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

1 定义 2 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多重耐药菌 3 多重耐药菌疾病谱
4 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5 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6 ICU2015感染例数及疾病谱
7 整改措施(持续改进)
一、定义
❖2011年卫生部颁布的《多重耐药菌医 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中明确指出,多重耐药菌(MDRO) 是指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 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隔离病房确实不足时考虑床边隔离,感染 较多时,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
❖实行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患 者,多重耐药菌患者安排在最后。
❖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出入。
❖做好标准预防,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 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 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 流液、分泌物、痰液时戴手套,可能污染 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遵照病原学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治疗药物首选万古霉素,控制院内交叉感 染。
4.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
❖直接接触多重耐药菌患者前后、实施诊疗 护理操作前、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 摘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 从患者污染部位转移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 时,实施手卫生。
❖手上有明显污染时,洗手;
❖耐药菌产生增加(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由 于过多的使用抗生素,造成对基因突变及耐 药基因转移的耐药菌进行了筛选。
❖耐药菌传播增加:通过医护人员尤其手的接 触,细菌在病人间交叉寄生造成耐药菌株在 医院内的传播,以及随后通过宿主病人的转 移,耐药菌在医院间甚至社区进行传播。
五、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1.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 术操作规程,特别是实施中心静脉置管、 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 流管、吸痰、换药等操作时,避免污染, 减少感染的危险因素。
2.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
❖ 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时,安置单 人病房,挂消毒隔离标志,穿隔离衣,使用专用 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三、多重耐药菌疾病谱
多重耐药 常见感染类型 菌
易感人群
MRSA
皮肤软组织感 染
免疫受限者、 静脉吸毒者、 糖尿病患者、 留置有导管者
VRE
心内膜炎、败 免疫受限者、 血症、尿路感 留置有导管者 染、伤口感染、 腹腔感染

尿路感染、肺
ESBLs 炎、败血症、
肠杆菌科 腹腔感染
常见病房 社区或医院 感染
铜绿假单 胞菌
医院获得性肺炎、 肺结构异常者、免
败血症、导管相 疫受限者、烧伤患
关性尿路感染、 者、接受机械通气
伤口感染

ICU、移 主要导致医院 植、烧伤、 感染 呼吸、血 液科
难辨梭状 芽孢杆菌
抗菌药物相关性 腹泻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ICU、移 主要导致医院 植、呼吸、 感染 血液科
四、耐药菌增加的原因
❖离开隔离室进行诊疗时,应先通知该诊疗 科室,以便及时做好感染控制措施。
❖转科的病人,向接收方说明对该病人应使 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两次培养阴性 (每次间隔>24小时)方可解除隔离。解
❖合理使用的前提是要根据病原学药敏结果, 同时严格按照权限开处方,联合用药及使 用万古霉素、广谱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 等必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避免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耐药菌的产 生。
❖对MRSA患者,早期发现,对长期住院的 病人定期进行MRSA病原学检测,必要时 对新入院的病人进行检测。
❖MRSA检测阳性时,24小时内填写院感报 告卡,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隔离治疗 护理,在床牌和病历卡上贴接触隔离标识。
❖全耐药(PDR):对所有抗菌药物种类中 所有药物菌不敏感。
二、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多重耐药 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肠杆菌 科细菌
❖多重耐药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难辨梭状芽孢杆菌
常见 多重耐药菌
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 行手部消毒。
❖接触MRSA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 者污染部位转移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 必须实施手卫生后用消毒剂进行手消毒。
5.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
❖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也可同种 病原同室隔离,不可与气管插管、深静脉 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 患者安置同一房间。
❖2011年欧洲疾病控制中心(ECDC) 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发起制 定了关于多重耐药、泛耐药和全耐药 的专家共识,对多重耐药、泛耐药和 全耐药作出了更为清晰的界定。
❖多重耐药(MDR):对3类或3类以上抗菌 药物(每类中至少有一种)的获得性(而 非天然的)不敏感(中介或耐药)
❖泛耐药(XDR):对除了1~2类抗菌药物之 外的所有其他抗菌药物种类(每类中至少 有一种)不敏感。也就是只对1~2类抗菌药 物敏感
❖吸痰或雾化治疗时,带标准外科口罩和防 护眼镜。
❖完成诊疗护理操作,离开房间前及时脱去 手套和隔离衣至黄色垃圾袋中。
❖诊疗护理前后、脱手套后及接触病人前后 洗手、手消毒。
❖诊疗器具如听诊器、体温表、血压计专用。
❖其他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担架等,一 用一清Biblioteka 消毒(500mg/L含氯消毒剂)。
❖床旁诊断如拍片、心电图等仪器检查完成 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
❖ 对医务人员和患者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如患者床 栏杆和床头桌、门把手、医疗设施表面,用 500mg/L含氯消毒剂每天进行清洁和消毒。
❖ 使用过的抹布、拖布必须消毒处理。
❖ 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增加清 洁和消毒频次。
3.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 医生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严格 执行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制度和抗菌药 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ICU、移植、 可导致社区 烧伤、皮肤 和医院感染 科
ICU、移植、 主要导致医
普外科
院感染
神经内科、 可导致社区 普外、ICU、 和医院感染 移植、呼吸 科
不动杆菌
医院获得性肺炎、 免疫受限者、接受 导管相关性血流 机械通气者 感染、伤口感染、 术后脑膜炎
ICU、移 主要导致医院 植、呼吸、 感染 神经外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