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文章来源:[url=http:一、问题的提出及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在西方至今已有一百余年的发展,并取得了不少成绩。
然而在我国,政治地理学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的发展,尤其是作为其分支的历史政治地理的研究,几乎是鲜有人涉猎。
近年来,情况有所改观。
在理论方面,周振鹤先生率先著文,对历史政治地理学的理论与学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不过对具体的中国历史政治地理的断代研究,则尚未出现。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征战频仍,其各自之间疆域变动之剧烈,在中国历史的其它时期,很少有能与其匹敌者。
这段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政治、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的变化,无疑给我们探讨历史政治地理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案例。
而欲进行战国时期政治地理的研究,理清其时各诸侯国的疆域变动的轨迹,应是首要进行的基础性工作。
关于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疆域,迄今为止仅有钟凤年、顾颉刚与史念海、杨宽、雁侠、陈伟、徐少华等不多的几位学者做了一定的研究。
在上述这些研究中,除去陈伟、徐少华先生对战国时期楚国北疆的变迁考证较为详实之外,其余的研究都是比较初步的,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重新审视。
本文拟在此即对战国时期三晋之一的魏国疆域变迁做一全面的考证,以期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有所推动。
现存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可作为疆域研究的资料极其有限,且已被以往的学者几乎利用殆尽,因此想要对前人的研究有所突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依靠地下新的出土资料。
前些年出土的一些先秦时期文字资料,其中主要有秦简《编年记》、曾侯乙墓中的简册、《包山楚简》及大量的秦封泥等,恰好都为考订这一时期的诸侯国疆域变化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在进行战国诸侯国疆域变动的考证中,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即是战国史料的编年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整个考证的结论,因为依据不同的年代,就会复原出不同的历史面貌。
以往从事这段历史研究的学者,在运用这些材料时都会感到一个很大的不便,即很多事件发生的年代,由于文献记载的矛盾,很难判断确切的时间。
仅有的可作为年代参考依据的《史记·六国年表》,又包含有大量无法理顺的问题。
现在这一问题终于有了一个较为圆满的解答。
日本学者平势隆郎经过潜心的研究考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编纂了一部《新編史記東周年表--中國古代紀年の硏究序章》,该书将纷繁矛盾的先秦史料做了梳理,可谓目前最为完善的一部先秦历史纪年表。
这一年表不仅将战国时期的事件做了统一的排序,而且也相应地澄清了一些史实。
不过,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该书的编纂是将《史记》所载之事完全做为信史而进行的,而对《史记》所记之事的真伪并未做进一步的考订,这是此书略显不足之处。
在此书出版之后,又有一位日本学者藤田勝久刊布了其研究成果--《史記戦国史料の研究》。
此书主要对《史记》的《本纪》及主要《世家》中所涉及的战国史料的编年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其大部分结论与《新編史記東周年表》相同。
因此本文在下面所从事的具体疆域考证的系年,基本上即以《新編史記東周年表》(后文简称平势《表》)为准。
另外,缪文远又有《战国史系年辑证》问世,但因此书仍主要是以《史记·六国年表》及《资治通鉴》的《周纪》与《秦纪》为线索,并未跳出传统的战国纪年的窠臼,故本文不采缪氏之说。
魏,本为西周封国,公元前661年为晋国所灭,封大夫毕万于此地。
《左传·闵公元年》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战争历史中国历史(EW-w?Q g4t3AA.x#Y.d%[9k%~,B*fX'a春秋中文社区n:YFU1[;i$I(nj-wj7L载:"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大子申生将下军。
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灭霍、灭魏。
还,为大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
"《魏世家》所载略同:"献公之十六年(前661),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
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为大夫。
"魏城在今山西芮城县北。
后来毕万的势力越来越大,于是从其国名而称为魏氏。
战国时期的魏国即是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晋文公即位,令毕万子魏武子袭魏氏之后封,列为大夫,治于魏。
据《魏世家》,魏武子之子悼子时,又徙治霍(今山西霍州西南)。
晋悼公之十二年(前562),魏绛又由霍徙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公元前451年,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伐灭知伯,分其地。
随后,魏又与韩、赵两国三分晋国,正式确定了魏国的领土范围。
