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村规划

乡村规划


3 规划成果的图纸要求
2 村庄规划的内容
2.1 村庄现状调研 2.2 村域规划 2.3 村庄建设规划的具体内容 2.4 村庄经济发展规划 2.5 景观规划 2.6 近期建设项目规划 2.7 农村住宅设计
4 附表要求
3.1 现状和分析图 3.2 规划图 3.3 近期建设项目有关规划图纸 3.4 农村住宅设计有关图纸
第三节 村庄现状的专题分析
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1 土地利用现状 1.2 县(市)、乡(镇)土地利 用规划的指标分析 1.3 农用地的评价
3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现 状分析
3.1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现状 调查 3.2 农业生态建设
2 村庄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2.1 村庄建设用地现状 2.2 县(市)、乡(镇)建设规 划中指标落实情况 2.3 村庄建设用地外的其他建设 用地
5 村民中心的规划依据、原则和基本内容
5.1 5.2 5.3 5.4 村民中心的规划依据 村民中心的规划原则 村民中心的规划内容 村民中心内容构成及相应规划布置要求 4.1 按中心功能分类 4.2 按中心形态分类
3.1 村民中心的布局形式 3.2 村民中心的布局要求
第五节 基础设施的规划
1 村庄道路交通系统 规划
第一节 土地利用规划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 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2 村庄建设的目标、方针
第二节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
1 居住区规划 2 村庄建设规划
2.1 用地结构调整与规划 2.2 布局调整规划
3 居住区规划的内容 4 居住区的组成、类型与规划结构
4.1 居住区的组成 4.2 居住区的规模 4.3 居住区的类型 4.4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
5 住宅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1 经济发展预测
第五节 村庄发展的预测
3 土地需求量预测
3.1 工作步骤 3.2 土地需求量预测 方法 3.3 各种用地需求预 测
1.1 经济总量 1.2 产业结构 1.3 一产的产业结构 1.4 农作物的产量预测 1.5 产品的商品量
2 人口发展的预测
2.1 人口发展的历史 2.2 人口的现状 2.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2.4人口发展动态预测的方法
第五章 村庄经济发展规划
第一节 村庄经济规划要点
1 经济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
1.1 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 1.2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3 走科技发展的道路 1.4 走社会服务化的道路 1.5 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调 动农民的积极性 1.6 瞄准国内外市场,以农业产业化为龙头,发展多元经济 2.1 区位条件 2.2 自然条件 2.3 社会经济条件 2.4村庄经济现状的分析
第二节 村庄现状条件分析
1 自然条件分析
1.1 1.2 1.3 件 1.4 1.5 1.6 地质因素 地貌因素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 气象气候 土壤因素 生物因素
2 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2.1 经济地理因素 2.2 交通运输 2.3 基础设施与公共建 筑 2.4 区域的民俗和传统 习惯 2.5 村庄的生产经营模 式和经济组织方式
2 村庄规划的前景
2.1 近期的发展趋势 2.2 远期发展趋势
村庄规划的理论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理论
1 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含义
2 科学发展观理论在村庄规划中的应用
第二节 系统平衡控制论
1 系统平衡控制论的含义 2 系统平衡控制论在村庄规划中的应用 2.1 系统分析 2.2 协调平衡 2.3 控制管理
第三节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1.1 二元经济结构的含义 1.2 我国的二元化结构
2 二元结构理论的应用
第四节 村庄规划的指标体系
1 村庄规划的约束指标体系
1.1 自然资源的指标体系 1.2 人类社会资源 1.3 经济综合指标 1.4 村庄建设的指标 1.5 村庄土地利用指标 1.6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指标
2 村庄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1 社会体系的指标 2.2 经济体系指标 2.3 生态环境指标体系
第三章 村庄规划技术 原理的应用
第一节 村庄规划的理念
1 宏观性理念
1.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念 1.2 坚持改革创新的理念 1.3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1.4坚持全面实现小康的理念 1.5 坚持全球化的理念
2.1生态化规划原则 2.2弹性规划原则 2.3以人为本规划原则 2.4整体协调规划原则 2.5内部功能分区规划原则
3 工业园区规划方法
3.1 现状资料调查与 分析 3.2 工业园区规划内 容
第四节 村民中心的规划设计
1 村民中心的含义 2 村民中心的功能作用 3 村民中心的布局
4 村民中心的基本类型与特征
