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施工总体目标 (2)三、施工机械设备选型 (3)四、施工劳动力组织 (4)五、墩台身施工工艺 (4)六、保证桥梁工程质量的措施 (7)七、安全保证措施 (11)八、环境保护措施 (12)九高温季节、雨季施工安排 (13)跳墩河中桥墩柱首件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成渝高速公路复线(重庆境)项目F施工合同段 K35+505跳墩河中桥左线2-2#墩柱,本墩柱作为我标段整座桥梁墩柱工程的首件工程,更对以后的墩柱施工起着样板引路的作用, 为使该工程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特编制此施工方案.二、施工总体目标1、工期目标计划工期:开工日期:2011年03月27日竣工日期:2011年04月02日有效工期:7天。
2、质量目标为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确保工程内在质量及外观质量优良。
竣工验收时,经质量监督部门评定,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合格率达到100%,质量评定得分90分以上的占95%,综合得分95分以上,工程竣工质量鉴定为优良工程。
3、安全目标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建设安全标准化工地,杜绝因工亡人事故,避免重伤,因工年受伤率控制在0.5‰以下。
4、文明施工目标严格遵守重庆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单位以往现场管理和高速公路施工的成功经验,严格按现代化施工管理要求,坚持文明施工、规范作业,使施工现场始终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确保施工现场创重庆市文明工地。
5、环境保护目标始终贯彻“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牢固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思想,做到尽量少扰动地表、少破坏地表植被,杜绝因人为因素产生和加剧水土流失,保护公路沿线河流沟渠水质不受污染,严禁捕猎、惊扰野生动物,施工完毕后,对场地及时予以平整、覆盖,有条件的地段恢复植被,实现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公路项目与自然环境和谐,争创重庆市环境保护先进单位。
三、施工机械设备选型根据本段桥工程的特点和安排,计划投入施工以下主要机械设备:四、施工劳动力组织五、墩台身施工工艺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墩柱钢筋加工制作吊装墩柱钢筋笼系梁混凝土浇筑测量放线墩柱钢筋调整墩柱模板安装校正墩柱混凝土浇筑拆模养护1、测量放线中心定位测量:分别在墩柱钢筋笼与桩顶钢筋联结固定前和系梁施工完后,使用全站仪精确测放出墩柱中心位置,根据施工不同阶段需要提供准确中心点;高程测量:用水准仪在墩柱模板支立前复测柱底标高,在墩柱模板安装后准确定出柱顶标高位置,并做明显标记,对墩柱高程予以严格控制。
3、钢筋加工与安装墩柱钢筋笼在加工场集中加工成半成品后运至施工现场安装;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经检验复试合格并报监理同意后才可投入使用;钢筋加工场地须平整硬化。
钢筋进场后,按不同钢种、规格、等级、牌号、及生产厂家分别堆放并设立标识牌。
存放场地选择地势较高处,在钢筋下设垫块,离地30cm垫起存放,并用彩条布覆盖严密;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5)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
Ⅰ级盘条钢筋采用卷扬机冷拉调直,冷拉率不大于2%。
Ⅱ级钢筋个别有弯曲者,可用卡盘和扳手调直;(6)钢筋切断下料,要以配筋图及钢筋配料表提供的钢筋级别、直径和下料长度为依据,准确无误执行。
钢筋端头要平直,直径无椭圆,切口顶端不得有妨碍焊接的马蹄、斜口或切断挤压扁头。
下料后的半成品应编号分别堆放、挂牌标识;(7)柱身螺旋筋采用Ⅰ级钢筋,缠绕绑扎固定在主筋上,搭接处搭接长度不小于25d,接头末端做成180°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大于受力主钢筋的直径,且不小于本身直径的2.5倍;(8)加劲箍筋弯曲成型后末端采用单面电弧焊焊接,焊逢长度不小于10d,加工后的加劲箍筋点焊在主筋上;(9)主筋尽可能使用长料,个别需接长者用直螺纹套筒连接,同一截面处受力钢筋接头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规范规定;(10)钢筋焊接前,先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焊工必须持考试合格证上岗;(11)钢筋布置位置应准确,型号、尺寸、间距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12)墩柱钢筋笼加工成型后,在系梁钢筋安装前用吊车安装钢筋笼。
吊装时先调正对中后再焊接牢固;(14)系梁、承台施工完毕后,重新复核墩柱钢筋中心轴线、倾斜度、各筋间距,如有变动,调整准确。
4、模板工程(1)墩柱模板采用两半圆式定型钢模,定制两套,模板厚为8mm;(2)模板进场后,先进行试拼,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模板应表面光洁平顺、拼缝严密、无锈斑变形、尺寸偏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保证结构物外露面美观,线条流畅。
检查合格并报监理同意后方可投入使用;(3)模板安装前验算其在计算荷载作用下强度、刚度及稳定性;(4)模板使用前用磨光机打磨光亮,并涂刷脱模剂。
脱模剂采用同一品种,要涂抹均匀,不得流坠,以免污染钢筋;(5)墩柱模板先拼装后再用汽车吊整体吊装;(6)墩柱模板采用螺栓连接,模板缝用海绵条填实,并用双面胶密封,保证拼缝严密,不漏浆;(7)模板吊装后下部采用外顶方木或脚手架固定,上部沿周长等间距设四道钢丝绳斜拉,保证模板安装牢稳,详见附件:墩柱模板安装示意图;(8)严格控制保护层厚度,在模板与钢筋间设置垫块。
为保证外露面美观,全部采用白色塑料垫块,垫块应互相错开布置,并与钢筋卡紧;(9)模板安装完毕后,应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并报经监理签认后方可浇筑混凝土;(10)冬期施工时,混凝土浇筑前使模板在暖棚中预热至5℃以上;(11)模板使用后,及时将内外侧和周边残留灰浆、混凝土清理干净,刷涂脱模剂后整齐摆放;(12)模板重复使用后应经常检查、维修,如肋边发生翘曲、弯折、板面发生变形时,及时矫正平直,开焊处要补焊牢固。
