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9111010【课程名称】正常人体结构【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学时】8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6学时【考核方式】理论考【开课单位】护理学院【授课对象】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正常人体结构》是高等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正常人体结构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知识,为学习护理学专业的其他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护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通过学习本课程知识,在于使学生具备描述人体各个局部和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位置关系,解决人体形态异常所导致临床护理问题,从而能够胜任临床护理岗位。
只有掌握坚实的《正常人体结构》知识,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准确判断人体的正常与异常,区别生理和病理状态,为其他学科奠定基础,毕业后才能胜任以人为中心的护理工作。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课时分配绪论(2学时)基本要求:1、了解正常人体结构的概念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2、掌握人体器官的构成与系统的划分。
3、重点掌握正常人体结构的常用术语。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2学时1、正常人体结构的定义及教学地位。
(1学时)2、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1学时)3、正常人体结构基本术语。
(1学时)4、学习正常人体结构的方法。
(1学时)重点:正常人体结构基本术语难点: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第一章:上皮组织(2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分布2、熟悉上皮细胞的特殊结构;3、了解腺上皮和腺、内分泌和外分泌的概念。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2学时1、被覆上皮。
(1学时)2、腺上皮和腺。
(0.5学时)3、上皮细胞表明的特化结构。
(0.5学时)重点:上皮组织的特点难点: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第二章:结缔组织(4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疏松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结构和功能;血细胞的结构、功能和正常值;软骨组织的结构;骨组织的结构。
2、熟悉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的结构特点;长骨的结构。
3、了解软骨膜的结构;骨髓的结构。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2学时1、固有结缔组织(1学时)2、血液(1学时)3、软骨组织与软骨(1学时)4、骨组织与骨(1学时)重点:1、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2、疏松结缔组织各种成分的结构和功能;3、血细胞的结构、功能;难点:1、软骨组织的结构;2、骨组织的结构;3、血细胞的正常值。
第三章:肌组织(1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肌组织的一般结构;骨骼肌纤维的结构特点。
2、熟悉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原理;心肌纤维的结构特点。
3、了解肌的一般结构;平滑肌纤维的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1学时1、骨骼肌(0.5学时)2、心肌(0.5学时)3、平滑肌(自学)重点:肌组织的一般结构难点:骨骼肌纤维的结构特点第四章:神经组织(2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神经元和突触的结构及功能;2、熟悉神经元的分类;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布、结构特点和功能;3、了解神经的一般结构。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2学时1、神经元(0.25学时)2、突触(0.25学时)3、神经胶质细胞(0.25学时)4、神经纤维和神经(0.25学时)重点:上皮组织的特点难点: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第五章-第六章运动系统(14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游离椎骨的特征性标志,肋的组成、数目和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胸骨的形态、分部及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上肢骨、下肢骨的组成、排列、共性特征及重要的体表标志。
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
椎间盘,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骨盆的组成及大、小骨盆的界线。
躯干部,上肢和下肢各部的肌群配布,以及手肌的分群,各肌的名称及作用,躯干部,头部的肌群配布,以及各肌的名称及作用。
2、熟悉:骨骼系统的额组成,头骨、胸骨、四肢骨的数目、排列及重要特征,上肢和下肢各部的肌群配布,以及手肌的分群,各肌的名称及作用。
3、了解:了解骨的分类、构造和功能,躯干骨的组成;脑颅骨和面颅诸骨的名称及位置,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肌肉的命名、起止,了熟悉躯干部,上肢和下肢各部的肌群配布,以及手肌的分群,各肌的名称及作用。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14学时1、概述(1学时)2、颅骨(1学时)3、躯干骨(2学时)4、四肢骨(1学时)5、关节(1学时)6、肌肉概述(1学时)7、肌的构造和形态(1学时)8、肌的形态分类(1学时)9、肌的配布(1学时)10、实验内容(4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1) 掌握:骨骼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游离椎骨的特征性标志,胸廓的组成、数目和肋骨的一般形态结构,胸骨的形态、分部及胸骨角的临床意义。
上肢骨、下肢骨的组成、排列、共性特征及重要的体表标志。
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
