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北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湖北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湖北省省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作者:————————————————————————————————日期:湖北省省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项目名称:**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单位:**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主管部门:**县农机化办评价机构:二〇一四年四月三日目录摘要·概述·评价结论和绩效分析·经验教训和建议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概况1.项目立项背景2.项目实施情况3.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二)项目绩效目标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一)绩效评价目的(二)绩效评价设计过程(三)绩效评价框架,包括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绩效标准和评价方法等(四)证据收集方法(五)绩效评价实施过程(六)本次绩效评价的局限性三、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一)绩效分析1.投入2.过程3.产出4.效果5. 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对比年初预算(或调整预算)设定的绩效目标,分析目标完成情况及绩效目标设定情况,为下一年设定绩效目标提供依据。

(二)评价结论1.评分结果2. 主要结论四、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主要经验及做法围绕业绩好的指标,说明管理的成就和经验(二)存在的问题围绕业绩不好的指标,说明项目管理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三)建议和改进举措1.政策建议2.改进举措·项目概述根据湖北省“十二五”农机化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为目标,健全完善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发展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我省现代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作业水平、服务水平、安全水平和科技水平,为建设现代农业强省提供有力支撑。

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我省2013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省级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与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项目主要支持农机安全生产与质量监督能力建设,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配备移动检测专用设备;支持农机作业服务能力建设,扶持示范农机专业合作社;支持农机化技术推广与培训能力建设(农机推广站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和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购置展示作业机具);支持农机管理与购机补贴信息化能力建设;支持血防重疫区县(市)淘汰耕牛农户补助。

通过专项资金投入,提升农机作业服务、农机安全生产与质量监督、农机化技术推广与培训、农机管理与购机补贴信息化等方面服务能力,完善基层农机服务体系,推进农机化事业协调发展。

项目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65%,主要农作物的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80%、40%、75%。

通过项目示范带动,全省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和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提高我县农机推广站农机化技术推广与培训能力,我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2013年度申报、实施了湖北省《省级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与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项目》。

·评价结论和绩效分析2013年度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安排专项资金15万元用于加强我站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在该项资金的投入下,我推广站体系的硬件建设得到了加强,工作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现对项目执行情况评价如下:根据湖北省农业厅鄂农计发【2013】86号文件,2013年下达给我单位农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资金为15万元,通过县财政局和政府采购部门对资金把关,针对我县农机化技术推广基础设施薄弱,推广模式落后的情况,主要用于加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项目建设时间为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

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刺激下,我县的农机具不断增加,农机推广服务的工作量和难度都在增加,在15万元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我们结合**县农机推广站现有的装备情况,将资金合理安排,用于提高农机推广站的网络信息系统及推广样机的购置,改善农机推广部门的办公环境,提高办事效率,加大推广服务力度。

项目资金购置手扶步进式水稻插秧机样机5台9万元,购置适合我县的小麦精量播种机10台0.6万元,购置电脑及网络信息系统5.7万元,购置办公家具2.4万元,共计17.7万元,其中自筹2.7万元。

通过样机的购置示范,实现了“政府示范群众看、群众见利跟着干”的很好效果,受到农户的一致赞誉和好评。

通过对信息网络的建设加强了对推广服务的管理,使管理更科学,更便捷,既方便了农民,又提高了农机推广部门的办事效率,使农民的满意度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提高了我县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水平,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效益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经验教训和建议此次的专项资金为我县的农机推广服务硬件建设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极大的改善了我县农机推广服务的办公条件,提高了农机推广服务的工作和服务效率。

农机服务体系的建成基本在上世纪70年代,基础设施的投入也基本上是在上个世纪逐步建设而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农机服务体系的社会服务职能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农机在不断地进步,但是我们的农机服务的配套建设却是停滞不前,滞后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职能在逐步的被弱化,因此,希望今后各级政府能加大对农机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使基层的农机推广服务组织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项目基本情况㈠、项目概况1、项目的立项背景我县粮食种植面积较大,全县耕地面积65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达35万亩,小麦种植面积达52万亩,在农业机械化作业方面,2012年我县农机总动力达58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和收的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是小麦精量播种、水稻机插秧机械化程度相对落后。

