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诵读教案教学目标:第周1、学生熟读经典,感受经典氛围。

2、导学生掌握诵读节奏,熟练朗诵经典。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诵读,提高诵读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解决经典中出现的生字,使学生流畅朗诵。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经典中的名句,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

(时间5分钟)二、结合国学经典诵读课本,出示本节课内容。

(时间5分钟)《椒聊》——赞扬妇人硕大丰腴,健康而多子。

(赏析:《椒聊》赞美家庭人员兴旺,子孙繁多。

诗以花椒多子起兴,而象征子孙蕃衍兴旺,并祝愿流长久远,这又是以花椒树长长的枝条来象征的。

)【原文】椒聊之实,蕃衍盈升1。

彼其之子,硕大无朋2。

椒聊且!远条且3!椒聊之实,蕃衍盈匊4。

彼其之子,硕大且笃。

椒聊且!远条且!【注释】1、椒:花椒,又称山椒。

多子,味香。

古人以椒喻妇人子孙多。

聊:聚也。

草木结子多成一串,古人叫聊,今人叫嘟噜。

2、无朋:无比。

《传》:“朋,比也。

”3、远条:指香气远扬。

《传》:“条,长也。

”4、匊(音居jū):两手合捧。

陈奂《传疏》:“匊俗作‘掬’。

”匊为掬的本字。

【译文】一串山椒多难汁,种它可结一升许。

我们看到的那人,魁梧大得难以比。

一串一串山椒啊!香味飘得真远啊!一串山椒难计数,结子两手捧不住。

我们看到那个人,身体高大有风度。

一串一串山椒啊!香味飘得真远啊!《鸨羽》——行役人的哀叹,差遣没有完时,哪能奉养爹娘?【原文】肃肃鸨羽,集于苞栩1。

王事靡盬,不能艺稷黍2。

父母何怙3?悠悠苍天!曷其有所肃肃鸨翼,集于苞棘5。

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

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6?肃肃鸨行,集于苞桑7,王事靡盬,不能艺稻梁。

父母何尝8?悠悠苍天!曷其有常9?【注释】1、肃肃:鸟飞的声音。

鸨(音保bǎo):形状像雁的大鸟。

苞:丛生而繁密。

栩:是柞树。

2、靡:没有一天。

盬(音古gǔ):停止。

艺:种植。

3、怙(音户hù):依靠。

一说借为糊,糊口。

4、曷:何。

5、棘:酸枣树。

6、极:终点,尽头。

7、行:行列。

一说指鸟的羽茎。

一说指鸟的腿。

8、尝:本义为鉴别滋味。

此处引申为吃。

充饥。

【译文】呼呼鸨鸟振羽,群落在茂密的柞树上。

国王的差事没完没了,无法回家耕种谷米。

父亲母亲靠什么活命?老天真是渺茫茫!何时才有安身的地方?呼呼鸨鸟展翼,群落在茂密的酸枣树上。

国王的差事没完没了,无法回家耕种米谷。

父亲母亲吃什么?老天真是渺茫茫!何时国王的事才能完?呼呼鸨鸟展翅,群落在茂密的桑树上。

国王的差事没完没了,无法回家耕种水稻高梁。

父亲母亲拿什么充饥?老天真是渺茫茫!什么时候才能生活正常?《终南》——在终南山上,看见了所爱慕的人。

【原文】终南何有?有条有梅1。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2?终南何有?有纪有堂3。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4。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5!【注释】1、条:山楸。

一说柚树。

2、渥(沃wò):丰润。

其君也哉:《传》:“仪貌尊严也。

”3、纪、堂:王引之《述闻》:“纪读为杞,堂读为棠。

……纪、堂假借字耳。

”4、黻(音弗fú):古代礼服上,黑与青相间的花纹。

绣:五彩俱备的绘画。

5、将将(锵qiāng):即锵锵。

寿考不忘:王引之《述闻》:“亡,犹己也。

……‘寿考不忘’,犹言万寿无疆也。

”己,终结的意思。

无已,无终结。

【译文】什么长在终南山?山楸红梅生长繁。

来到此地那君子,狐裘袍儿彩衣鲜。

面目丰满又红润,真似君王很庄严。

什么长在终南山?杞树赤棠生长繁。

来到此地那君子,青黑绣衣彩裳宽。

佩戴美玉叮当响,祝你长寿永得安!三、教师领读,学生集体诵读两遍。

(时间10分钟)四、指导学生小组内合作诵读。

(时间10分钟)五、要求学生小组诵读展示。

(时间8分钟)活动总结(时间2分钟)优胜小组:组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周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经典,感受经典氛围。

2、导学生掌握诵读节奏,熟练朗诵经典。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诵读,提高诵读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解决经典中出现的生字,使学生流畅朗诵。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经典中的名句,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要求学生集体诵读。

(时间5分钟)二、结合国学经典诵读课本,出示本节课内容。

(时间5分钟)《无衣》:人们借衣着的比较,以抒情怀。

旧说以为系赞美晋武公请求命服之事,但诗意不显,未可据信。

原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日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日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译文: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一件大衣。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内衣。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作准备!谁说没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下衣。

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渭阳》——舅甥惜别。

传为秦康公送晋文公的诗,该是可信的。

【原文】:我送舅氏,曰至渭阳1。

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2。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3。

【注释】1、曰:发语词。

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2、悠悠我思:孔颖达:《正义》:“悠悠我思,念母也。

因送舅氏而念母,为念母而作诗。

”一说想起使我心忧。

3、琼:美玉。

瑰:美石。

【译文】我给舅舅去送行,远送送到渭水滨。

拿点什么赠送他?黄马大车表我心。

我给舅舅去送行,常常思念我娘亲。

拿点什么赠送他?美玉琼瑶表我心。

三、教师领读,学生集体诵读两遍。

(时间10分钟)四、指导学生小组内合作诵读。

(时间10分钟)五、要求学生小组诵读展示。

(时间8分钟)活动总结(时间2分钟)优胜小组:组组国学经典诵读教案第周教学目标:1、学生熟读经典,感受经典氛围。

2、导学生掌握诵读节奏,熟练朗诵经典。

3、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诵读,提高诵读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解决经典中出现的生字,使学生流畅朗诵。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经典中的名句,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教学过程:一、检查上节课所学内容,要求学生集体诵读。

(时间5分钟)二、结合国学经典诵读课本,出示本节课内容。

(时间5分钟)《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原文呦呦鹿鸣1,食野之苹2。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3,承筐是将4。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5。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6。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7。

视民不恌8,君子是则是效9。

我有旨酒10,嘉宾式燕以敖11。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12。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13。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采薇》——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

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

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

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用,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用。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騤騤。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三、教师领读,学生集体诵读两遍。

(时间10分钟)四、指导学生小组内合作诵读。

(时间10分钟)五、要求学生小组诵读展示。

(时间8分钟)活动总结(时间2分钟)优胜小组:组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