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学试题

生态学试题

1.简述自然选择的类型。

答案:按其选择结果可以分为三类:①稳定选择。

当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的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即具平均值的)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时,选择属于稳定型的。

②定向选择。

当选择对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从而使种群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选择属定向型。

③分裂选择。

当选择对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的个体,从而使种群分成两个部分。

5.简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生存因子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构成环境的各要素称为环境因子;环境因子中一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则称生态因子。

如:温度、湿度、氧气、食物以及其他生物等;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称为生物的生存因子(或生存条件、生活条件)。

如对植物而言,光、温、水、肥、气等是其生存因子。

生存因子是生态因子的子集,生态因子又是环境因子的子集。

1.论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答案: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包括: (1)综合作用,各因子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综合作用于生物; (2)主导因子作用,因子的作用有主有次;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有的因子直接影响生物,有的通过其他因子间接作用; (4)阶段性作用,因子在生物的不同发育时期作用及效果不同; (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各因子同等重要不可代替性,但可以相互补偿; (6)限制性作用,当因子超过生物的耐性范围或不适于生物,就会限制其他因子的作用,限制生物的生存发展2.论述“光”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光”的适应。

答案:①光对生物的作用主要在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光谱成分三个方面。

②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植物形态建成;植物对光强形成了阳性、阴性、耐阴等适应。

③光照时间对生物的作用形成光周期;植物对光周期适应形成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动物对光周期适应形成了长日兽类、短日兽类。

④不同波长的光对植物生理生化过程产生不同影响,红光有利于糖的合成,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

青光诱导植物的向光性。

红光与远红光是引起植物光周期反应的敏感光质。

2.论述光周期现象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答案:①在自然选择和进化中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这就是生物中普遍存在的光周期现象。

②植物光周期特性与植物起源和原产地密切相关,一般认为短日照植物起源于低纬地区(南方),长日照植物起源于北方。

③了解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对植物的引种驯化工作非常重要,引种前必须特别注意植物开花对光周期的要求。

④园艺工作者也常利用光周期现象人为控制开花时间,以便满足观赏需要。

⑤鸟类生殖期间人为改变光周期可以控制鸟类的产卵量,人类采取在夜晚给予人工光照提高母鸡产蛋量。

1.论述生态系统的控制论特点。

答案:生态系统不同于一般系统的调控(1)无目标、非中心的自我控制。

自然界在亿万年进化历程中形成了十分精巧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它无独立的调控部件,是非中心的自我控制。

主要通过各生物种相互联系使整个群落自发地向顶极方向发展。

(2)多层次控制。

自然生态系统总是由有垂直分离特性的层次构成,大系统套小系统,小系统套更小的系统。

在同一层次内,系统又由相互联系,但又彼此相对独立的组份构成,形成系统的水平分离特征。

(3)多元重复。

多元重复是指在生态系统中,有一个以上的组分具有完全相同或相近的功能,或者说在网络中处在相同或相近生态位上的多个组成成分,在外来干扰使其中1个或2个组分被破坏的情况下,另外1个或2个组分可以在功能上给予补偿,从而相对地保持系统输出稳定不变。

例如:植物的种子和动物的排卵数大大超过环境中可能容纳的下一代数目;同一食草动物常消费众多的植物种类;同一种生物残体为数以百计和各种大小生物所分解利用等等。

这就使得生态系统在遇到干扰之后,仍能维持正常的能量和物质转换功能。

1.简述不同坡度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1)平坦地土壤深厚肥润,宜于农作和一些喜湿好肥的树种生长(2)斜坡上,一般土壤较肥厚、排水良好,为林木生长理想的地区。

(3)陡坡上土层薄,石砾多,水分供应不稳定,林木生长较差,林分生产力低。

(4)在急险坡上,常常发生塌坡和坡面滑动,基岩裸露,林木稀疏而低矮。

4.简述碳循环的途径。

答案:碳循环的途径有三个:(1)途径之一是陆地生物与大气之间的碳素交换。

①细胞水平的②个体水平的③群体水平的④食物链(系统)水平的循环;(2)途径之二是海洋生物与大气之间碳素交换。

(3)途径之三是化石燃料燃烧参与的碳循环。

1.简述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和后果。

答案:答: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有机污染类型,由于含氮、磷较多的化肥和生活污水大量进入天然水体而恶化水质。