多年来,由于农机推广站的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必备的推广样机和信息网络设备,使新机具、新技术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推广。

发挥推广站的职能,增强农机化新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的前身是**县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南政复【1986】61号文件批准更名为**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站,是一个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老单位,对我县的农机化事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南机编【1994】51号核定编制为5人,现实有4人,其中技术人员4人,占总人数的100%;中级职称3人,均从事农机化工作20年以上,有着优秀的技术能力。

多年来,我站立足于我县实际,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大力推广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加速推进全县农机化发展进程。

为了推广示范工作扎实开展,我站一方面做好宣传,一方面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授课,受到农户的一致赞誉和好评。

2011年和2012年,连续2年,我站承担了**县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在我县农机化办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扶持下,推广了机插秧技术及小麦精播技术,具有项目实施的经验与实力。

2、项目实施情况根据鄂农计发【2013】86号文件精神,我县农机公共服务能力与体系建设情况如下:⑴、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建设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机化促进法》为指导,以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农机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本着增强实力的原则,着力加强我县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机技术推广、农机技术培训的农机公共服务能力。

目标是在农机推广站现有条件的基础上,购置样机及电脑网络信息系统设备,充分利用11个乡镇农机服务中心现有体系资源,建立并形成全县农机推广与培训的一体化服务网络,壮大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增强推广、培训及社会化服务能力。

⑵、主要技术路线购置办公家具↓购置电脑、投影仪、教学辅助设备↓购置推广样机↓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开展农机操作培训↓开展样机示范作业服务↓收集并整理项目资料↓撰写项目工作总结及有关技术文件↓做好验收准备,迎接项目验收⑶、主要建设内容①、配置农机技术培训服务设备一套(配备电脑2台,投影仪及辅助设备各一台);②、配备样机:手扶步进式插秧机9台,小麦精量播种机10台;③、推广站附属设施改造及购置办公家具;④、在九集镇邓集村的怀平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演示、培训,示范面积500亩;在**县瑞之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小麦精量播种技术示范,示范面积500亩。

⑷、项目进度安排建设期限: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实施进度:2013年8月完成项目申报,成立领导专班,落实实施专班。

2013年9月-2013年10月,推广站附属设施改造及购置办公家具,购置农机技术培训服务设备及样机,召开小麦精量播种现场会,推广小麦精播机500台,新增小麦精量播种面积5000亩。

2013年11月-2014年4月,做好机插秧技术培训,推广水稻插秧机100台,新增机插秧面积10000亩。

2014年3月-2014年4月,收集并整理项目有关材料,撰写项目文件,做好项目的总结验收工作。

⑸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①组织管理领导小组:成立县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县农机化办主任***任组长,农机化办副主任***任副组长,县农机化办综合科科长***、县农机推广站站长***等相关人员为成员。

建立了项目资金专项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和计划目标。

实施小组:实施小组由农机推广站站长***为组长,农机工程师***为副组长,农机推广站其他人员为成员。

②任务分工领导小组分工:组长负责农机公共服务能力与体系建设的全面工作,协调各有关部门工作,副组长负责农机技术、农艺技术、资金安排的协调落实与工作指导。

小组成员负责项目建设日常工作,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共同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实施小组分工:组长负责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领导工作,副组长负责实施过程中的协调、指导工作,成员按各自职责,做好本职工作,并负责项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好项目验收准备。

⑹经济与社会效益①、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功能增强,新增水稻插秧机100台,可新增机插面积10000亩,新增小麦精播机500台,新增小麦精量播种面积5000亩,新增综合农机作业面积1.5万亩。

若每亩增收按30元计,每亩节支按20元计,每亩共可增收节支50元。

1.5万亩新增作业面积可实现新增收入75万元。

②社会效益通过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项目建设,将有效的提高我县农机化技术推广和农机培训能力,改善农机推广公共服务条件,让农机使用者及时受到良好的机械理论和操作技术培训,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快速、全面的提升。

为农机使用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农机使用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较好地调整了农机装备结构,加快了农机化进程,提升了农机化综合水平,大力推动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⑺组织实施与保障措施①、组织保障**县农机化办十分重视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专门成立了以农机化办主任***为组长,农机化办副主任***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