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脑卒中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

脑卒中
与急诊相关的脑卒中有两类:脑梗塞和脑出血。

第一节脑梗塞
【临床分型(OCSP分型)】
完全前循环梗塞(TACI);
部分前循环梗塞(PACI);
后循环梗塞(POCI);
腔隙性梗塞(LACI);
【临床诊断】
1.症状:偏瘫、头痛头晕、意识障碍。

2.辅检:CT,核磁共振。

【救治原则】
1.抗脑水肿,降颅高压。

2.溶栓:首选rtPA, 或尿激酶,3-6小时,静脉注射。

3.降纤:巴曲酶、降纤酶、或蚓激酶、蕲蛇酶。

12小时内,越早越好。

4.抗凝:肝素。

不常规立即使用,尤其溶栓者,24小时内不用。

5.抗血小板制剂:阿司匹林,不溶栓者尽早应用,溶栓者24小时后应用,(150-300mg/d,分两次服用)。

6.神经保护剂:胞二磷胆碱,脑复康,钙通道阻滞剂。

7.扩容+支持等治疗。

第二节脑出血
【病因】
高血压性、脑血管畸形、脑淀粉样血管病、治疗性(溶栓或抗凝)、瘤卒中
【部位】
壳核、丘脑、脑干、小脑、脑叶、脑室
【临床诊断】
1.症状:偏瘫、头痛头晕、意识障碍。

2.辅检:CT,核磁共振。

【救治原则】
1.脱水降颅压,
2.调控血压,
3.立即辅检确诊,经会诊决定是否手术,转入相应病房。

4.同时注重处理急诊情况下的并发症:肺炎、肺水肿及血糖改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