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学八段锦

自学八段锦

自学八段锦初学八段锦的体会八段锦流派众多,各家强调的地方各有千秋。

我学八段锦是把它当作吐纳和导引功夫来认识的。

“吸清吐浊、吐故纳新,是谓吐纳;伸缩手足、自捏自摩,是谓导引”。

八段锦的八个动作就是导引,配合的呼吸就是吐纳。

刚刚开始学习八段锦要求的就是动作规范,配合呼吸要求也不是很严格,总体要求就是“大方、周正”,对于动作要求不严格,总体而言就像是一个体操。

我每天都是早晨5点之前在长春南湖边的松树林里面,先打一遍拳,等到身体完全苏醒后,再面向东方开始练功。

八八六十四个动作,大约要20多分钟做一遍,一般都是做2遍,大约6点多一点开始回去上自习。

初学八段锦的体会比较肤浅,总体感觉就是每次练完之后,感觉身体特别的舒服,动作幅度做的不是很大,也就是个中规中矩,呼吸配合有难度,也不强求(这个时候还不知道呼吸的重要性)。

每次练功的时候身体反应也不大,或者说身体敏感程度不高,很多反应自己也不知道。

我当时比较重视力量的训练(因为要学推拿,没有力气肯定不行),所以,在每次练功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用力,很多旁观的人都说我动作很生硬,明显的使用蛮力。

跟八段锦的要求背道而驰了,当时就为了这个蛮力,我还苦恼了很久。

后来终于发现了原因,是因为没有拉开“筋”。

我现在都有一种感觉:八段锦是否应该叫做“八段筋”呢,说到了“筋”,我就先说说对于练“筋”的体会。

1、初级练筋的体会总体说来,我的身体柔韧性还是很不错,在我开始练习八段锦的还是很有帮助的。

在练了大约半年之后,第一个问题出现了:每次练功的时候总觉得“不得劲”。

就拿第一节来说:双手托天理三焦。

每次双手捧过头顶的时候,总觉得双臂很沉(当时以为是个很好的效果),然后双臂下落的时候,感觉头顶轰隆隆的,(应该使用了蛮力之后,气血上冲的结果)。

在当时,我以为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双臂的力气明显增加了,而且每天精神头很足。

这时在公园里面有个老师傅教大家打太极拳,闲暇之时,我跟他请教,他说我练错了。

八段锦开始的时候,绝对不要用任何力气。

要把身体想象成一个大树。

四肢就是树的枝条。

重要的在动作的过程中寻找四肢的感觉。

我于是就按照他说得做,却发现自己的动作懒懒散散,不成体统了。

老人家给我第一个忠告:专门去做拉筋的训练,要把身体的大筋全部拉开。

后来,我就专门训练拉筋(过程就不说了)。

随后,我渐渐就可以体验到在每个动作过程中,每根大筋都有反映的那种感觉,这个时候的呼吸已经不是一开始那样子带着急促,反而是每次呼吸的过程中,都带着一种很享受的感觉,每次动作中,身体的大筋还是有被拉伸的感觉,动作虽然到位,但是还是觉得有一丝丝的被动,体验不到那种顶天立地的感觉。

还是算了,每个练习武术的都知道怎么拉大筋的,没什么诀窍。

练功中的拉筋,就是要体会了,基本上没有拉筋的感觉,动作就没有做到位。

(我自己的体会)2、初级呼吸的体会在练习八段锦的初级阶段,呼吸配合往往都是被动的。

能够把呼吸配合好很难,总体感觉就是急促、憋气。

而且,动作往往没有摆到位,气就已经憋不住了,往往刚开始几个动作呼吸还算平稳,接着就开始让动作的节奏跟着呼吸走,结果就越来越像做操了。

我的体会是,呼吸急促的原因往往是身体僵硬,如果身体能够真的放松下来,那么呼吸就会很平稳。

这个阶段一般都是腹式呼吸,用力的时候往往是逆腹式呼吸。

练功初期调息不是很关键(个人认为),因为大多数人都是把八段锦当作导引功夫来练得,这个时候关键还是动作要到位,关键还是拉筋。

这个阶段可以采取一个动作呼吸两口气,一定要把动作做得非常到位,我用的方式是先吸气,吸满了之后让它自然停顿,(在刚刚憋闷的时候)偷偷的呼出半口,然后再次吸满,这个时候,动作也做到位了,架子也拉工整了,然后慢慢收势,用口把气缓缓地吐出。

