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防止污闪事故
为防止发生输变电设备污闪事故,应严格执行《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秽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16434-1996),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
21.1健全防污闪组织机构,完善防污闪管理体系,明确防污闪各级职责,防污闪工作要常抓不懈。
21.2坚持定期对输变电设备外绝缘表面的盐密(饱和盐密)测量,盐密测量点的布置要合理。
使用复合绝缘子的地段应另设不带电挂瓷瓶盐密测量点,污秽严重和特殊污秽地区应适当增加测量点,盐密测量仪器应定期校验,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1.3按《电力系统污区分布图绘制规定》(发输电输[2002]168号)定期修订污区分布图,各地市的污区分布图每年修订一次,省级污区分布图3-5年修订一次。
重视污染源调查和运行巡视,根据变化情况,做好污区分布图的局部调整与修订工作,为方便修订,宜采用电子地图作为底图。
21.4新建、扩建和改建输变电设备的外绝缘配置及运行设备的外绝缘改造应依据污区分布图进行,并根据设备的重要性予以区别对待,确保主网架的安全运行。
实施有效的电网防污闪设计,遵循“配置到位、留有裕度”的原则。
21.5绝缘子结构形式的选择应充分重视运行经验,应选择运行良好、不易积污、自洁性能好、清扫方便的绝缘子,双联绝缘子串的污散电压比单串绝缘子低,在II级以上污区使用双联绝缘子串时,应增加1-2片同型号绝缘子,覆冰区的绝缘子应注意类型和结构的选择。
21.6摸清设备外绝缘配置情况,健全设备的外绝缘配置台帐,运行设备外绝缘的爬距原则上应与所处环境污区分级及设备重要性相适应,不满足的应予以调整,受条件限制不能调整的应采取防污闪辅助措施,经防污闪主管领导批准后,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
21.7坚持适时清扫,保证清扫质量,落实“清扫责任制”和“质量检查制度”,不能随意延长清扫周期,对于脏污严重且清扫困难应予以更换,积极摸索针对不同污秽类型的清扫方法,以提高清扫质量。
21.8定期进行绝缘子零值测试,对零值绝缘子应及时更换。
做好运行中瓷
瓶绝缘子零值率及玻璃绝缘子自爆率的统计。
21.9加强污秽区线路的运行巡视工作,对沿线污染源要登记清楚,对危及送电线路安全运行的新增污源户应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
21.10建立与当地气象部门的动态联系手段,实现灾害性天气的中、短期预报。
21.11防止复合绝缘子损坏事故的措施
21.11.1 加强复合绝缘子产品入网管理,进入电网的复合绝缘子必须通过产品鉴定及入网质量保证必备条件考核,取得《复合绝缘子入网证书》,优先选用技术成熟、工艺先进、质量稳定、有运行经验的厂家的产品,并做好验收工作。
21.11.2特殊区域使用复合绝缘子要严格、慎重,如在雷电活动频繁地区使用复合绝缘子宜加长10%-15%,覆冰严重地区应采用不易覆冰的结构形式或其他措施,凝结类(水泥厂、石灰厂附近)和油脂类(炼焦厂附近)污秽地区不易采用复合绝缘子。
21.11.3正确安装均压环,上、下导线时应采用专用工具,严禁踩踏绝缘子伞裙和均压环。
21.11.4加强复合绝缘子抽样检测工作。
新复合绝缘子进入电力系统必须进行抽样检测,经检测合格,方可挂网运行;为掌握复合绝缘子运行状况,应定期对运行中的复合绝缘子进行抽样检测,检验周期为每3年一次,运行年限超8年后,应缩短检测周期;对机械强度下降幅度较大的早期产品要及时更换。
21.11.5复合绝缘子是少维护产品,但不等于免维护,不能采用传统的方式清扫复合绝缘子,复合绝缘子运行3年后,应注意加强运行监督,伞裙表面被电弧严重烧伤后应及时更换。
