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车组装备期末复习题.

动车组装备期末复习题.

填空题1、动车组电气系统一般分为辅助供电系统和负载设备。

2、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包括辅助供电系统和蓄电池系统。

3、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4、动车组车内环境属于典型的人工环境,它是以车厢围护结构为边界,一切与乘车人相关的周围事物的总称。

5、车内环境控制系统的基本功用是满足车内的照明和噪声要求,并维持车厢中规定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洁净度和压力。

6、动车组车内环境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构成。

包括:车内空气环境、车内声环境以及车内光环境。

7、车内空气环境主要由热环境、湿环境和空气品质等部分构成。

8、列车处于自然环境之中,其车内空气环境必然受到存在于外部和内部的两类热源的综合作用。

9、大气温度对车内环境的热作用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通过围护结构壁体以温差传热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将热量传入或传出车内,进入车内的热量以与太阳辐射类似的传递过程逐渐形成车内的热负荷;另一种则是伴随通风空调系统的新风供应或外围护结构的新风渗透将一定的热量带入或带出车内,并即时地转化为室内热负荷。

10、为了减少车厢热负荷就必须注意车厢的密封性和隔热性。

11、客车空气调节的加热过程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送入车内的空气进行预热,另一部分是对车体的热损失实施补偿。

12、通风系统一般由进(送)排风装置、风道以及空气净化设备几个主要部分组成。

13、送风系统主要由空气处理装置、送风机、风管和送风口等组成。

14、空调系统形式多样,按空气处理设备的设置情况可分为集中系统、半集中系统和分散系统。

按负担室内空调负荷所用的介质可分为全空气系统、空气—水系统、全水系统和冷剂系统;按集中系统处理的空气来源,可分为封闭式系统、直流式系统和混合式系统;按介质输配特征可分为定流量系统和变流量系统;按风管中空气流速可分为低速系统和高速系统。

15、为实现对车内环境的控制功能,列车空调系统主要由通风系统、空气冷却系统、空气加热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四个基本部分组成。

16、电气线路的分类:按照车体配线的用途,有电力、广播、网络控制三个电气系统;按照车体配线在车辆中所在的部位,可分为车内和车下配线两部分。

17、控制系统传送线有列车信息传送线(光纤)及自我诊断信息传送线(多股绞合线)二种。

18、辅助变流器由输入滤波器、斩波器、逆变器、输出滤波器和控制单元组成,一般和牵引变流器安装在一个机箱中。

19、辅助电源由辅助电源装置(APU)和辅助整流器(ARf)两个装置组成,20、辅助电源装置的故障分类:重故障1:7项;重故障2:5项;轻故障:10项21、按照服务对象,空调有工艺性和舒适性两大类型22、车内空气环境主要由热环境、湿环境和空气品质等部分构成。

23、气流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分类方法也各有所不同,例如,按送、回风口的布置可分为“上送下回”、“上送上回”、“下送上回”及“中送风”等形式;按气流的组织方式又可分为混合式、置换式、单向流式和局部式等4种形式等等。

24、中间继电器在控制电路中作为逻辑传递的一个环节元件,用于增加信号数量、量值放大以及开闭逻辑状态转换。

25、电流继电器作为主电路原边过流保护和辅助电路过流保护之用。

26、照明方式可分为下列三种: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

27、火灾探测系统的组成主要是感烟火灾探测器以及报警电路。

控制形式由一对一的多线制到总线制。

其中最重要的器件是探测器。

28、CRH2动车组广播系统由天线存放盒、收音机广播架构成。

收音机广播架由接收控制单元、发送单元以及电源单元构成,并存放于架子上。

29、CRH2动车组旅客信息显示系统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司机信息显示、列车员信息显示和数据存储处理信息显示。

30、动车组车内环境控制系统按空调系统的安装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分体式空调系统(又称集中式空调系统),另一类为车顶单元式空调系统(又称独立式空调系统)。

31、CRH1动车组客室空调系统是分体式空调系统,主要由空气处理单元和压缩机冷凝器单元以及有关的连接管道、送风风道、电气控制装置等组成。

32、CRH2动车组空调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列车空调系统,主要由空调装置、换气装置以及通风系统构成。

33、按照工作动力来区分,通风系统可分为自然通风系统和强迫通风系统。

34、通风机的类型:离心式、轴流式、贯流式。

35、制冷压缩机是蒸气压缩式制冷装置的一个重要部件,起着压缩和输送制冷剂蒸气的作用,它是推动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的动力。

36、制冷压缩机按工作原理不同可分为容积型和速度型两大类。

37、容积型压缩机主要有活塞式、螺杆式和旋转式压缩机。

38、速度型压缩机主要型式有离心式和轴流式两种。

目前常采用的速度型压缩机是离心式压缩机。

39、蒸发器按冷却介质的不同分为冷却液体的蒸发器和冷却空气的蒸发器两种。

40、冷却液体的蒸发器有壳管卧式蒸发器、干式蒸发器和沉浸式蒸发器;冷却空气的蒸发器有冷却排管和直接蒸发式空气冷却器两种。

41、通信系统的组成:信息源和信息接收者、发送设备、传输介质、接收设备。

42、TCN(列车通信网络)包括两层结构:连接各车辆的绞线式列车总线和连接一节车辆内或车辆组各设备的多功能车辆总线。

43、MVB有两种帧:主控帧:总线的某个总线管理器发送的帧;从属帧:由总线从设备发送,回应某个主控帧。

44、多功能车辆总线MVB传输的数据有以下三类:过程数据:定时广播的带源地址的数据,定时间隔小于1ms;消息数据:有请求时应答,带有目的地址的点对点或广播数据;管理数据:用于事件判决、主设备转换、设备状态发送的数据。