5、混凝土工程(1)混凝土水灰比应严格控制,各配料的掺量偏差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得低于10℃,入模温度不低于5℃,按技术规范执行;(2)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应尽可能的缩短;(4)运至现场的混凝土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每车混凝土在使用前先进行坍落度检测,控制坍落度在 7-9cm;(5)系梁与墩柱接茬部位预先凿毛并清除浮浆层,浇筑混凝土之前用水冲洗干净,并刷一层水泥净浆;(6)混凝土由汽车吊提升入模,通过串筒滑落以防离析,串筒底口距混凝土面不得大于2m。
(8)混凝土按30cm厚自下而上水平分层浇筑,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
严格控制分层厚度;(9)混凝土采用插入式50振捣棒振捣,移动间距不超过30cm,与侧模保持50-100mm 的距离,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mm。
振捣时,应“快插慢拔”,并避免碰撞模板、钢筋;(10)振捣必须密实,直至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为止;(11)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12)混凝土应浇筑至高出设计柱顶标高2-3cm,以待将来剔除表面浮浆和松弱层接触盖梁。
浇筑完成后,人工用抹子将顶面抹平压实;6、拆模及养生(1)混凝土拆模时间,混凝土达到规范要求拆模强度后,方可拆除。
(2)拆模后墩柱用塑料薄膜包裹密封,以减少水分蒸发,同时防止灰尘污染混凝土表面;(3)混凝土养护7天后方可停止养生。
六、保证桥梁工程质量的措施钢筋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图混凝土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图模板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图七、安全保证措施严格遵守国家有关部门及陕西省颁布实行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和技术标准,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质量、安全教育,制定安全制度和安全保证措施,确保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的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由安全质量部具体负责本标段工程项目的全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各施工队设专职安全员,各工班设兼职安全员,形成一个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各级领导、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政策,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执行企业各项安全生产决议和规章制度。
正确处理安全与工程进度的关系,坚持把安全工作贯穿于施工生产的全过程。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单位第一管理者为本级第一责任人,逐级签订施工安全承包合同,确保施工安全万无一失。
(二)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现场常设一名熟悉工作类型、工作任务、安全条例的高级专职安检工程师,负责查看日常安全规则与条例的实施情况。
充分发挥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作用,定期组织检查。
组织每周、每月安全检查,发现事故隐患,及时监督整改。
负责安全检查督促,负责对事故隐患、易发点提出预防措施,定期对施工队进行安全教育,关键工序提出安全施工防范的技术交底。
带领职工认真落实上级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管理标准和操作规章,制止“三违”行为。
坚决服从上级领导和安监人员的监督检查。
认真坚持“三工”(工前交待、工中检查、工后讲评)制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活动,做好安全活动记录和交接班记录。
认真组织安全教育和技术学习,做好施工中检查,消除事故隐患。
发生事故后,立即组织抢救,保护好现场,并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
对因违章作业甚至不听指挥而造成的事故和经济损失者将负直接责任。
(三)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按照“技规”、“行规”等有关施工生产安全的规定,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保证措施,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并贯彻执行。
结合工程特点及施工进度及时编制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技术方案和措施,并认真贯彻落实。
组织安全技术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开展劳动保护科研工作,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
对重大事故隐患的预防和整改提出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
根据工种、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等的不同,制定分项目的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编制成册,发给各类人员,以便随时学习和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以确保安全生产。
(四)施工现场安全保证措施1、在施工现场特殊、危险地段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夜间设有照明设施。
2、施工现场内各种材料分类码放整齐稳固,拆除的模板、钢管及其它废旧物品及时清理,以保持现场的整洁有序。
3、在施工现场专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系统中,采用TZ-S接零保护系统,电气设备的外壳与专用保护零线连接。
场内架设的电力及照明线路,其悬吊高度及距工作地点的水平距离按当地电力部门的规定执行。
生活区室内照明线路用瓷夹固定,电线接头牢固,并用绝缘胶布包扎。
八、环境保护措施(一)水源的保护措施1、废水排放严格执行各项排放标准,废水排入自然水体时悬浮物(SS)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标准(15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