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植甘蔗栽培技术
摘要:春植甘蔗是指在春季2-4月种植的甘蔗,由于这一时期气温逐渐升高,又处于万物生长的春季,甘蔗种植后生长快,分蘖率强,成苗率高。
根据我县的气候特点,一般应以春植为主,因此,种好春植甘蔗,对提高单产和总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甘蔗;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目前我县甘蔗单产水平仍较低。
主要因素有:甘蔗种植立地条件差,大部分种植在干旱的坡地,出苗不整齐,缺株多,同时,没有合理的施肥技术以及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等等。
下文从甘蔗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甘蔗栽培技术
一、种苗的选择与植前处理技术
选种苗:春植蔗应采用健壮无病害的梢头苗。
砍种:将剥好叶的种苗砍伐成双芽苗,砍苗时应注意沿蔗茎横切进行,切忌砍成斜面,并将病虫害芽节除掉,选用健康种苗。
消毒浸种:①将已砍成双芽苗用袋装好,或绑成捆,按2%~3%比例的石灰水进行浸种12~24 小时;②采用0.1%多菌灵溶液浸种10 分钟;③用清水浸种24 小时。
目的是降低种苗含糖量,增加种苗含水量,促进和提高种苗的萌芽率与减少病虫的侵害,特别是凤梨病和白蚁的危害。
二、整地、开植沟
整地:蔗地要经过两犁二耙深耕整地,犁耙深度要达到30~40cm,为甘蔗生长提供一个“深、松、细、软、肥”的土壤环境。
开植沟:蔗行距一般以90~100cm 为宜,植沟可采用深沟浅种的方法。
三、种植
1、施足基肥:施肥要坚持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施用的原则。
一般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40%-50%,亩用三元复合肥3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15kg,同时提倡使用农家肥,每亩施用1000kg。
使用农家肥时化肥用量酌减,有机肥应与磷肥混合堆沤后施用。
基肥应施于植蔗沟底,并与土壤充分拌匀。
2、种植技术
每亩用种量:一般亩下种量为2500~3000 节双芽苗为宜,以达到合理密植,保证有足够苗数,奠定甘蔗高产的基础。
种植方法:摆种采用单行条植下种苗时应注意保持每段双芽苗的距离为4~6cm,种苗平植于蔗沟,芽朝两侧,盖土厚度6~7cm,轻微压实,这样有利于甘蔗萌芽生产。
四、田间管理技术
1、前期田间管理
前期田间管理即从播种后到甘蔗分蘖末期。
此阶段甘蔗的生长特点是长苗。
管理目标是保全苗、壮苗,促早分蘖。
①出苗前除草
在种植后5-7天,甘蔗出苗前要喷施除草剂,可每亩喷施50%的安特拉近悬浮剂200ml+乙草胺50ml,兑水50kg,也可以用其它蔗田专用除草剂。
②查苗、补苗
在蔗苗3-5叶时,将弱小苗,病虫苗除去,补种健壮种苗,补苗时苗穴要淋水。
③促进有效分蘖:在蔗苗长至6-7片真叶时,结合中耕除草,追施分蘖肥,这是甘蔗种植后第一次施肥,一般每亩施用尿素10-15kg。
除草可用蔗安等萌后除草剂喷施。
④防治虫害:甘蔗分蘖期的虫害主要是蔗螟、蓟马和蚜虫,蔗螟可用50%的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喷雾,蓟马和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
2、中期田间管理
中期即伸长期是指从拔节开始到节间伸长基本停止这个阶段。
此阶段是决定产量高低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目标是茎多、茎粗、植株高。
①重施攻茎肥:当蔗株打到12-13片真叶时,应重施攻茎肥,亩用尿素15-20kg,复合肥20kg,硫酸钾5-10kg。
②培土:在甘蔗伸长初中期,结合重施攻茎肥进行培土。
把蔗行间土壤培向蔗株基部,培成畦高15-20cm,培土能清除杂草、保肥,促进生根,抑制无效分蘖,增强抗倒伏能力。
③做防涝抗旱工作。
白沙县7-9月是雨季,此段时间应做好蔗田的防涝,特别是水田改种甘蔗的地块。
④防治病虫害:此期蔗螟继续为害,造成螟害节,死尾,既影响生长,又易引起风折,此时棉蚜虫繁殖也很快,致使叶片早衰,影响甘蔗生长,应当加强检查,及时防治。
3、生长后期的田间管理
从蔗茎伸长基本停止至收获这段时期为甘蔗生长后期,本期茎叶生长缓慢,糖分累积快,是进一步提高蔗茎糖分和提高茎重的重要时期,此阶段管理的目标是早熟、高糖。
后期管理的重点是保证蔗株仍有一定的生长量,又能正常进入工艺成熟期,达到高产高糖的目的。
此时应及时剥除枯老叶片,改善蔗田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成熟和减少病虫害,同时做好防倒伏和防治鼠害的工作。
4、采收
结合制糖企业的计划合理安排砍收,收砍时应注重砍收质量,要求砍口平整且尽量低砍,目的是低砍增加蔗产量,减少越冬虫害。
结束语
甘蔗作为主要的糖料作物,它的低产量是目前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解决甘蔗的低产问题,提高甘蔗的种植技术是目前的紧要问题。
应从甘蔗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来提高甘蔗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蔗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