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政府补助一、单项选择题1.2007年1月1日,乙企业为建造一项环保工程向银行贷款1 000万元,期限为2年,年利率为6%。
当年12月31日,乙企业向当地政府提出财政贴息申请。
经审核,当地政府批准按照实际贷款额1 000万元给与乙企业年利率3%的财政贴息,共计60万元,分两次支付。
2008年1月15日,第一笔财政贴息资金24万元到账。
2008年6月30日,工程完工,第二笔财政贴息资金36万元到账,该工程预计使用年限10年。
乙企业2008年应确认的营业外收入为()万元。
A.36B.60C.3D.0.52.2009年1月1日,北京市某公司为建造一项污水处理工程向银行贷款500万元,期限2年,年利率为6%。
12月31日,该公司向朝阳区政府提出财政贴息申请。
经审核,政府批准按照实际贷款额500万元给予该公司年利率3%的财政贴息,共计30万元,分2次支付。
2010年4月1日,第一笔财政贴息资金14万元到账。
2010年7月1日,工程完工,第二笔财政贴息资金16万元到账,该工程预计使用寿命10年。
自2010年7月1日起,每月转入当期损益的金额是()元。
A.180 000B.2 500C.150 000D.300 0003.中华公司从政府无偿取得10 000亩的森林,难以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只能以名义金额计量,中华公司在取得森林时贷记的会计科目是()。
A.资本公积10 000元B.营业外收入10 000元C.其他业务收入10 000元D.营业外收入1元二、多项选择题1.政府补助中的税收返还主要包括()。
A.先征后返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B.即征即退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C.先征后退办法向企业返还的税款D.增值税出口退税E.直接减征增值税2.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的确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B.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C.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应当调整期初留存收益D.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费用或损失的,应当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E.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3.下列属于政府补助中财政拨款的有()。
A.增值税出口退税B.鼓励企业安置职工就业而给予的奖励款项C.拨付企业的粮食定额补贴D.拨付企业开展研发活动的研发经费E.财政部门拨给企业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或进行技术改造的专项资金4.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A.政府补助是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B.政府补助表现为政府无偿向企业提供资产,包括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C.政府的资本性投入不属于政府补助D.由于政府没有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的资产,所以减免税款等税收优惠不属于“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内容E.增值税的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准则规范的内容三、计算题1.20×4年初福恩公司接受一项政府补贴200万元,要求用于治理当地环境污染,企业购建了专门设施并于20×4年末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该专门设施入账金额为32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0,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20×8年末福恩公司出售了该专门设施,取得价款150万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
要求:编制福恩公司的相关会计分录。
2.AS企业有关政府补助业务如下:(1)AS企业2010年1月1日收到财政部门拨给企业用于购建X生产线的专项政府补助资金500万元存入银行。
(2)2010年1月1日AS企业用该政府补助对X生产线进行购建。
购入一批机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400万元,增值税进项税额为68万元,支付的运输费为2万元,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
生产线购建时,领用原材料一批,价值30万元;应付安装工人的薪酬为74.9万元;假定不考虑其它相关税费。
(3)2010年6月8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0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算年折旧额。
要求:(1)编制AS企业2010年1月1日收到财政部门拨给企业用于购建X生产线的专项资金的会计分录。
(2)编制2010年1月1日AS企业用该政府补助对X生产线进行购建的会计分录。
(3)编制2010年6月8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
(4)计算并编制2010年末计提折旧额的会计分录。
(5)编制2010年末在该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递延收益的会计分录。
3.甲公司2008年12月申请某国家级研发补贴。
申报书中的有关内容如下:本公司于2008年1月启动数字印刷技术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 600万元、为期3年,已投入资金1 20 0万元。
项目还需新增投资2 400万(其中,购置固定资产1 200万元、场地租赁费600万元、人员费300万元、市场营销300万元),计划自筹资金1 200万元、申请财政拨款1 200万元。
2009年1月1日,主管部门批准了甲公司的申报,签订的补贴协议规定:批准甲公司补贴申请,共补贴款项1 200万元,分两次拨付。
申请批准日拨付600万元,结项验收时支付600万元。
该开发项目假定于2010年末完工,2011年3月1日通过验收并收到第二笔补贴款。
假设按年分配递延收益。
要求:编制甲公司的相关会计分录。
四、阅读理解1.甲公司因政策原因导致本期亏损100万元,期末收到300万元财政补助,其中200万元将用于下一年度补贴亏损。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B.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以后期间计入营业外收入C.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计入递延收益,然后结转至营业外收入D.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2).有关甲公司的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确认递延收益300万元B.确认营业外收入300万元C.确认递延收益200万元和营业外收入100万元D.确认资本公积200万元和营业外收入100万元答案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乙企业2008年应确认的营业外收入=60÷10×6/12=3(万元)【答疑编号10066011】2.【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转入当期损益的金额=300 000÷120=2 500(元)【答疑编号10066008】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为无偿划拨的长期非货币性资产时,应按照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1元计量。
【答疑编号10066006】二、多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选项D不属于政府补助;选项E,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等税收优惠,体现了政策导向,但政府并未直接向企业无偿提供资产,因此不作为政府补助处理。
【答疑编号10066027】2.【正确答案】:ABE【答案解析】: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即: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或损失的,在取得时先确认为递延收益,然后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费用或损失的,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答疑编号10066025】3.【正确答案】:BCDE【答案解析】:增值税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答疑编号10066022】4.【正确答案】:ABCDE【答疑编号10066017】三、计算题1.【正确答案】:(1)20×4年初接受政府补贴时:借:银行存款200贷:递延收益200(2)20×4年末专门设施完工时:借:固定资产320贷:在建工程320(3)自20×5年起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年末)计提折旧,同时分摊递延收益时:①计提折旧借:管理费用64(320/5)贷:累计折旧64②分摊递延收益(年末)借:递延收益40(200/5)贷:营业外收入40(4)20×6年、20×7年、20×8的折旧和递延收益的摊销同上面(3)处理。
(5)20×8年末出售专门设施,同时转销递延收益余额:①出售专门设施:借:固定资产清理64累计折旧256(64×4)贷:固定资产320借:银行存款150贷:固定资产清理64营业外收入86②转销递延收益余额:借:递延收益40贷:营业外收入40【答疑编号10066034】2.【正确答案】:(1)编制AS企业2010年1月1日收到财政部门拨给企业用于购建X生产线的专项资金的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500贷:递延收益500(2)编制2010年1月1日AS企业用该政府补助对X生产线进行购建的会计分录:借:在建工程470 (400+68+2)贷:银行存款470②领用原材料:借:在建工程35.1贷:原材料3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1③应付安装工人薪酬:借:在建工程—安装工程74.9贷:应付职工薪酬74.9(3)编制2010年6月8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会计分录:借:固定资产580贷:在建工程580(4)计算并编制2010年末计提折旧额的会计分录:2010年折旧额=580÷10÷2=29(万元)借:制造费用29贷:累计折旧29(5)编制2010年末在该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递延收益的会计分录:借:递延收益25(500÷10÷2)贷:营业外收入25【答疑编号10066032】3.【正确答案】:(1)2009年1月1日,实际收到拨款600万元借:银行存款 6 000 000贷:递延收益 6 000 000(2)自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分配递延收益:借:递延收益 3 000 000贷:营业外收入 3 000 000(3)2011年项目通过验收,于3月1日实际收到拨付600万元:借:银行存款 6 000 000贷:营业外收入 6 000 000【答疑编号10066030】四、阅读理解1.(1).【正确答案】:C【答疑编号10066040】(2).【正确答案】:C【答疑编号10066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