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欧五国情况分析

北欧五国情况分析

北欧五国情况分析
北欧包括挪威、瑞典、芬兰、丹麦和冰岛5个国家。

北欧国家的人口密度在欧洲相对较低,经济水平则最高。

北欧国家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经济自由度名列前茅。

大众所认为的北欧国家在经济自由方面接近于社会主义,这种认知是完全错误的。

北欧国家尽管提供大量的福利保障,它们依然是世界上“最自由化”的10个或20个经济体之一。

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了年度经济自由度数据,它由多个指标组成,包括税收、通胀、政府规模、工作自由、贸易自由,等等,瑞典等北欧国家的指数都有提高,瑞典本世纪以来自由度持续上升。

经济自由度指数显示,瑞典、丹麦、芬兰这些北欧国家的经济自由度比大部分欧洲国家都要高。

北欧普遍实行议会制又称内阁制,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廉洁国家。

社会福利
北欧五国是典型的社会福利国家,高所得、高税赋,却也高福利。

因为北欧政府拿了人民的血汗钱,甚少传出贪污、腐败,反倒建立了殷实的社会安全网,一手照料每位国民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大体实现了“幼有所养、老有所终”的乌托邦境界。

从北欧国内的许多相关调查都不难发现,他们快乐的泉源,都不外是抽象的家庭、健康、友谊、信任感等因素,而不是拥有大笔的财富。

吴祥辉在《芬兰惊艳》书中提到,芬兰约三成的国家总预算,使用于社会福利。

而芬兰的学龄儿童,平均每年领取1万欧元的政府补助,到24岁前平均每人花费的国家社会福利经费超过16万欧元;几乎可说终身免费教育,教育支出只占家庭支出的1%,教育支出都由政府一肩揽下。

社会福利完善。

医疗基本是免费的,住院期间的伙食都是白吃;基础教育是免费的,小孩课外学钢琴学滑冰都是政府出钱;小学、中学、大学从学费到吃住都免费或享受高补助,政府为18岁以下未成年人发不菲的生活费,过节还发钱给买小礼物,石油等国家资源涨价了还时不时发个红包什么的。

至于住房,在瑞典生4个小孩以上一家人住房就免费。

政治
北欧人常将他们的政府戏称为“红色政权”,这主要指长期执政的社会民主党。

社会民主党所代表的社会力量基本上属于劳动阶层,如工人、雇员、政府职员等,所以人们戏称为“红色政党”。

由于历史的原因,北欧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社会民主党势力十分强大。

该党在瑞典已连续执政50年,在国会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大党地位;在丹麦,社会民主党也执政多年,虽然在最近一次国会选举中失利,但在社会上仍有不可置疑的强大实力。

在挪威、芬兰,执政的也是社会民主党。

北欧诸国虽然不大,但也党派林立。

除了社会民主党外,还有代表农村大地主、城市大资本家的右翼政党,此外还有一些分别代表知识分子、宗教人士、环保人士等阶层的小党。

宪法规定公民有结社自由,所以建立一个政党非常容易。

只要拥护的选民达到一定数量,就可参加国会席位的竞争(比如瑞典规定,所得选票不得低于总投票量的4%)。

当然,同许多国家一样,得票最多的政党组织政府。

不管多么发达的社会,打工的总是比当老板的要多得多,所以毫无疑问,社会民主党的社会基础最大,因而得到的选票也总是名列榜首,所以社会民主党也就牢牢地控制了政府。

但是,北欧各个国家的各个政党主要的分歧是在国内问题上,在国际问题上他们是比较一致的。

政党的格局相对稳定,壁垒分明。

北欧国家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廉洁国家,自1995年起,“透明国际”每年发布世界各国清廉状况排名,北欧国家其清廉指数一直名列前茅。

这些国家都实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行政透明和公开,舆论监督到位。

透明国际对全世界
133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务员及政治家的腐败程度进行了排名。

得分最高即腐败程度最轻的依次有芬兰、冰岛、丹麦等。

其中芬兰以9.7分的得分连续好几年成为全球最廉洁政府。

透明与公开是北欧国家政府的一个主要原则。

芬兰、冰岛和丹麦的公共部门一切公开,所有档案都对公众开放,接受市民和媒体监督。

公共机构对社会透明,公务员岗位向每个人开放。

所有制结构
北欧没有社会主义。

这是最基本的认识,绝不能弄混淆了。

虽然他们自己称自己是社会主义,但他们的社会主义与真正的社会主义有本质区别。

社会主义是指社会建立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之上。

一个国家私有化程度越低,就说明其“社会主义”纯度越高。

可是北欧却是完全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

以瑞典为例,90%以上的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比英国、法国、意大利都高。

国家只握有5%的工业企业,而商业之85 % , 银行业之91%,制造业之94 %都归私人所有。

私营企业雇用的劳动力占84%。

瑞典还以私人垄断著称,有100个大家族控制了瑞典经济的95%,全国人口5%的富翁拥有全国50%以上的财富。

另外,瑞典的私人投资位欧洲三甲之内,私人投资公司效益曾居世界之首。

很多人以为瑞典是社会主义,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社民党长期执政。

没错,社民党成立的目标是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化和建立无阶级社会。

1932年,社民党正式提出摒弃了“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化”的主张,进入被称之为“历史性妥协”的时期。

所谓妥协就是为了保持充分就业,不再破坏“生产资料私有制”,走福利资本主义的道路。

社民党执政数十年,从未动过私有制的根基,也较少直接干预市场价格体系。

相应地,因为经济自由度高,其政治自由度也高。

所以北欧不是真正层面上的社会主义国家。

普遍实行议会制又称内阁制,包括内阁君主立宪制及内阁共和制,是民主政治制度的一种,特点是其政府首脑的权力来自议会(国会)的支持,而这种支持通过两种途径落实:第一是议会改选后的多数议席支持,第二是政府首脑赢得议会的信任投票。

因此,所属政党未能赢得议会大选的政府首脑连同其内阁必须提出辞职,而未能通过议会信任投票的政府首脑,连同其内阁也必须辞职。

由议会重新在席位居多数的党派中协商选举产生新的首脑与内阁。

议会制下政府首脑(总理)的权力普遍较大
对社会主义和治本主义的看法
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

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

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

对中国社会主义的认识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照搬马克思、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论述的阶段。

马克思之前,社会主义学说带有空想的性质,叫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把空想变为科学,叫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阶段,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当时仍然是认为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

毛泽东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时期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仍然受着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和限制,没有突破苏联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甚至将其作为社会主义的蓝本。

第三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有了升华,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并深刻的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

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也对资本主义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指的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

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

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

在当今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它同资本主义的关系。

这实质上是中国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问题。

进入新世纪,我们党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当彼此尊重,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这个重要论断至少包含两点崭新认识。

坦率地承认了资本主义制度还会长期存在下去。

这是对资本主义生命力的新判断。

这个判断是符合实际的。

现在,以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有革命的形势,资本主义总体上还在发展,有些国家、有些时候的发展还很快。

这同我们过去的认识是不同的。

过去,我们一般都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垂死,资本主义已经腐朽,资本主义很快就要灭亡。

所以,急于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用社会主义消灭资本主义。

现在,我们纠正了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看法。

我们要在长期的“一球两制”条件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这个大的实际出发。

因为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都是资本主义制度,如果整天讲消灭资本主义,事实上又做不到,只会使自己同大多数国家对立起来,把自己孤立起来,只会恶化我们的国际环境,对于中国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做好当前的事情。

如果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真正发展起来,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到那时候,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也会要求实行社会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