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模式研究——以地铁1、2号线为例赵红梅 刘涛摘要: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规划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对“TOD”的认识与理解入手,立足于长春市城市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特点,首先确定快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建设的规划目标,分析研究站点周边用地规划区范围的确定方法,同时针对站点的差异性进行合理分类,着重对站点周边区域的用地属性确定、高度控制及开发强度确定等规划设计难点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方法,本文还对“TOD”站点核心区域规划所涉及的交通与步行环境等重点问题提出规划设计要求。
关键词:长春;轨道交通;开发模式前言《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确定长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5条地铁和轻轨线路组成放射式的线网,其中3条放射线为地铁线(1、2、5号线)、2条半环线为轻轨线(3、4号线)。
线网总长度179公里。
2008年,长春市启动了快速轨道交通地铁一、二号线建设项目,为项目立项与建设实施做规划准备,其站点周边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也随之启动。
而轨道交通沿线各站点所涉及的周边用地将因交通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快速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能力已被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建设实施所证实。
对于像长春市这种规模的城市来说,其对站点周边用地的影响只能是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能力的中观或微观层面的一种体现。
如何借鉴现有的国内外实践经验,实现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与站点周边用地的良性互动发展,是我们要回答的一个主要问题。
同时通过对一、二号线的研究,得出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以便为后续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提供指导与借鉴。
1 对“TOD”的认识与理解“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意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在TOD 概念引导下的用地模式,是一个以公共交通站点为核心,布局紧凑、功能混合的城市节点区域,通过合理的设计鼓励人们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其主要特点:交通方面:引导步行的同时,强调提供多种出行方式的选择,倡导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交通的结合,不抵制小汽车的使用。
用地方面:其站点核心区域强调土地的混合利用、功能的紧凑布局。
创造一种“紧凑的、具有24小时活力的、适宜步行的”城市节点。
开发强度方面:提倡可持续发展原则,集约利用土地,站点核心区具有相对较高的土地开发强度,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提升土地价值的同时为轨道交通的运营提供客源保障。
环境方面: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提供良好的环境。
强调内部开敞空间的系统组织, 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 以吸引和方便人们选择、搭乘轨道交通。
2 规划目标的确定使地铁沿线城市建设围绕地铁站点展开新一轮的城市更新与改造, 形成TOD 概念引导下的“珠链式”的理想开发模式。
合理评价城市现状用地的开发潜力,充分发掘城市存量土地, 提高城区建设容量, 逐步实现城市集约化土地经营。
构筑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及自行车的零距离换乘平台。
通过提升轨道交通站点核心区的开发强度,提高居住及就业人口数量, 增加轨道交通线路客流, 实现轨道交通建设与站点周边土地开发建设的良性互动。
3 规划区范围确定3.1“TOD”规划区范围研究现状在交通运输地理学中,吸引范围按运输联系的性质可被划分为直接吸引范围、联合吸引范围与间接吸引范围。
按交通方式将吸引范围分成步行合理区范围和公交合理区范围等。
国外通常将以轨道交通站点为圆心、以一定距离为半径的圆作为TOD 合理区范围。
具体数据如下:步行合理区范围通常包括步行5min~10min 的距离范围,以及以400m~800m为半径的圆。
各城市对TOD 的空间范围有不同界定,但均在此范围之内。
在轨道交通沿线基本可以形成一条宽约1.3-2.0km步行交通走廊。
对于其他交通方式的合理区范围的研究,一般假设以10min 车程为标准,即其他交通方式的合理区范围是出行10min 内能到达车站所形成的区域空间范围。
若考虑到利用自行车、公交换乘等因素,适合引入轨道交通的用地空间可形成一条宽为1.5km~4km的交通走廊。
3.2规划区范围界定的影响因素对轨道交通站点规划区的大小、形态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经济社会条件、现状用地结构、用地布局、开发强度、城市设计质量、交通模式与特征、交通设施及服务水平等。
对长春市来讲,规划区范围的影响因素还应包括长春市城乡规划空间定位系统确定的长春市全覆盖控规的规划单元界限,在规划区范围界限划定时,最好取完整的规划单元。