2)熟悉:骨骼系统的额组成,头骨、胸骨、四肢骨的数目、排列及重要特征,上肢和下肢各部的肌群配布,以及手肌的分群,各肌的名称及作用。
3)了解:了解骨的分类、构造和功能,躯干骨的组成;脑颅骨和面颅诸骨的名称及位置。
肌肉的命名、起止,了熟悉躯干部,上肢和下肢各部的肌群配布,以及手肌的分群,各肌的名称及作用。
重点:1、颅骨和面颅诸骨的名称及位置;上肢骨、下肢骨的组成及重要的体表标志。
2、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骶骨1块、尾椎4块、尾骨1块;3、下肢带骨:髋骨;大腿骨:股骨;自由下肢骨小腿骨:胫骨、腓骨;足骨:跗骨、跖骨、趾骨4、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脊柱的整体观及其运动;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骨盆的组成及大、小骨盆的界线;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5. 肌的构造和形态:根据构造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难点:颅骨内面观结构,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肌的配布、拮抗肌、协同肌。
第八章:消化系统(8学时)基本要求:了解:舌肌的组成和功能,胃、十二指肠、肝胆、胰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肝的功能,体表投影,肝段的概念;熟悉:胸部、腹部的标志线及分区;口腔的境界、分布,腭和咽峡的构成,牙的形态、分类、数目。
三对大唾液腺的位置及腮腺导管开口的位置;咽位置、分布、交通、淋巴环的概念。
十二指肠形态、位置、分布、十二指肠大乳头位置、形态特点、齿状线的概念;肝门、肝蒂概念;肝外胆道组成,胆汁排出途径,胰位置,形态分部。
掌握:消化系统组成、基本功能。
消化管连续关系。
上下消化道概念;舌形态、粘膜特征。
食管位置、分部、三个狭窄。
胃位置、形态分部、幽门构造特点;小肠组成、功能,大肠分部、特征性结构特点,盲肠、阑尾位置、形态特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肝的位置、形态、分叶。
胆囊位置、形态特点、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8学时1、内脏学(0.5学时)2、消化系统概述(0.5学时)3、口腔(0.5学时)4、咽(0.5学时)5、食管(0.5学时)6、胃(0.5学时)7、小肠(0.5学时)8、大肠(0.5学时)9、肝(0.5学时)10、胰(0.5学时)11、消化系统微细结构(1学时)12、实验内容:消化系统(2学时)实验1. 消化系统上消化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1学时)实验2. 消化系统下消化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1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1)胸腹部的标志线和分区。
消化系的组成及上、下消化道的划分。
2)咽峡的构成;牙的形态、构造和牙式;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颏舌肌的作用;口腔腺的位置和其导管的开口部位。
咽的位置、分部、主要结构及交通;食管的形态和狭窄部位。
3)胃的位置和形态分部;十二指肠的位置、分部;空回肠的划分。
大肠的分部、盲肠和结肠的形态特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结肠的分部;直肠和肛管的主要形态结构。
4)肝的位置和形态结构;胆囊的位置、形态和功能;输胆管道的组成及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
胰的位置。
重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基本功能;2.上、下消化道的概念;3.舌的形态和黏膜特征;4.食管的位置、分部及三个狭窄5.胃的位置、形态特点、分部;6.小肠的组成和功能;7.大肠的分部及特征性结构特点;8.盲肠和阑尾的位置、形态特点。
9.肝的位置、形态、分叶;10.胃的位置和形态分部。
难点:1.消化管的续连关系2.口腔的境界、分部,腭和咽峡的构成;3.牙的形态、分类及数目;4.三对大唾液腺的位置及腮腺导管开口部位。
5.幽门的构造特点6.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7.胆囊的位置、形态特点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
8.食管的形态和狭窄部位。
第九章:呼吸系统(6学时)基本要求:了解:鼻的形态结构特点,喉的构造,气管杈、气管隆嵴、支气管树、肺段的概念,纵膈定义、分部、各部主要内容;熟悉:呼吸系统组成、功能,鼻腔粘膜分部、易出血区位置;喉结、环甲正中韧带、声带、声门裂的位置、临床意义;胸膜概念、配布、分部。
掌握:上下呼吸道组成;鼻旁窦位置、开口特点;喉位置、喉腔分部;气管位置、分段,气管、左右支气管形态特点;肺位置、形态、分叶,肺门、肺根概念;胸膜腔、肋膈隐窝构成、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6学时1、概述(0.5学时)2、鼻(0.5学时)3、喉(0.5学时)4、气管、支气管(0.5学时)5、肺(1学时)6、胸膜、胸膜腔(0.5学时)7、纵膈(0.5学时)8、实验内容:呼吸系统(2学时)实验1.呼吸系统上呼吸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毗邻关系(1学时)实验2.呼吸系统下呼吸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其毗邻关系(1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1)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划分。
2)鼻腔的分部及主要形态;3)鼻旁窦的开口位置。
4)喉的位置、软骨,喉腔的形态结构。
5)气管的位置、结构特点,左右支气管的差别。
6)肺的形态、位置和分叶。
7)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
重点:1、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和开口;2、喉腔的分部及构造;3、气管杈和气管隆嵴的位置、构成及其临床意义;4、左、右主支气管的形态差别及其意义;5、肺的位置和形态及其分叶;6、胸膜腔和肋膈隐窝的构成及临床意义;7、呼吸系统的组成,上、下呼吸道的划分。
难点:1、鼻腔的形态构造。
2、喉软骨、喉的连结和喉肌。
3、肺的供血特点和支气管肺段的划分;4、胸膜分部及胸膜腔、胸膜隐窝。
5、胸膜及胸膜腔的概念。
第十章:泌尿系统(6学时)基本要求:掌握:泌尿系的组成;肾的位置、形态和剖面结构特点;肾的被膜;输尿管的分部和三个狭窄的位置。
熟悉:泌尿系统的功能;肾的毗邻;输尿管的行程和分部;女性尿道的结构特点;了解:膀胱的一般结构;女性尿道的行程,肾血液循环的特点。
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4学时1、肾(2学时)2、输尿管(2学时)3、膀胱(1学时)4、尿道(1学时)5、实验内容:泌尿系统(2学时)实验目的和要求:1)泌尿系统的组成;2)肾的形态、微细结构;3)输尿管的三个狭窄;3)膀胱的形态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