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述货币形态的演化。
(1)一般价值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后,有一个漫长的实物货币形式占主导的时期;
(2)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的转换,其中贵金属被广泛采用作为币材;
(3)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的转换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有银行券、存款货币、商业票据等;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存款货币的形式又有了一些变化,比如电子货币的运用。
2、简述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特点。
(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
(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也不受金银数量的限制。
(3)货币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
(4)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
(5)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了国家控制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6)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是现钞,银行存款也是通货。
3、简述金属货币制度的主要构成要素。
(1)货币制度是各国在货币方面的法令所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2)规范的金属货币制度主要包括:币材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包括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规定金属货币的铸造;确定本位币和辅币;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准备制度的规定
4、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作用: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润滑生产和流通的作用;加速资本周转等;(2)局限性: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具有局限性。
5、简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1)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典型的方式为赊销。
典型的商业信用中包含着两个同时发生的行为: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
商业信用属于直接信用。
商业信用在方向、规模,期限上具有局限性。
(2)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经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属于间接信用。
银行信用突破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规模、期限上的局限性。
6、简述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1)、利率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是:
①调节社会资本供给;②调节投资;③调节社会总供求。
(2)、利率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是:
①对企业而言,利率能够促进企业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②对个人而言,利率影响其经济行为。
一方面,利率能够诱发和引导人们的储蓄行为。
7、简述利率的决定和影响因素。
(1)利率的平均水平(2)资金的供求状况(3)物价变动的幅度(4)国际经济的环境(5)政策性因素
8、直接融资中的中间人与间接融资的金融中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间接融资的媒介主要通过各种负债业务活动集聚资金,然后在通过各种资产业务活动分配这些资金;直接融资的机构则主要是促成贷款人与借款人与借款人接上关系,而并非主要在接待双方之间进行资产负债的业务经营活动。
9、简述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
(1)聚敛功能。
金融市场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成为可以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集合。
(2)配置功能。
表现为资源的配置、财富再分配和风险的再分配。
(3)调节功能。
指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
(4)反映功能。
反映国民经济情况的变化。
10、什么是场外交易市场?其特点是什么?
答:场外交易市场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
其特点是:(1)集中交易场所;(2)以买卖未在交易所登记上市的证券为主;(3)交易可以通过交易商或经纪人,也可以由客户直接进行;(4)交易由双方协商议定价格。
11、为什么说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会影响其货币供应量?
答: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政府的贷款业务可以对货币供应量实施调节、央行扩大贷款, 直接增加了存款结构的超额准备金,从而扩大存款机构的放款和投资能力,导致货币供应量扩大;再贴现通过影响金融机构的借贷成本和存款准备金头寸的增减,调节货币供应量;央行的证券和外汇购买实际上是向社会诸如基础货币,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其货币供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