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轧制原理
• 咬入:依靠回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力,轧辊将轧件拖入轧辊之间的 咬入:依靠回转的轧辊与轧件之间的摩擦力, 现象称为咬入。 现象称为咬入。 • 用力将轧件移至轧辊前,使轧件与轧辊在 、B两点切实接触,如图 所 用力将轧件移至轧辊前,使轧件与轧辊在A、 两点切实接触 如图2.1所 两点切实接触, 此时,轧辊对轧件的作用力为径向力N及切向力 。 示。此时,轧辊对轧件的作用力为径向力 及切与垂直分量 分解成水平分量Tx与垂直分 在A点,将N分解为水平分量 与垂直分量。T分解成水平分量 与垂直分 点 分解为水平分量 与垂直分量。 分解成水平分量 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 量Ty。Ny、Ty方向相同,使金属产生压缩变形。而Nx、Tx方向相反,Tx 。 、 方向相同 使金属产生压缩变形。 、 方向相反 力求将轧件拖入轧辊之间, 则力求将轧件推出轧辊。 力求将轧件拖入轧辊之间,而Nx则力求将轧件推出轧辊。所以: 则力求将轧件推出轧辊 所以: Nx>Tx,则轧辊不可能将轧件咬入,轧制过程不能实现; > ,则轧辊不可能将轧件咬入,轧制过程不能实现; Nx=Tx,则处于平衡状态; = ,则处于平衡状态; Nx<Tx,则轧辊可将轧件咬入。 < ,则轧辊可将轧件咬入。 由图可看出: 由图可看出: Nx=Nsina Tx=Tcosa=Nfcosa 代入以上三种关系 当Nx>Tx时, > 时 Nsina>Nfcosa > tana>f > 因tanβ=f 即a>β时,不能自然吸入; > 时 不能自然吸入; 同理: 同理 a<β时,自然吸入情入理 < 时 a=β时,极限吸入条件。 = 时 极限吸入条件。
一、轧制基本概念
轧制时, 轧制时 , 工作轧辊的转动 方向相同, 方向相同,轧件的纵轴线与轧 辊轴线相互平行, 辊轴线相互平行, 这种轧制方 式叫做横扎在铝合金板带材轧 制中很少使用; 制中很少使用; 轧制时, 轧制时 , 工作轧辊的转动 方向相同, 方向相同,轧件的纵轴线与轧辊 轴线成一定的倾斜角度, 轴线成一定的倾斜角度,这种轧 制方式叫斜轧。 制方式叫斜轧。在生产铝合金管 材和某些异形产品时常用双辊或 多辊斜轧。 多辊斜轧。
二、轧制条件
当轧件被吸入逐渐充满于辊间时,轧件与轧辊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 当轧件被吸入逐渐充满于辊间时,轧件与轧辊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轧 辊对轧件的合压力的作用点也逐渐内移,最后固定下来为 辊对轧件的合压力的作用点也逐渐内移,最后固定下来为ф
二、轧制条件
2.3 改善咬入条件
1)增加轧辊直径D; )增加轧辊直径 ; 2)减少压下量。 )减少压下量。 3)改变轧件或轧辊的表面状态,以提高摩擦角膜 )改变轧件或轧辊的表面状态, 4)合理的调节轧制速度,实现低速自然咬入。这是因为当轧制速度 )合理的调节轧制速度,实现低速自然咬入。 降低时,摩擦系数是增大的。 降低时,摩擦系数是增大的。
一、轧制基本概念
b)用相对变形量表示:即用轧制前、后轧件尺寸的相对变化表示的变形量。 )用相对变形量表示:即用轧制前、后轧件尺寸的相对变化表示的变形量。
c)用变形系数表示:即用轧制前、后轧件尺寸的比值表示变形程度。 )用变形系数表示:即用轧制前、后轧件尺寸的比值表示变形程度。
二、轧制条件
• 2.1 咬入条件
四、宽展
宽展:指轧件在轧制过程中沿宽度方向上尺寸的变化,也称为横展。 宽展:指轧件在轧制过程中沿宽度方向上尺寸的变化,也称为横展。
4.1宽展的组成 宽展的组成