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保证每个架子的运行时间在1分钟以上,可以保证每个动作都用心完成,而且也不会产生气促的毛病。

(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旁观者把我当作高手~~~好家伙,一口气可以憋住一分钟以上,而且没有任何的气喘,真是高手啊,哈哈~~~~)二、深入学习阶段的体会我是在练习了八段锦大约1年半左右时间,开始的“换形”的。

这个词是我自己造的,所谓的“换”就是改变习惯了的练功方式,“形”是指形体、动作和着力点。

当时我是受到了太极拳的启发,在打太极拳的时候,一旦呼吸和动作可以配合好了,在动作的时候就会慢慢的产生那种由“气”而用“力”的现象。

我在练习八段锦的时候就一点点地加了进来。

首先,此时练功要用力,但是这个力是暗力。

肌肉紧张但是不僵硬,在旁观者看来,这是我还是没有用力,自己感觉每一个动作都有一个内在的力量相应。

比如:双手托天理三焦。

这个时候体会到的就是“顶天立地、支撑八面”,随着动作的打开,会有一种身体“巍然如山”的感受。

所谓的八段锦其实就是八句口诀,每个人的练法都不一样。

我想,这里不乏练习八段锦的高手,大家可以一起讨论,或者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

如果我也在练功中遇到过这方面的问题,我就把我的方法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我觉得这样更好。

此外,我练习八段锦时间不短了,其中还断续了好长时间,总体上说,我有至少3年的时间是坚持练下来的。

现在我也认为,八段锦是现在锻炼身体最好的功法之一。

刚开始练习八段锦的要领首先,一定要把身上的大筋拉开,其次,练功过程中既不要用力,也不要用意。

顺其自然,动作周正大方,呼吸平稳,能够做好这些就可以了。

第一节:双手托天理三焦。

我认为这节动作的关键点在肩膀,这个阶段的肩膀一般都打不开,托天的时候,两个手臂紧紧地靠在耳朵上。

建议这个时候专门进行拉肩的训练。

第二节:两臂开弓似射雕。

我认为这节动作的关键点在肩胛骨。

一般做这节动作的时候,一定要使后背平整,拉弓的时候,应该以整个后背为支点,使胸廓有拉伸的感觉。

第三节:调理脾胃臂单举。

关键点在于双手严格按照身体中线运动,难度还是肩膀要打开。

做这节的时候,头部最好微微靠后,把颈部拉起来。

第四节:五劳七伤往后瞧。

关键点是双胯部。

转腰的时候胯部一定不要动,否则就会达不到效果。

这节做的时候一定要悠着来,否则极容易造成后背的肌肉拉伤。

第五节:摇头摆尾去心火。

关键点在下盘功夫,总体感觉把圆画圆就很不错了。

第六节:双手攀足固肾腰。

呵呵,这可考验一个人的柔韧性了,关键点是大拇指按住行间穴位,然后向上搬脚指头。

第七节:撰拳怒目充气力。

关键点就是以手为中心,全身一点点地收紧。

然后再慢慢的放松,最好感觉全身就像是铁板一块。

第八节:背后七颠百病消。

尽量的放松吧,每次身体下落的时候,一定要有那种震动的感觉。

(最好先慢慢来,小心震出脑震荡,我不是开玩笑的。

) 这个帖子就告一段落吧,深的我也写不来了。

还请大家多多谈谈自己练习动功的体会,大家共同进步教你如何正确的分阶段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 *****北京体育大学杨柏龙“学”是指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练”是指熟练提高的过程,在学中练,在练中学,二者相辅相成,永无止境。

在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学与练中,涉及到练功原则与练功方法,以及功法本身的基本特点、动作要领和习练要求等。

本文拟侧重谈谈学练健身气功?八段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学练健身气功?八段锦要以“练形”为主立势八段锦属古代导引术,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无论哪一个时期、哪一种流派,始终没有脱离以形体锻炼为主的功法特点。