9.1 环境小品的分类 9.2 环境小品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9.3 环境小品的规划设计
8.1 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组成与绿化标准 8.2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
10 居住区建筑经济指标
第三节 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
1 工业园区的类型
1.1 综合型 1.2专业型 1.3农业产业化 1.4生态园区型
2 工业园区规划原则
第四节 规划的程序与方法
1 规划的程序
1.1 规划的编制程序 1.2 村庄规划的审批程序 1.3 村庄规划的实施程序
2 规划方法
2.1 常规方法(外业调查法、公众参与法、综合 平衡法,四定法、多方案比较法) 2.2 模型法
第五节 村庄规划任务、内容与成果
1 村庄规划的任务
1.1 村庄规划的总任务 1.2 村域总体规划的任务 1.3 村庄建设规划的任务
2 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
第二节 经展战略目 标 1.2 战略方针 1.3 战略布局 1.4 战略措施 1.5 战略的抉择
2 产业结构调整
2.1 产业结构现状 2.2 产业结构调整 2.3 农业生产结构的 优化
3 劳动力配置
3.1 劳动力的转化 3.2 劳动力的培训
第三节 村庄规划的体系与模式
1 村庄规划的体系
1.1 以县﹙市﹚或乡﹙镇﹚级区域制定村庄体系规划 1.2 村庄规划包括村庄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1.3 村庄规划设计
2 村庄规划的模式
2.1 小而全的综合性规划模式 2.2 村庄规划是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加规划设计一步到位的 规划模式 2.3 结构规划与布局规划并重,突出布局规划的模式 2.4 多方案优选的模式
第六章 村庄建设规划设计
第一节 村庄建设规划概述
1 村庄建设现状分析
1.1 地理位置、人口、建成区的面积分析 1.2 与周边村庄、城镇的关系 1.3 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分析 1.4 村庄的历史与发展过程 1.5 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 1.6 村庄建设用地现状分析 1.7 公益建筑现状分析 1.8 基础设施现状 1.9 居住状况 1.10 村庄绿地 1.11 村中心区的配置 1.12 乡镇企业现状调查 2.1 目标
4 资金筹措
第一节 基础资料的调查与整理
1 外业调查
1.1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 绘 1.2 外业调绘填图
3 资料整理的方法
3.1 拟定调查提纲 3.2 资料调查中要注意协 调 3.3 通过实地勘测解决一 些具体问题 3.4 对搜集到的资料通过 初步整理 3.5 资料来源分析
2 搜集资料
2.1 自然条件资料 2.2 社会经济资料 2.3 村庄建筑、基础设施 资料 2.4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资料 2.5 相关规划的资料
1.1 道路交通特征 1.2 公路交通及布置 1.3公路在村庄中的布置 1.4 长途汽车站
3 给水工程规划
3.1 村庄用水量预测 3.2 村庄给水水源选择与保护 3.3 村庄给水水源的保护 3.4 给水管网布置
4 排水工程规划
4.1村庄排水量预测 4.2村庄排水体制选择 4.3排水管渠布置 4.4 排水管渠布置的原则
5.1 基本要求 5.2 住宅建筑的规划布置
6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及其用地的规划布置 7 居住区道路和交通的规划布置 8 居住区绿地的规划布置
7.1 居住区道路的基本要求和分级 7.2 居住区道路系统规划 6.1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和内容 6.2 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置
9 居住区环境小品的规划设计
3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
3.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 3.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3.3 土地利用分区与用途管制 3.4 与村庄规划关系
5 与环境保护、生态 建设规划的关系
5.1 环境保护规划 5.2 生态建设规划 5.3 与村庄规划的关系
第二篇 村庄总体规划与设计
第四章 村庄规划的基础研究
第六节 村庄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1 与城镇体系规划的关系
1.1 城镇体系规划的含义 1.2 任务 1.3 内容 1.4 与村庄规划的关系 2.1 城市规划的概念 2.2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2.3 与村庄规划的关系
2 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4 与基本农田保护规 划的关系
4.1 基本农田保护的概念 4.2 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容 4.3 与村庄规划的关系
村庄规划
赵欣
第一章 村庄与村庄规划
第一节 村庄与村庄的发展
2 我国村庄的现状 2.1 村庄现状概况 2.2 村庄的功能 3 村庄发展的趋势 3.1 村庄的合并趋势 3.2 村庄建设城镇化趋势 3.3 城乡互动的发展趋势 3.4 村庄的现代化趋势
第二节 村庄规划及其背景
1 村庄规划 1.1 村庄规划的概念及其发展 1.2 村庄规划的含义 2 村庄规划的性质 2.1 整体性 2.2 综合性 2.3 实施性 2.4 协调性 2.5 动态性 3 村庄规划的背景 3.1 历史背景 3.2 现实背景 3.3 经济与社会背景
7.1 燃气总用气量预测 7.2 燃气输配管网布置 7.3 节能与新能源的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