45、MVB介质访问控制采用主从方式,由唯一的主控器以定时轮询的方式发送主控帧。

46、网络拓扑结构、信号方式、访问控制方式,传输介质是影响网络性能的主要因素。

47、制冷机的压力保护包括:高低压保护、压差保护和油压保护等。

48、动车组中所用的网络协议,主要包括TCN通信网络标准、ARCNET通信网络标准以及GSM-R无线通信网络标准。

49、根据工作原理,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有牵引变压器辅助供电绕组供电模式、牵引变流器直流环节辅助供电模式两种辅助供电模式。

50、CRH2信息初始化后显示可以分为司机、列车员、记录三个选择页面。

51、动车组引进要完成九项关键技术和十项项主要配套技术国产化。

52、动车组电气系统一般分为辅助供电系统和负载设备。

名词解释1、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动车组辅助供电系统是指除为牵引动力系统之外的所有需要用电力的负载设备提供电能的系统。

包括辅助供电系统和蓄电池系统。

2、环境: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

3、车内环境控制系统:车内环境控制系统是使车内环境达到预期要求的所有设备的集合体。

4、车内环境控制:所谓的车内环境控制,实质上就是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通过对车内空气的温度、湿度、速度和洁净度的调节使车内空气保持理想的状态,空气调节是实现对空气环境控制的必要手段。

5、空气调节:是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体流动速度(俗称“四度”)等参数达到给定要求的技术。

空气调节简称空调。

6、制冷:制冷就是用一定的方法使某物体或空间的温度低于周围环境介质的温度,并且使其维持在某一定范围内的过程。

7、负载的功率因数:负载的功率因数是针对交流电路而言的,其大小由负载的视在功率除需要功率得到。

8、视在功率:视在功率等于负载的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单位一般用kV A表示。

9、放电率:蓄电池在一定电流下,放电所能持续的时间称放电率10、放电最终电压:蓄电池应停止放电,进行充电的电压为最终电压。

11、接触器:接触器是用来接通或切断带有负载的主电路或大容量控制电路的自动切换电器,用于频繁地接通和切断正常工作情况的主电路和辅助电路。

12、什么是制冷?用一定的方法使某物体或空间的温度低于周围环境介质的温度,并使其维持在某一低温范围内,这个过程称为“制冷”13、什么是空调?空调就是把经过一定处理后的空气,以一定方式送入室内使室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气流速度,洁净度等控制在适当范围内的专门技术和装置。

14、气流组织:为了使客车车厢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指标符合人体的舒适性要求,必须使车内空气合理地流动,通常把对车内空气流动和分布的控制称为气流组织。

15、通风效率:通风效率又称混合效率,定义为实际参与工作区内稀释污染物的风量与总送入风量之比,或是送、排风污染物浓度之差与送风、工作区污染物浓度之差的比。

16、应急通风:应急通风系指,当交流动力电源失效时,空调系统由蓄电池作为电源供电,通过逆变器给风机供电,向车内送入新风的过程。

应急通风的主要目的是保障旅客的生命安全,而不是提供舒适性环境。

17、总线协议:管理主、从设备使用总线的一套规则称为“总线协议”。

这是一套事先规定的、必须共同遵守的规约。

18、单极性码:信号电平是单极性的,如逻辑1 用高电平,逻辑0 为0 电平的信号表达方式。

19、双极性码:信号电平为正、负两种极性的。

如逻辑1用正电平,逻辑0 为负电平的信号表达方式。

20、归零码:在每一位二进制信息传输之后均返回零电平的编码。

例如其逻辑1 只在该码元时间中的某段(如码元时间的一半)维持高电平后就回复到低电平。

21、非零码:非零码在整个码元时间内维持有效电平。

22、差分码:差分码用电平的变化与否来代表逻辑“1”和“0”。

电平变化代表“1”不变化代表“0”,按此规定的码称为传号差分码。

23、曼彻斯特编码:曼彻斯特编码是一种常用的基带信号编码。

它具有内在的时钟信息,因而能使网络上的每一个系统保持同步。

在曼彻斯特编码中,时间被划分为等间隔的小段,其中每小段代表一个比特。

每一小段时间本身又分为两半,前半个时间段所传信号是该时间段传送比特值取反码,后半个时间段传送的是比特值本身。

24、模拟数据编码:模拟数据编码采用模拟信号来表达数据的0,1 状态。

幅度、频率、相也越描述模拟信号的参数,可以通过改变这三个参数,实现模拟数据编码。

25、误码率:误码率是衡量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指标。

它是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26、通信信道的频率特性:描述通信信道在不同频率的信号通过以后,其波形发生型化的特性。

频率特性分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7、信道容量:信道容量指信道在单位时间内可能传送的最大比特数,或称为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28、信噪比:信道功率与噪声功率N 的比值,称为信噪比。

29、同步:同步是接收端要按发送端所发送的每个码元的重复频率以及起止时间来接收数据。

30、总线主设备:可在总线上发起信息传输的设备叫做“总线主设备”。

也就是说,主设备具备在总线上主动发起通信的能力,又称命令者。

31、总线从设备:不能在总线上主动发起通信、只能挂接在总线上、对总线信息进行接收查询的设备称为总线从设备,也称基本设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