它通过肢体运动强壮筋骨,增强肌体、脏腑功能,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学练健身气功?八段锦,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学习掌握动作阶段。

首先要从健身气功?八段锦基本身型、基本手型和基本步型练起,在学练的过程中,要抓住典型动作进行反复练习。

常言道:“像不像,三分样”。

说的就是不论技术高低、功夫深浅,出手投足,往那儿一站,就应当有个练功的样子,这一点对初学者来说非常重要。

学练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要抓住点、线、型三个要素(这里所说的“点”是指动作的起止点;“线”是指动作的运行路线;“型”是指形态包括动态与静态),切实在动作的规范性上下功夫。

做到上体中正、下肢稳定,步型、步法、手型、手法清晰、准确、到位,即人们常说的“先求方,后求圆”。

二是熟练掌握动作阶段。

这一阶段学练时,要注意身体重心的转换,掌握好平衡,处理好动作间的衔接,以腰脊带动四肢,使动作柔和缓慢,圆活连贯,上下相随,节节贯穿。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反复练习,不断地纠正和改进动作,使每一个动作都能准确到位、运用自如。

三是巩固提高动作质量阶段。

要在前段练习的基础上,求松静、分虚实、讲刚柔、知内劲。

做到内外放松、思想宁静、专一练功。

动作有张有弛,轻灵含蓄、虚实同体、变化得当。

要积柔成刚、刚柔相济、松紧适度,做到用意不用力。

同时要仔细体会“三调”间的内在联系,达到动作运转自如,意念进入恬淡,呼吸形成自调,逐步进入三调合一的境界。

二、学练健身气功?八段锦要重视以腰脊为轴带动四肢运动脊柱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的功能,同时又是人体运动的枢纽,主掌着形体运动。

在临床上发现与脊柱相关的疾病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大隐患。

因此,脊柱被称为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

健身气功?八段锦在编创中充分考虑了脊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突出了对脊柱的锻炼。

每势动作内劲的蓄发均出自脊柱的夹脊部位(两肩胛脊中间空窍),其运动规律也都是以脊柱为轴心向全身延伸。

加之人身督脉贯通脊柱,与全身经络相连,脊柱两侧膀胱经上的俞穴又直接与五脏六腑相通,脊柱的运动真可谓是牵一处而动全身。

在一定意义上说,在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练习中,谁掌握了脊柱的运动规律和内在用劲顺序,谁就抓住了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精髓。

为便于学练者掌握脊柱的轴心作用,结合每势动作提示如下:“预备势”:预备势和功法中所有的升降立身动作均要求竖脊,整个脊柱犹如连珠,上下节节贯穿,对拉拔长。

“两手托天理三焦”:两掌上托脊柱上下对拉拔长,其内劲上达于两掌劳宫穴,中至夹脊。

“左右开弓似射雕”:两腕交搭夹脊放松,开弓竖脊劲达夹脊。

“调理脾胃须单举”:两掌上下分撑脊柱对拉拔长,内劲上下分行达于两掌劳宫,中至夹脊。

“五劳七伤往后瞧”:两掌扶按悬顶竖脊,展肩后瞧劲达夹脊。

“摇头摆尾去心火”:马步扶按悬顶竖脊,侧倾俯身拉长腰脊,环绕转身旋转尾闾。

“两手攀足固肾腰”:起身脊椎对拉拔长,俯身脊椎节节放松。

“攒拳怒目增气力”:马步下蹲悬顶竖脊,左右冲拳脊柱拧转。

“背后七颠百病消”:提踵脊椎节节拉长,下颠椎间微震。

收势:脊柱放松,还原收功。

对于文中所讲内劲,不可理解为是用力,用力则僵,气血不通,一般解释为用意不用力。

内劲应理解为神、意、气的化合物。

三、学练健身气功?八段锦不能忽视预备势的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所选择的预备势尽人皆知,太极拳界称为“太极桩”,健身气功界称为“三圆势”或“抱球势”。

其内涵极为丰富,是一般练功的首选姿势,可称得上是“练功第一桩”。

把它作为健身气功?八段锦的预备势寓意有三:一是作为基本身型;二是作为基本动作;三是作为基本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