻(单细胞)和水绵等。
2、海藻有海带、紫菜、鹿角菜等。
藻类植物不进行蒸腾作用。
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有茎、叶,无根。
无输导组织。
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硫。
葫芦藓、墙藓地钱。
依靠茎叶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有真正的根、茎、叶的分化,体内出现了输导组织。
1、药用、观赏、饲料、食品。
2、煤炭。
贯众、卷柏、紫萁、蕨、满红红、肾蕨、桫椤(一级)。
中生代时最为强盛。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生活在干旱的环境。
有根、茎、叶、种子。
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
靠种子繁殖(生殖不需水)药用、食用、观赏松、柏、银杏(白果树)、红豆杉(大熊猫)、苏铁。
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
被子植物生活在干旱的环境。
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
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
食物、观赏、能源、工业各种绿色开花植物。
种子有果皮包被。
1、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星期天采集了如下图所示植物的标本,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问题:(1)请将这六种常见的植物分为两类(每类至少包括两种植物)一类是_ _;另一类是。
分类的依据是_____。
(2)上述植物中没有根、茎、叶分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植物中能产生种子,但没有果实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植物中属于被子植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植物的进化历程中,上述植物中最早出现根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水分以气态众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及部位部位: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二、叶片的结构和功能:①分为上、下表皮,由表皮细胞构成。
表皮②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保护组织)的通道。
下表皮的气孔多,气孔由两个保卫细胞围成,保卫细胞中有叶绿体,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栅栏组织叶肉栅栏组织内的叶绿体多。
(营养组织)海绵组织支持作用叶脉导管: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由下到上)(输导组织)输导作用筛管:输导有机物。
(由上到下)三、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温度和空气流动状况。
①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②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由根部向上运输。
③使植物体有效的散热。
④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水循环。
五、蒸腾作用的应用:(1)大树底下好乘凉。
(原因: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
)(2)移栽植物时要去队一部分枝叶、选择阴天和傍晚、移栽以后要遮阴等,都是为了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植物成活。
(3)北方一到冬季,很多树木的叶子凋落。
(原因:降低蒸腾作用。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三、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如图)1、选择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
2、暗处理目的:让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
目的:形成一组对照: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
3、选叶部分遮光变量:有无光。
①方法:隔水加热。
4、脱色: ②目的:把叶片中的叶绿素溶于酒精。
③叶片变化:由绿色变成黄白色。
④为什么隔水加热?酒精易燃烧。
5、漂洗:6、滴加碘液后的现象:遮光部分变蓝色,未遮光部分不变蓝。
7、结论:①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②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二)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1、装置设计:将金鱼藻放在水槽里,在金鱼藻上倒罩一个漏斗,将一试管倒扣在漏斗上,放置阳光下照射。
(如图)2、检验氧气的方法: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得出结论: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光能 叶绿体(三)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1、装置设计:(如图)注: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2、变量:有无二氧化碳。
3、实验现象:甲装置中的叶片遇碘液不变蓝,乙装置中的叶片遇碘液变蓝色。
4、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四)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水:1、装置设计:(如图)2、变量:有无水。
3、实验现象:叶片的A部分遇碘液不变蓝,叶片的B部分遇碘液变蓝色。
4、得出结论: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五)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1、装置设计:(如图)2、变量:有无叶绿体。
3、实验现象:叶片的非绿色部分遇碘液不变蓝,叶片的绿色部分遇碘液变蓝色。
4、得出结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合成有机物)四、光合作用的实质2、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贮存能量)五、光合作用的应用:1、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经常用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原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产量。
(1)增加二氧化碳浓度①适时通风。
方法②施加有机肥。
(有机肥被细菌真菌等分解者分解产生二氧化碳)③适当施用碳酸氢氨等气肥。
(2)合理灌溉。
(3)延长光照时间。
(4)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
(5)间作套种。
第四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一、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是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贮存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水+ 能量三、呼吸作用的相关实验:(一)探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1、装置设计:(如图)2、检验方法: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实验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4、得出结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二)探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1、检验方法:用一燃烧的蜡烛放入装置中检验其中的氧含量。
2、实验现象:燃烧的蜡烛熄灭。
3、得出结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四、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五、呼吸作用的应用:1、促进呼吸作用的方法:(1)排涝:农作物被水淹后造成土壤中缺氧,应及时排水,让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以促进农作物根部的呼吸作用,促使其更好的生长。
(2)松土:播种前耕地使土壤疏松,是为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种子更好的萌发。
给生长中的农作物进行松土,为根的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3)栽花的时候,最好用带孔的瓦盆目的:为根进行呼吸作用提供充足的氧气。
2、降低呼吸作用的方法:(1)晒干:粮食晒干后储存目的减少含水量抑制呼吸作用。
(2)降低氧气含量,提高二氧化碳含量。
贮存水果可使用保鲜膜,减少环境中氧气含量,从而抑制呼吸作用,储存粮食时充入二氧化碳可抑制呼吸作用。
(3)降温:大棚内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减弱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提高产量。
水果蔬菜放在冰箱内储存可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或长时间储存不甜了。
【注意】1、晚上卧室不宜摆放过多花草,以免夜间植物呼吸作用与人争氧,对人的健康不利。
2、取地窖中的水果或蔬菜时,应先用一燃烧的蜡烛放入地窖检验其中的氧含量,以免发生意外。
3、新疆的瓜甜的原因:白天温度高,光照强,光合作用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物少,因而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的多,所以甜。
六、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与联系:第五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绿色的“能量转换器”:绿色植物能够吸收光能,并通过呼吸作用将它转化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二、自动的“空气净化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产生氧气进入大气,从而使生物圈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三、天然的“蓄水池”:绿色植物一方面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量,从而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另一方面减缓陆地水径流,增加地下水含量,对维持水平衡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