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学课件电路基础.pptx
医学影像学课件电路基础.pptx
(三)、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I
RS +
US
U
-
I+
IS
RS '
U
-
等效时:输出电压相同、输出电流相同
U U s IRS (Is I )Rs'
I Us U Rs
Is
U Rs'
Is
Us Rs
Rs' Rs
三、 受控源
受控源又称为非独立电源,一般地说,当 一条支路的电压或电流受本支路以外的其他因 素控制时就称为受控源。它是一种描述电路中 某条支路的电压(或电流)受到另一条支路的 电压(或电流)的控制现象的理想电路元件。
ibb
c ic
US
Is
e ie
电流控制电流源
(一)、电压源 1、理想电压源 : 两端能保持定值电压的电源,用 符号 U S表示。(与流过的电流
大小无关,即内阻为零)
注意 :理想电压源两端点相当于短路
端电压恒定或是时间的函数 特点 : 与流过的电流大小无关
流过的电流由外电路确定
2、实际电压源 :两端的电压随外电路的电流而改
1958年,基尔白等提出将管子、元件和线路集成封装在 一起的设想,三年后,集成电路实现了商品化。 当前,单个芯片可集成器件成千上万个,例如,CPU芯 片P6内部就封装了550万只晶体管。集成电路的发展促 进了电子学、特别是数字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人 类社会开始迈进信息时代。
集成电路按集成度可分作 (1)小规模集成电路(SSI)<102 (2)中规模集成电路(MSI)<103 (3)大规模集成电路(LSI)<105 (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105 动画:机械手在焊接集成电路引脚。 当前,微电子已成为最具有发展前途的产业,
肖克利
-----晶体管的发明
巴丁 布拉坦
195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景
山(Mountain View )贝克曼仪器公司半导体实验 室的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 ,1910-1989)、
美国伊利诺斯州乌尔班那伊利诺斯大学的巴丁
(John Bardeen ,1908-1991)和美国纽约州谬
微电子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水 平的重要标志。
第一章 电路网络基础
第一节 电路基础
一、电压源和电流源
二、受控电源
第二节 线性网路的基本定理 一、叠加原理 二、戴维宁定理 三、诺顿定理
第一节 电路基础
一、 电压源和电流源
电路基本知识
独立源
电 源
受控源
电压源 电流源
电压控制电压源 电压控制电流源 电流控制电压源
第一章 电路网络基础 第二章 半导体器件 第三章 基本放大电路 第四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第七章 数字逻辑基础 第八章 组合逻辑电路 第九章 时序逻辑电路
三代电子器件
(1).第一代电子器件——电子管 1906年,福雷斯特(Lee De Fordst)等发明了电子管, 是电子学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用电子管可实现整流、 稳压、检波、放大、振荡、变频、调制等多种功能电路。
授课对象:2010级医学影像学专业 主讲人:丁晓东
医用电子学介绍
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2、学时:总学时42,理论学时36、实验学时6 3、考试:总分100分,理论占80%、实验占20%
4、使用的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
《医用电子学基础》主编:陈仲本,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书:《医学电子学基础与医学影像物理学》,主 编:潘志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变,用符号U 表示。
U US IRS RS 代表实际电压源内阻
实际电压源的内阻 注意:近理想电压源。
RS
越小,就越接
3、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之间的关系转换
+
US
-
RS +
U
US -
理想电压源符号表示 实际电压源符号表示
内阻为零
内阻不为零
实际电压源等效为理想电压源 U S 和
内阻 RS 相串联的模型
独立源与受控源在电路中的作用完全不 同。独立源作为电路的输入,反映了外界对电 路的作用,如电子电路中的信号源。受控源是 用来表示电路的某一器件中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的一种模型,它反映了电路中某处的电压或电 流能控制另一处的电压或电流的关系。
受控源原本是从电子器件抽象而来的。例如 晶体管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一种器件,它有基 极b、发射极e和集电极c三个电极。根据晶体管 的特性,在一定范围内,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 流成正比,即 ic ib 。事实上是受控制的。我 们将其理想化,就可以用电流控制电流源来描 述其工作性能,这种受控源简称CCCS。
用符号I S表示。
I
IS
U RS
RS 代表实际电流源内阻
注意:
实际电流源的内阻 近理想电流源。
RS
越大,就越接
3、理想电流源与实际电流源之间的关系转换
+
+
IS
IS RS
-
-
理想电流源符号表示 实际电流源符号表示
内阻为无穷大
内阻不为零
注意:实际电流源等效为理想电流源 IS 和
内阻 RS 相并联的模型ibbc ic NhomakorabeaUS
Is
e ie
根据控制量是电压还是电流,受控的是电 压源还是电流源,受控源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i1=0
i2
i1=0
i2
u1
µu1 u2
u1
gu1 u2
(a) VCVS
i1
i2
(b) VCCS
i1
i2
u1=0
勒海尔(Murray Hill )贝尔电话实验室的布拉
坦(Walter Brattain ,1902-1987), 以表彰他 们对半导体的研究和晶体管效应的发现。
尽管晶体管在体积、重量等方面性能优于电子 管,但由成百上千只晶体管和其他元件组成的 分立电路体积大、焊点多,可靠性差。
(3).第三代电子器件——集成电路
(二)、电流源
1、理想电流源 : 两端能保持定值电流的电源,用 符号 IS 表示。(与外电路电压
大小无关,即内阻为无穷大 )
注意 :理想电流源两端点相当于断路
特点 :
输出电流是定值(或是时间的函数)
与端电压大小无关 端电压是由定值电流 IS 和它相 连接的外电路共同决定的。
2、实际电流源 :输出电流随外电路而变化的电源
电子管体积大、重量重、寿命短、耗电大。世界上第一台 计算机用1.8万只电子管,占地170m2,重30t,耗电150kW。
(2).第二代电子器件——晶体管
1948年,肖克利(W.Shckly)等发明了半导体三极管, 其性能明显优于电子管,从而大大促进了电子技术的应 用与发展。晶体管的发明是电子学历史上的第二个里程 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