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小小说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小小说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小小说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小小说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欲望,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启发学生多角度构思作文。

【关键词】小小说作文教学作用
小小说作为一种文学艺术性很强的文体,以其深远的立意、精巧的结构、简练的语言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引入小小说这种文体,以读带写,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一、用小小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欲望
众所周知,中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又受客观条件所限,阅读范围较窄,平时可供阅读的只有使他们觉得枯燥乏味的课本。

而且,写作文也是一件令中学生特别厌烦的作业。

我在作文教学中引入了小小说这种文学体裁,通过课堂朗读、课外印发的方式,使许多优秀的小小说能被学生所接受。

实际效果显示,这种方式是有效的。

小小说以其奇特的立意、完整曲折的情节和出人意料的结局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当我在作文课上向学生朗读那一篇篇语言优美、内涵深刻的小小说时,看着学生那痴迷的神态,我感到很欣慰。

学生首先对小小说有了兴趣,教师再加以言语鼓励,他们便有了写作的欲望,那么,对写作文自然也就有了动力。

一个学期后,学生就发生了由厌烦到喜爱作文、由写不好到能写出有一定思想内涵的作文的变化。

这样,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方面开发了语文资源,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的大语文观,使他们认识到语文的广博性。

二、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艺术源于生活。

小小说的作者为社会各界人士,写作素材较为生活化,大都取材于身边的生活,一个巧妙的小故事、人生性格的一个侧面、一个印象、一种意境、一种情趣、一个幻想、一幅生活场景、一段独具特色的对话……都可成为小小说的题材。

因而,小小说就有取材广泛而又具有时代气息的特点。

如半月刊《小小说选刊》开辟的栏目就有时代窗口、人世沧桑、心灵漪澜、事态万象、人在旅途、军旅之页、青春之歌、酸甜苦辣、乡野风情等。

把小小说引入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就可以从那一篇篇短小而精悍的文章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触碰心灵、慨叹沧桑;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生活画卷,可以使他们拥有一个非常丰富而新颖的材料库。

那么,这也就解决了学生写作中无话可说或题材不新的问题。

读白小易的《客厅里的爆炸》,学生告诉我,他们想到了“瓜田李下”;读修祥明的《庄户孙》,学生告诉我,他们看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的农民;读陆颖墨
的《瞄准》,学生告诉我,他们悟到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用心,包括学习;读邵宝健的《继父》,学生告诉我,他们现在才真正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内涵……
三、启发学生多角度构思作文
近几年,高考和各地的中考在作文命题方面的一个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从以前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而改为话题作文。

而话题作文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自主立意。

因而构思是否新颖,也就成了决定学生的作文能否获得高分的一个关键。

用小小说这种体裁对学生进行构思训练,效果颇佳。

先向学生提供一篇例文,如司玉笙的成名作《“书法家”》,说明其构思的巧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然后向学生提供一篇略去结尾的小小说,让他们作多角度构思,给原文续写一个结尾。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小小说的灵魂,似画龙之点睛,下围棋之做眼”,言有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因而,让学生续写结尾,就可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联想与想像的能力,最终写出立意新颖的文章。

我曾以略去结尾的夏荫祖的小小说《钓饵》为例,鼓励学生大胆展开想像,作发散性思维训练,根据这篇小小说所做的暗示,以及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给这篇小小说续写一个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随之,学生就表现得异常兴奋,情绪高扬,在他们的思维空间内,自由驰骋。

结果,他们所交出的答卷也是异彩纷呈的,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创造性。

四、提供多种可取的写作技巧
以微知著、以虚显实的小小说,要在如此短小的篇幅里,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叙述完整的情节,展示典型的环境和表达深刻的主题思想,就必须使用一些写作技巧。

如张与弛、动与静、虚与实等艺术手法的合理运用,悬念法、铺垫法、烘云托月法的巧妙使用,联想与想象的合理展开,以及对比、夸张、象征、渲染等手法的恰当使用等,都是构成一篇“好”文章的要素。

一篇之所以被称为“好”的文章,与其所使用的艺术手法有密切关系。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理解艺术手法在写作中所起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这些艺术手法。

而在写作技巧方面可以选用范文就是那一篇篇精彩绝伦的小小说。

总之,把小小说引入中学作文教学中,既是利用课外学习资源、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一种方式,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写作能力。

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要注重实践这一环节,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