3.3规划区范围界定的相关案例我们检索了国内外大量的相关资料,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规划区范围界定尺度或以出行时间作为尺度的城市列于下表,作为参考和借鉴。
详见表1表1 国内外城市规划范围界定尺度表国家城市界定尺度或出行时间华盛顿 800 M半径范围 或者5-10分钟步行距离卡尔加尼、圣地亚哥600 M 半径范围美国波特兰、西雅图 400 M半径范围日本 东京 500 M半径范围丹麦 哥本哈根 1000 M半径范围(步行)1000-1500 M半径范围(自行车接驳为主)1500-2500 M半径范围(自行车接驳为主 小汽车次之)香港 (北部区) 650 M半径范围 北京 亦庄 400-800M半径范围南京 1000 M半径范围(非机动化方式服务圈) 5000-7000 M半径范围(机动化方式服务圈)中国深圳 600 M半径范围3.4长春市轨道交通站点规划区范围划定3.4.1利用GIS技术划定长春市轨道交通站点规划区范围我们利用GIS栅格图像的地图代数功能,选用“费用距离”模型,选定各地块出入口位置,依据用地类型的通过性大小和道路的交通运行能力,赋予阻力值,运用“Arcinfo”、“ Arcview”软件生成两组轨道交通沿线800m-1400m范围内以站点为扩散源的综合阻力面图。
从而得到一张初步的站点规划范围图。
我们对利用GIS技术得到的规划区范围界限进行进一步的校正,主要校正因素包括:上位规划的路网、上位规划的用地属性、城市用地功能结构、长春市控规单元编码体系确定的规划单元界限等。
经过校正,我们获得第一张站点的规划区范围图。
3.4.2利用几何法划定长春市轨道交通站点规划区范围在长春市轨道交通站点规划区范围划定时,利用几何法,我们首先以站点为圆心,以500M半径划圆,结合上位规划的路网及长春市控规单元编码体系确定的规划单元界限,同时考虑用地的属性及城市用地功能结构等诸多影响因素,综合考虑,从而得到第二张站点的规划区范围图。
3.4.3长春市轨道交通站点规划区范围划定通过GIS技术和几何法这两种技术手段得到的两个长春市轨道交通站点规划区范围,经过校正后大体上还是一致的,我们对各个站点的规划区范围进行研究、比较和进一步调整后,确定了最终的站点规划区范围。
由于站点类型、在城市中所处地位的差异,各站点的规划用地规模与形态各不相同。
划定后各站点规划用地界限的远点半径一般800M左右,极少数站点由于特殊原因达到1400M或更大半径。
4 “TOD”站点的分类4.1 国内研究论文对“TOD”站点的分类结合轨道车站自身的交通接驳功能特征以及车站周边的用地功能特征分析, 对各车站的功能进行综合分析, 将车站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是综合枢纽站、交通接驳站、市域中心、一般站点。
综合枢纽站综合枢纽站是位于轨道与其他重要交通方式如国家铁路、机场、客运码头等的交汇接驳处的站点。
这种类型的站点确保各种交通方式换乘,并提供与周围建筑方便通达的连接通道。
对有发展潜力的站点周边地块, 可以进行高强度的以居住、商业和办公为主的土地开发,强调建筑的地区标志性与门户意象。
市域中心站市域中心站是位于市域空间结构的重要节点和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或在市域范围内有较大影响地区的站点分为商业功能主导、活动功能主导、商务功能主导和交通功能主导。
这种类型车站应保证轨道与邻近商业、办公建筑以及公交设施的便捷联系, 建议适度开发地下空间对有发展潜力的站点周边用地, 适宜进行高强度的以居住、商业和办公为主的综合开发而站点外围逐步排挤工业用地强化用地服务功能、提升服务集聚度提高站点辐射能力。
交通接驳站交通接驳站是城市各级道路网络的结合点,以交通换乘为主要功能, 片区交通服务为辅助功能的车站。
在站点半径范围内进行中高强度的商业、居住等综合功能开发强调站点作为镇区中心的服务功能,在站点外围落实好公交设施用地, 保证站点与全市便捷的交通接驳。
一般站一般站是位于一般居住、商业、服务及活动中心的站点。
本着适用的原则,车站出入口与居住区主要人流出行通道及公交设施相对应对有发展潜力的站点周边地块, 适宜进行以居住和配套性服务设施为主的中强度开发。
4.2长春市“TOD”站点的分类结合长春市的实际情况将轨道交通一、二号线的站点分为四类,分别为:综合枢纽站、城市中心站、交通换乘站、一般站。
4.2.1长春地铁1号线概况线路长度:37.8公里。
全线贯通城市南北方向,贯穿宽城区、朝阳区和南关区,通过长春火车站、人民广场、东北师范大学、长春高速公路客运站、中央商务区(CBD)等大型客流集散点,是线网中大运量级骨干线。
运行站点21个:兰家站-兰家南站-蔡家站-蔡家南站-北环北站-北环路站-庆丰路站-一匡街站-长春火车北广场站-长春火车南广场站-北京大街站-人民广场站-解放大路站-自由大路站-南湖大路站-繁荣路站-卫星广场站-雕塑公园站-市政府站-南部新城站-南部新城南站(注:斜体部分为二期规划)。
4.2.2长春地铁1号线站点分类表2 地铁一号线站点分类表站点编号 站点名称 站点类别 备注DT-1-01兰家站 一般站DT-1-02兰家南站 城市中心DT-1-03蔡家站一般站DT-1-04蔡家南站一般站DT-1-05北环北站一般站DT-1-06北环路站城市中心DT-1-07庆丰路站一般站DT-1-08一匡街站交通换乘站DT-1-09长春火车北广场站综合枢纽站DT-1-10长春火车南广场站综合枢纽站DT-1-11北京大街站一般站DT-1-12人民广场站 城市中心 市级商圈DT-1-13解放大路站 交通换乘站DT-1-14自由大路站 交通换乘站DT-1-15南湖大路站 交通换乘站DT-1-16繁荣路站 一般站DT-1-17卫星广场站交通换乘站DT-1-18雕塑公园站一般站DT-1-19市政府站城市中心DT-1-20南部新城站城市中心CBDDT-1-21南部新城南站一般站4.2.3长春地铁2号线概况线路长度:29.1公里。
全线贯通城市东西方向,贯穿绿园区、朝阳区、南关区、二道区、经济开发区。
主要经过西客站、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大型客流集散点,是线网中大运量级骨干线。
运行站点18个:长春西站—兴隆堡站—城西镇站—吉林税校站—景阳广场站—解放桥站—建设广场站—文化广场站—省展览馆站—平阳街站—南关站—烟厂站—东盛大街站—乐群街站—晨光学校站—东方广场站—长春一专站—太阳沟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