(1)滑动宽展:被变形金属在与轧辊的接触面上,由于产生相对滑动使轧 )滑动宽展:被变形金属在与轧辊的接触面上, 件宽展增加的量△ 件宽展增加的量△B1 (2)翻平宽展:是由于接触摩擦力的作用,使轧件侧面的金属,在变形过 )翻平宽展:是由于接触摩擦力的作用,使轧件侧面的金属, 程中翻到接触表面上,使轧件的宽度增加的量,以△B2表示 程中翻到接触表面上,使轧件的宽度增加的量, 表示 (3)鼓形宽展:是轧件侧面变成鼓形而造成的宽展量,用△B3 )鼓形宽展:是轧件侧面变成鼓形而造成的宽展量,
4.2 影响宽展的因素
(1)相对压下量增加,宽展增加; )相对压下量增加,宽展增加; (2)轧制道次愈多,宽展愈小; )轧制道次愈多,宽展愈小; (3)轧辊直径增加,宽展增加; )轧辊直径增加,宽展增加; (4)摩擦系数增加,宽展增加; )摩擦系数增加,宽展增加; (5)轧件宽度增加时,宽展的变化从绝对量上来说是先增加,后来趋于不 )轧件宽度增加时,宽展的变化从绝对量上来说是先增加, 变
(4)轧制变形的表示方法 ) a)用绝对变形量表示:即用轧制前、后轧件绝对尺寸之差表示。 )用绝对变形量表示:即用轧制前、后轧件绝对尺寸之差表示。 绝对压下量为轧制前、后轧件厚度H、 之差 之差, 绝对压下量为轧制前、后轧件厚度 、h之差,即:△h=H-h; ; 绝对宽展量为轧制前、后轧件宽度B、 之差 之差, 绝对宽展量为轧制前、后轧件宽度 、b之差,即:△b=b-B; ; 绝对延伸量为轧制前、后轧件长度L、 之差 之差, 绝对延伸量为轧制前、后轧件长度 、l之差,即:△l=l-L。 。
轧制原理
报告人: 报告人:王俊丰
培训内容
1、 轧制基本概念 、 2、 轧制条件 、 3、 前滑与后滑 、 4、 宽展 、 5、 5、 轧制压力 6、 张力 、 7、 润滑 、 8、 喷淋装置结构介绍 、 9、 弯辊示意图 、 10、厚度控制 、 11、板形形态介绍 、 12、轧制产品常见缺陷及消除方法 、
三、前滑与后滑
前滑:在轧制过程中,轧件出口速度 大于轧辊在该处的速度 大于轧辊在该处的速度V, 前滑:在轧制过程中,轧件出口速度Vh大于轧辊在该处的速度 ,既 Vh>V的现象称为前滑现象。 的现象称为前滑现象。 > 的现象称为前滑现象 • 公式为: 公式为:
• 后滑:轧件进入轧辊的速度Vh小于轧辊在该处的线速度 的水平分量 后滑:轧件进入轧辊的速度 小于轧辊在该处的线速度 小于轧辊在该处的线速度V的水平分量 Vcosa的现象称为后滑现象。 的现象称为后滑现象。 的现象称为后滑现象 • 公式为: 公式为:
其中, , 其中,D,R—轧辊的直径 轧辊的直径 和半径: 和半径: 压下量。 △h—压下量。 压下量
一、轧制基本概念
(3)接触弧长度(l):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的水平投影长度,如图 )接触弧长度( ) 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的水平投影长度, 1.1中间段 ,所以通常又把 称为变形区长度。 中间段AC,所以通常又把AC称为变形区长度 称为变形区长度。 中间段 两轧辊直径相等时,变形区长度的计算: 两轧辊直径相等时,变形区长度的计算: 第二项与第一项相比小很多,因此可以忽略不计,则接触弧长度公式变为: 第二项与第一项相比小很多,因此可以忽略不计,则接触弧长度公式变为:
一、轧制基本概念
1.1变形区主要参数 变形区主要参数
(1)轧制变形区:轧件承受轧辊作用产生变形的部分称为轧制变形区, )轧制变形区:轧件承受轧辊作用产生变形的部分称为轧制变形区, 即从轧件入辊的垂直平面到轧件同辊的垂直平面所围成的区域如图1.1中 即从轧件入辊的垂直平面到轧件同辊的垂直平面所围成的区域如图 中 AA1B1B,通常又把它称为几何变形区。 ,通常又把它称为几何变形区。 所示。 (2)咬入角: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图1.1中α所示。 )咬入角:轧件与轧辊相接触的圆弧对应的圆心角, 中 所示 压下量△h(△h=H-h)与轧辊半径 及咬入角a之间关系如下 压下量△ △ 与轧辊半径R及咬入角 之间关系如下 与轧辊半径 及咬入角
