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5 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读准“耻、诲、谓、诵、岂”等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从课文中学习并运用到古人好的学习方法。

4.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学生可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资料,了解《论语》及朱熹、曾国藩的生平。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前两则课文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前两则课文大意,背诵课文。

3.能从课文中学习到古人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有关读书的,古代的几位老师将向我们传授一些好的读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前两则,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能背诵)。

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

(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3.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4.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

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敏—勤勉耻---以……为耻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识---记住厌----满足谓----说漫浪----随意通假字“知”通“智”
3.结合注释,让学生试着来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实施猜一猜策略)
谁来说一说这个句子的意思?对,“是”在这是“这”的意思,“是智也”,就是这才是智慧。

现在理解了这句古文的意思,一起读一读吧。

这句话孔子想告诉我们读书要做到什么呢?对,诚实,引导学生用一个成语实事求是来概括(板书:实事求是)。

读书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如果不实事求是会怎样呢?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师生交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抓住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用学法)
同学们,这句古文中你知道哪个字的意思?
敏:聪敏。

好:喜好。

耻:以……为耻。

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师讲解“耻”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不耻下问”的意思。

理解了这几个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总结学法)引导学生用上刚才的办法自学第二句,并对比两句古文中“敏”的不同意思。

理解“好古”的意思,指名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

总结这两句古文中的读书态度和方法。

(板书:勤奋好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同桌合作学习这两句古文)
交流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用组词法理解“默、倦”的意思,然后理解句子。

学生说一说意思,带着理解读好这个句子。

追问“默而知之,学而不厌”不是在讲学习吗?怎么又谈到教育了呢?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教育智慧。

指名说一说第二句古文的意思,带着理解读一读。

总结读书态度,穿插《董遇“三余”》的故事,谈一谈自己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发。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老夫子爱思考,但是也曾遇到过困惑,谁来说说孔子遇到了什么困惑?
预设“尝”、“益”的意思不容易理解,在学生说的过程中随机解决。

孔子想以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怎样读书呢?(板书:学思结合)
1.试着根据关键词来背诵。

4.朱熹谈到的读书“三到”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读了前两则,请大家谈一谈你的收获。

2.背诵前两则课文。

板书设计:
孔子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学而不厌
朱熹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第三则课文,掌握“恒、窥、皆、缺、下流、断”等字词读音和意思。

2.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3.初步体会文言文的特点,掌握好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前两则
2.简介曾国藩,出示第三则内容。

二、品读课文,了解学法
1.回顾前面两则课文的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读准字词,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停顿。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注意重点词语意思:盖士人恒下流断
(3)用现代口语复述,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2.重点研讨
(1)作者在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士人读书有哪些方法?
(2)士人读书“有志、有识、有恒”这三个方面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美读课文,交流体会
1.再次美美地读课文,读出节奏、语感。

2.体会文言文中部分古今词义的差别: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3.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发。

四、打开视野,拓展延伸。

1. 我们通过阅读这两则文章,梳理出了古人读书的态度与方法,大家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古文写在自己制作的书签上。

2、交流你收集的关于读书的格言、诗句、小故事。

3、拓展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读书方面,古人还有很多宝贵的方法流传至今!课下读一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思考一下自己应该如何读书。

(一)聪与敏➊,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➋,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清]彭端淑
(二)“破”与“有神”三字➌,全是教人读书作文之法。

盖➍甲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➎也。

蚕食桑而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

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➏。

——[清]袁枚
注释:①聪与敏:聪明和敏捷。

②昏与庸:迟钝和平庸。

③“破”“有神”出自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④盖:旬首语气词,含有推论的意味。

⑤糟粕:酒糟、豆渣之类粗劣的东西。

这里比喻书中无用或不好的东西。

⑥痰瘤:一种疾病,多因痰瘀积聚而成。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有好的学习态度,用上正确的方法,我们才能航行得更远。

课下同学们可以用上今天学到的方法读一读古人读书的故事《凿壁借光》和曾国藩关于读书的看法。

板书设计:
有志
曾国藩士人读书三有有识三者缺一不可
有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