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周明编写实验一实验台、万用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内容:略实验二单级交流放大器(一)一、实验目的1、学习晶体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进一步理解电路元件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以及调整静态工作点的方法。
2、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1、实验台2、示波器3、计算机4、数字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掌握不失真放大的条件。
2、了解负载变化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前校准示波器。
1、测量并计算静态工作点●按图2-1接线。
图2-1●将输入端对地短路,调节电位器R P2,使V C=Ec/2 (取6~7伏),测静态工作点V C、V E、V B及V b1的数值,记入表2-1中。
●按下式计算I B 、I C,并记入表2-1中。
表2-1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及观察输入、输出电压相位关系。
在实验步骤1的基础上,把输入与地断开,接入f=1KHz 、V i =5mV的正弦信号,负载电阻分别为R L =2K Ω和R L =∞,用毫伏表测量输出电压的值,用示波器观察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波形,并比较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相位,画于表2-3中,在不失真的情况下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v=Vo/V 1,把数据填入表2-2中:表2-33、观察R C =3K ,R L =2K 时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在实验步骤2的基础上,把R C 换成3K ,重新测定放大倍数,将数据填入表2-4 中。
表2-44、测量电压参数,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按照图3-1接线 调整RP2,使V C =Ec/2(取6~7伏),测试V B 、V E 、V b1的值,填入表3-1中。
表3-1● 输入端接入f=1KHz 、V i =20mV 的正弦信号。
● 分别测出电阻R 1两端对地信号电压V i 及V i ′按下式计算出输入电阻R i :● 测出负载电阻R L 开路时的输出电压V ∞ ,和接入R L (2K )时的输出电压V 0 , 然后按下式计算出输出电阻R 0;将测量数据及实验结果填入表3-2中。
表3-25、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将观察结果分别填入表3-3,3-4中。
● 输入信号不变,用示波器观察正常工作时输出电压V o 的波形并描画下来。
● 逐渐减小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的波形描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 如果R P2=0Ω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 ,或将R b1由100K Ω改为10K Ω,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 逐渐增大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波形描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如果R P2=1M 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 ,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表 3-3调节R P2使输出电压波形不失真且幅值为最大(这时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大),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V c 、V B 、V b1和V O 。
表 3-4五、实验报告1、分析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2、讨论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实验三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实验台2、示波器3、计算机4、数字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掌握不失真放大电路的调整方法。
2、熟悉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
3、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如图5-1所示:图5-1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中如发现寄生振荡,可采用以下措施消除:1、 重新布线,尽可能走短线。
2、 避免将输出信号的地引回到放大器的输入级。
3、 T1管cb 间接30pF 的电容。
4、 分别使用测量仪器,避免互相干扰。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调整静态工作点连接α、α’点,使放大器处于反馈工作状态。
经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调整R P1、R P2(记录当前有效值), 使V C1=( 6~7V )、V C2=(6~7V ),测量各级静态工作点,填入表5-1中。
断开电路测量并记录偏置电阻2、观察负反馈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 从信号源输出Vi 频率为1KHz 幅度小于2mV (保证输出波形不失真)的正弦波。
● 输出端不接负载,分别测量电路在无反馈(α,α’断开)与有反馈工作时(α与α’连接 )空载下的输出电压V o ,同时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注意波形是否失真。
若失真,减少Vi 并计算电路在无反馈与有反馈工作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 V ,记入表5-2中。
3、观察负反馈对放大倍数稳定性的影响。
R L =5.1K ,改变电源电压将Ec 从12V 变到10V 。
分别测量电路在无反馈与有反馈工作状态时的输出电压,注意波形是否失真,并计算电压放大倍数,稳定度。
记入表5-3中。