三、前滑与后滑
3.2 影响前滑的因素
(1)压下率增加,前滑增加。其原因是由于高向压缩变形增加,纵向和 )压下率增加,前滑增加。其原因是由于高向压缩变形增加, 横向变形都增加,因而前滑值增加。 横向变形都增加,因而前滑值增加。 减小时前滑增加。 ( 2)轧制厚度 减小时前滑增加 。当轧辊半径和中性角不变时 ,轧件厚 ) 轧制厚度h减小时前滑增加 当轧辊半径和中性角不变时, 度越小,则前滑值越大。 度越小,则前滑值越大。 (3)轧辊直径增加,前滑增加。由前滑计算公式可知,前滑值是随辊径 )轧辊直径增加,前滑增加。由前滑计算公式可知, 增加而增加的。 增加而增加的。 (4)摩擦系数越大,前滑越大。这是由于摩擦系数增大引起剩余摩擦力 )摩擦系数越大, 前滑越大。 增加,从而前滑增大。 增加,从而前滑增大。 (5)前张力增加,则使金属向前流动的阻力减少,从而前滑增加;反之, )前张力增加,则使金属向前流动的阻力减少,从而前滑增加;反之, 后张力增加,后滑增加。 后张力增加,后滑增加。
五、轧制压力
轧制力是轧制工艺和设备设计与控制的重要力学参数, 轧制力是轧制工艺和设备设计与控制的重要力学参数,在现代化轧 机的设计中尤为重要。确定轧制压力的目的是: 机的设计中尤为重要。确定轧制压力的目的是:计算轧辊与轧机其它部 件强度和弹性变形;校核或确定电机的功率,制定压下制度; 件强度和弹性变形;校核或确定电机的功率,制定压下制度;实现板厚 和板形控制挖掘轧机潜力,提高轧机生产率。 和板形控制挖掘轧机潜力,提高轧机生产率。 所谓轧制压力是指轧件对轧辊合力的垂直分量, 所谓轧制压力是指轧件对轧辊合力的垂直分量,即:压下螺丝所承 受的总压力。轧制金属时轧辊的作用力有两个: 受的总压力。轧制金属时轧辊的作用力有两个:一是与接触表面相切的 单位摩擦力T;另一个与接触表面相垂直的单位压力的合力N; 单位摩擦力 ;另一个与接触表面相垂直的单位压力的合力 ;轧制压力 就是这两个力在垂直轧制方向上的投影之和P 如图) 就是这两个力在垂直轧制方向上的投影之和 H(如图)。
三、前滑与后滑
3.1 前滑值的确定
实验法中比较易行的是刻痕法,即在轧辊表面上刻痕,距离为l 实验法中比较易行的是刻痕法,即在轧辊表面上刻痕,距离为l0,轧 制后,在轧件表面的压痕距离为l 则可按以下公式求出前滑值; 制后,在轧件表面的压痕距离为l1,则可按以下公式求出前滑值;
l1 − l 0 × 100% l0
六、张力
张力通常指前后卷筒给带材的拉力或机架之间的相互作用, 张力通常指前后卷筒给带材的拉力或机架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带材承受的 拉力。 拉力。 张力在控制过程中的作用: 张力在控制过程中的作用: 1.能降低轧制压力,调整主电机负荷,张力使弯形抗力减小,轧制压力降 能降低轧制压力,调整主电机负荷,张力使弯形抗力减小, 能降低轧制压力 低,能耗下降 2.控制带材厚度,张力能够降低轧制压力,使轧辊的弹性压扁与轧机弹跳 控制带材厚度,张力能够降低轧制压力, 控制带材厚度 减小,在不调压情况下,可将轧件进一步压薄。 减小,在不调压情况下,可将轧件进一步压薄。 3.调整张力,可控制板形 调整张力, 调整张力 张力能够改变轧制压力,影响轧辊的弹性弯曲,从而改变辊缝形状, 张力能够改变轧制压力,影响轧辊的弹性弯曲,从而改变辊缝形状,因此 通过张力的大小,控制辊型,实现板形的控制, 通过张力的大小,控制辊型,实现板形的控制,此外张力能促使金属沿横 向延伸均匀,以获得良好的板形。 向延伸均匀,以获得良好的板形。 4.防止带材跑偏,以获得良好板形 防止带材跑偏, 防止带材跑偏 5.张力为增大卷重,提高轧制速度,实现轧制过程机械化,以及计算机控 张力为增大卷重,提高轧制速度,实现轧制过程机械化, 张力为增大卷重 制创造了条件。 制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