21.11.6每年对复合绝缘子进行一次登杆检查,当伞裙表面粉化和出现裂纹、护套破坏、端部附件连接部位密封破坏或出现滑移,则可以判定该绝缘子已失效,应及时更换。
21.11.7做好复合绝缘子挂网运行统计和故障记录,巡视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分析,对不明原因的闪络,应仔细查找,认真分析,并进行针对性试验。
21.12防止覆冰及绝缘子冰闪事故的措施
21.12.1根据线路运行的气象资料、环境资料和环境特征等基础数据,准
确划分覆冰、大雾等微地形、微气象控制区。
21.12.2为防止覆冰造成导、地线断线,在线路设计时对覆冰区、不同气象区交汇处,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机械强度高的导线,增加杆塔、缩小档距以减轻杆塔受力;防止脱冰跳跃时发生相间故障,应选择相间距离较大的杆塔。
21.12.3覆冰区线路设计,杆塔的选型尽量少用或不用猫头型铁塔,且不易采用瓷防污绝缘子;绝缘子应采取有效的防冰措施,对单串悬垂绝缘子串以采取隔断措施为主,如采用在串上加装大盘径绝缘子、大盘径伞裙等;对双串绝缘子以及猫头型塔两边相推荐采取倒V型连接方式;若采用复合绝缘子,应选择有利于隔断冰柱的伞形结构,并在横担侧加大盘径绝缘子或加特制大盘径伞罩。
21.12.4在覆冰区可以试用防冰球和隔冰环等防水措施,对500KV线路加装防冰措施应报请省一级技术管理部门批准。
案例1:1990年2月10日,焦作发电厂6KV III段厂用电采用的GFC-15-14型小车柜,由于电缆沟进水,空气较潮湿,绝缘件表面又有积污致使绝缘污闪,小车柜爆炸起火,造成200MW机组与电网解列,一台31.5MVA高厂变损坏。
案例2:2001年1-2月,辽宁、华北和河南地区,因持续大雾,发生大面积电网污闪事故,据不完全统计,66-500KV线路污闪238条,其中500KV线路12条,并发生多起绝缘子炸裂、导线落地事故,部分省市电网多次、多处解列,某大型城市停电面积达70%,停电时间长达14小时,许多铁路、机场和工矿企业等重要用户停运停产,损失电量9370MWh,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案例3:××省1954年初发生一次严重覆冰,全省普遍冰冻10多天,电线覆冰最大值均超过设计值10mm,湖区达50-70mm,某地区最大达120mm,某山区(海拔高程1266m),冰厚达320mm,大部分送电线路发生断线和倒杆事故,使工矿企业停电,经济损失很大。
1991年12月29日××省220KV××II 回线由于杆塔两侧不均匀覆冰,导地线均产生较大的不平衡张力差,使108号
杆(ZM3-21)向覆冰较重的风口侧顺线倾倒;1996年2月21日,位于××市东南郊的盘龙山风口微地形区的220KV××线,由于不均匀覆冰不平衡张力的作用,造成122号铁塔顺线倒塔事故;1996年2月21日,位于罗平盆坝边缘微气象区220KV××线发生倒塔事故,由于迎风口的一档覆冰较重,背风侧的覆冰较轻,不均匀覆冰使46、48(ZM2-18)铁塔顺线倾倒。
1992年10月4-5日,××高原的330KV××线,××I 、II回线,由于导地线严重覆冰,发生8基铁塔倾倒事故。
××500KV II回线231-235号局部地段,因严重覆冰,于1993年11月19日及1994年11月16日连续两次发生倒塔事故。
××省北部的220KV 线是两条平行架设线路,1986年11月23日两条线路杆塔导线严重覆冰,导致××线127号倒塔,××线105-106之间一条地线断线,导致悬垂点对地仅为1.5m,使联系该省南北电网的两条联络线退出运行。
位于××省××江东侧的××地至××地35KV送电线路,全长21.63Km,海拔1250-1915m之间,在1984年1月7日-2月11日期间,连续22天阴雨低温,导致覆冰直径达280mm,造成覆冰断线4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