表5-34、观察负反馈对波形失真的影响●电路无反馈,Ec=12V, R L=5.1K,逐渐加大信号源的幅度,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出现临界失真,用毫伏表测量V i 、V o和V0P-P值,记入表5-4中。
●电路接入反馈(a与a′连接),其它参数不变,用毫伏表测量V i 、V o和V0P-P值,记入表5-4中。
●逐渐加大信号源的幅度,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出现临界失真,用毫伏表测量V i 、V o和V0P-P值,记入表5-4中。
表5-4六、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并按要求进行计算。
2、总结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1、理论计算图6-1的静态工作点并与实测值比较。
2、整理实验结果,说明射极输出器的特点。
实验四差动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学习差动放大器零点调整及静态测试。
2、进一步理解差模放大倍数的意义及测试方法。
3、了解差动放大器对共模信号的抑制能力,测试共模抑制比。
二、实验设备1、实验台2、示波器3、计算机4、数字万用表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按图8-1接线, 1点接2点。
2、静态测试用万用表调零,令V i1=V i2=0,A、B点与地短接,调节R P使V O=0。
3、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测量两管静态工作点,并计算有关参数,填入表8-1中。
图8-1表中电压单位为V,电流单位为mA。
表8-14、差模电压放大倍数由A端差模输入f=1KHz,幅度约为30mV的正弦信号(注意:在信号源与A端之间接22μ电容),B端接地。
用示波器分别观察V C1、V C2输出不失真情况下,然后用毫伏表测量输入信号V i及输出V c1、V c2值,计算差动放大器的差模电压增益A vd,。
5、共模电压放大倍数将B与地断开后与A短接,仍然输入f=1KHz正弦信号,幅度约为300mV,构成共模输入。
然后用毫伏表测量V c1、V c2,计算差动放大器的A VC,并计算共模抑制此K CMR。
6、带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电路改接成带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电路1点接3点,重复上述实验内容。
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8-2中.表8-2四、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数据,依据电路参数估算典型差动放大器与具有恒流源两种情况下的工作点及差模放大倍数,可取β1=β2=100左右。
2、总结两种情况下的优缺点。
实验五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一、实验目的1、了解运算放大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2、应用集成运放构成的基本运算电路,测定它们的运算关系。
1、学会使用线性组件uA741。
二、实验设备1、实验台2、示波器 3计算机 4、数字万用表。
三、实验说明运算放大器有三种连接方式:反相、同相和差动输入,本实验主要做比例运算。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调零:按图9-1接线,接通电源后,调节调零电位器R P,使输出V o=0(小于±10mV),运放调零后,在后面的实验中均不用调零了。
图9-12、反相比例运算:电路如图9-2所示,根据电路参数计算A v=V O/V i=?按表9-1给定的V i值计算和测量对应的V0值,把结果记入表9-1中。
图9-23、同相比例运算:电路图如9-3所示:图9-3根据电路参数,按给定的V i值计算和测量出对应不同V i值的V o值,把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填入表9-2中。
4、加法运算按图如10-1接线。
图10-1经检查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12V)。
测试几组不同的V i1和V i2的值及对应的输出V o值,验证:将计算结果及测试的值填入表10-1中。
表10-15、减法运算按图10-2接线。
图10-2按上图在实验箱上连接好电路,经检查无误后方可接通电源,然后在输入端输入几组不同的V i1和V i2的值,测出对应的输出V o的值。
验证:V=(V i2-V i1)R f / R1; R1=R2 ; R4=R f表10-2四、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2、分析运算关系。
实验六比较器、方波—三角波发生器一、实验目的1、学习、验证用集成运放组成的比较器和方波—三角波发生器。
2、学习如何设计、调试上述电路。
二、实验设备1、实验台2、数字万用表3、数字示波器4、计算机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将两块运算放大器调零(方法见实验九)。
2)校准示波器。
1、比较器电路:按图11-1接线。
图11-1转折电压测试:接通电源后,若比较器输出电压V 0为负值,调节使V0由负变正(正突变点),测出V i和V0的值;若比较器输出电压V0为正值,将电位计向相反方向旋转,直至V0由正变负(负突变点)。
测出V i、V0值,填入表11-1中。
表11-12、方波、三角波发生器(1)按图11-2所示电路及参数接成方波、三角波发生器。
图11-2(2)将电位器Rp调至中心位置,用双综示波器观察并描绘方波V01及三角波V02(注意标注图形尺寸),并测量Rp及频率值。
表11-2(3)改变Rp的位置,观察对V01和V02幅值和频率的影响,将测量结果填入表11-3中。
(4)将电位器Rp调至中间位置,改变R1为10K可调电位计,观察对V01和V02幅值和频率的影响。
将测量结果填入表11-4中。
表11-4(5)将电位器Rp调至中间位置,R1接10K电阻,改变R2为100K可调电位计,观察对V01和V02幅值和频率的影响。
将测量结果填入表11-5中。
(记录有波形的测试参数)四、实验报告1.画出各实验的波形图。
2.总结波形发生器的特点。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实验七 TTL各种门电路功能测试一、实验目的:1、熟悉TTL各种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及测试方法。
2、熟悉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件1.实验台 2、计算机 3、示波器 4、数字万用表器件: 74LS20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02四二输入或非门、74LS51双2-3输入与或非门、74LS86 四二输入异或门各1片,74LS00四二输入与非门2片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与非门逻辑功能测试用74LS20双四输入与非门进行实验,其引脚图见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