由于战国前中期韩国北疆与赵国南境接壤,这种形势便将魏国河东与河内地区隔断,使魏国疆域分为东、西两个地理区域,因此本文拟分别考证这两个区域四至的变动情况。
二、xx西部区域边界的变化战国时期,魏国西部区域主要指魏河西、河东地区。
在这一区域魏主要与秦国、赵、韩三国接壤。
下面我们就具体来讨论一下魏这一部分疆域的变化情况。
(一)西境bbs.cqzg.cu7\j(c"i3o-N8Y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战争历史中国历史$R1wa9]5b2U*y文学虚拟文学武侠奇幻历史文化休闲MOn M-D`8wo4{h春秋中文社区&w;x$Fz3R{LWU,b魏西境的变化是魏、秦两国相互争夺土地的结果。
魏、秦之间的领土争夺先从西河地区展开。
魏文侯执政后,任用李悝,实行了一系列的变法改革措施,使魏国的实力大为增强。
二十一年(前422),魏为防范秦国的侵袭,在少梁(今陕西韩城市西南)筑城。
少梁在西河以西,加之《秦本纪》说在魏筑少梁后,"秦击之",所以可推知该地其时与秦地相接,为魏西境上地。
魏国此时西境已有西河的部分土地。
二十二年,魏国再次向位于自己领土西境外的秦国发动进攻,一直打到渭水南岸的郑(今陕西华县)地才收兵,并在雒(洛)阴(今陕西大荔县西南洛河南岸)、合阳(今陕西合阳县东南)筑城。
二十三年,魏复城少梁。
此年复城少梁,当是此地邻秦,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之故。
书院文学论坛图书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战争历史中国历史Q$A`7}-e二十八年,魏派太子击围攻秦之庞(今陕西韩城市东南),"出其民",将庞地占为己有。
书院文学论坛图书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战争历史中国历史c,]1i }^三十一年,魏将吴起率军伐秦,夺取了秦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东)与元里(今陕西澄城南)等地,并在该二地筑城。
临晋、元里亦在西河地区,加上前此魏所据有的少梁、洛阴、合阳、庞等地,魏将河西地区大部分土地控制在自己手中。
春秋时期,河西之地本为晋地,公元前645年,晋将河西地献给了秦国。
现在魏又占领了该地。
于是魏置西河郡,以吴起为郡守,以抵御秦、韩等国的进攻。
四十六年,秦又侵位于渭水之南的魏之阴晋(今陕西华阴市东)。
魏、秦两国在渭南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四十八年,秦伐魏,再败魏于渭南的武下(今陕西华县东),并俘虏了守将识。
魏国渭水以南领土缩减了不少。
惠成王五年(前366),魏为了巩固其在渭南的疆土,于是在武堵(都)(今陕西华县东)筑城,但仍被秦国所败。
因此时秦为献公执政,通过一些改革,秦国力已由弱转强。
同年,秦又败韩、魏联军于洛阴,该地也当为秦所得。
自此,秦开始了逐步重新夺取魏xx之地的行动。
八年,秦又向北攻打魏河西的少梁,赵再次出兵相救,才得以抵挡秦军的攻势。
九年,魏继续与秦在少梁作战,结果被秦庶长国所率的军队击败,魏将公孙痤等被俘,位于少梁东北的庞为秦所取。
庞原本属秦,故此次秦当是收回之。
十七年,魏与秦战于元里,秦攻占了魏的少梁。
十九年,魏在河西筑长城,南起于渭水南岸的阴晋,向北越过渭水、洛水,经大荔、澄城、合阳诸县,最后止于少梁。
三十年,魏在西境与卫鞅所率的秦军交战,结果魏军败北。
至迟三十三年,合阳属秦。
三十三年,秦攻魏,败魏于岸门(今山西河津县南),俘虏了守将魏错。
惠成王更元三年(前332),魏将阴晋(今陕西华阴市东)献给了秦国,以求和好。
xx该地后,更名为xxxx。
更元五年,秦在雕阴(今陕西甘泉南)大败魏将龙贾所率之军,斩首四万五千。
与此同时,迫于秦的压力,魏将河西之地献给了秦国。
这样,魏与秦当以黄河为界。
春秋中文社区]4mz:J6Fh8j-J:[O%n:X春秋中文社区:k7N-|8e@p zE T文学虚拟文学xx奇幻历史文化休闲R0ZL文学虚拟文学武侠奇幻历史文更元六年,秦攻取了魏的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东)、焦。
化休闲"K\'Qx"q0w7s0H至迟于哀王十二年(前307),皮氏复由秦归魏。
Z!p7t Z-_春秋中文社区b:{b1UA;y)Lg十三年,xx又在xx筑城。
昭王六年(前290),魏又将河东四百里之地送给了秦国。
同年,皮氏又为秦攻取。
(二)北境xx九年(前387),xx于浍水。
书院文学论坛图书战略装备游戏投资理财股票网络证券,SOHO虚拟文学中文论坛春秋中文贴图小说历史战争历史中国历史os.f7S1{t*X'E二十五年,魏败赵于蔺(今山西离石县西)。
惠成王十年(前361),赵与魏又易地。
魏将榆次(今山西榆次)、阳邑(今山西太谷东北)二地给了赵国。
惠成王更元七年(前328),秦夺得魏蒲阳(今山西隰县),同时魏将上郡全境十五县之地献给了秦国。
魏至迟在魏文侯卒位的公元前395年已置有上郡。
上郡之领域,杨宽以为有今陕西省洛河以东,黄梁河以北,东北到子长、延安一带。
在魏上郡属秦之时,原为魏十五县的肤施、漆垣、广衍等地亦当同时属秦。
更元十三年,秦攻取了魏的平周(今山西介休县西)。
(三)东境武侯十四年(前382),魏城王垣(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南)。
惠成王九年(前362),魏与韩、赵发生利害冲突,魏相公孙痤大败韩、赵联军于浍水。
擒赵将乐祚,伐取了赵的皮牢(今山西翼城东北)。
惠成王更元十三年(前322),秦攻取了魏的曲沃(山西闻喜县东北)。
昭王四年(前292),秦大良造白起率军攻魏,夺取了魏之垣邑,旋秦又将该地归还给魏国。
六年,垣又为xx攻取。
至迟九年,魏绛(今山西省侯马市西)地属秦。
绛本春秋晋国之都,战国时期,绛入于魏。
文侯三十九年时,秦对魏发动攻击,一直打到魏国的阳狐(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此时两国当以此地为界。
武侯十四年(前382),魏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
惠成王二年(前369),魏与韩、赵联军战于浊泽。
结果,魏军大败。
其地应在今山西运城市解州西。
七年,秦向东进军,越过黄河,攻打魏的河东之地。
在石门(今山西运城西南),秦军大败魏军,斩首六万。
赵派兵急救魏,方解秦之围。
十九年,秦大良造卫鞅率军围攻魏旧都安邑,迫使安邑降秦。
后安邑又还属魏(见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