其后果是使蓝藻、硅藻以及水草大量繁殖,藻类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或藻类分泌有毒物质毒害鱼类。

3.简述生态系统的演化阶段。

答案:奥德姆关于生态系统随时间而演替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或状态。

(1)正过渡状态。

亦称增长系统。

(2)稳定状态系统。

亦称平衡系统。

(3)负过渡状态。

亦称衰老系统。

4.简述节律性变温的生态作用。

答案:答:温度因子昼夜之间及季节之间温度差异的周期性变化,称节律性变温。

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对生物的生长发育、迁移、集群活动等有重要影响。

(1)昼夜变温对许多动物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植物生长与昼夜温度变化的关系更为密切,对种子萌发和植物的生长起到促进作用,形成植物的温周期现象。

(2)变温对于植物体内物质的转移和积累具有良好的作用。

(3)生物长期适应于一年中温度的寒暑节律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物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植物的物候变化非常明显。

动物对不同季节食物条件的变化以及对热能、水分和气体代谢的适应,导致生活方式与行为的周期性变化。

1.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

(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

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

(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

(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

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决定着生物群落在地球分布的总格局。

(4)在温度因子中也不仅只平均气温,而是平均气温、节律变温、温差、积温、极端温度的综合作用。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生态系统的能流的途径。

答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始于初级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辐射能的捕获,通过光合作用将日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化学潜能,这些被暂时储存起来的化学潜能由于后来的去向不同而形成了生态系统能流的不同路径。

第一条路径(主路径):植物有机体被一级消费者(食草动物)取食消化,一级消费者又被二级消费者(食肉动物)所取食消化,还有三级、四级消费者等。

能量沿食物链各营养级流动,每一营养级都将上一级转化而来的部分能量固定在本营养级的生物有机体中,但最终随着生物体的衰老死亡,经微生物分解将全部能量散逸归还于非生物环境。

第二条路径:在各个营养级中都有一部分死亡的生物有机体,以及排泄物或残留体迸人到腐食食物链,在分解者(微生物)的作用下,这些复杂约有机化合物被还原为简单的CO2、H2O和其他无机物质。

有机物质中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于非生物环境。

第三条路径:无论那一级生物有机体在其生命代谢过程中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有机体中存储的化学潜能做功,维持了生命的代谢,并驱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和信息传递,生物化学潜能也转化为热能,散发于非生物环境中。

3.简述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布与垂直地带性分布的关系。

答案:(1)植被的垂直分布是水平分布的“缩影”,(2)每一垂直带的群落组合,受该山所在水平地带的制约,(3)两者之间仅仅是在外貌结构上的相似,而绝不是相同。

垂直带从属于水平带,另一方面也受山体的高度、山脉的走向、坡向、坡度、山坡在山地中的位置、地形,基质和局部气候的影响。

4.简述生态系统区别于一般系统的特点。

答案:(1)具有生命成分,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核心;(2)具有空间结构,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系统;(3)是动态平衡系统;(4)是开放系统。

1.论述生物多样性的含义与测度。

答案:(1)生物多样性可定义为“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

它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内涵十分广泛的重要概念,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①遗传多样性是指各个物种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之总和;②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化;③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3)通常物种多样性具有两方面含意。

①种的数目或丰富度。

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

②种的均匀度。

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

4.个体论的理论依据。

答案:(1)群落的存在、组成及结构依赖于特定的生境与物种的选择性,但环境条件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不断变化的,由于环境变化而引起的群落的差异性是连续的;(2)在自然界没有任何两个群落是相同或相互密切关联的,人们研究的群落单元是连续群落中的一个片段;(3)不连续的间断情况仅仅发生在不连续的生境上,如地形、母质、土壤条件的突然改变。

在通常情况下,生境与群落都是连续的。

5.简述水生植物的适应特征。

答案:(1)水生植物具有发达的通气组织,以保证各器官组织对氧的需要。

例如,荷花从叶片气孔进入的空气,通过叶柄、茎进人地下茎和根部的气室,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通气组织,以保证植物体各部分对氧气的需要。

(2)其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退化,以增强植物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适应于水体流动。

(3)水生植物在水下的叶片多分裂成带状、线状,而且很薄,以增加吸收阳光、无机盐和CO2的面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