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学

犯罪学

狭义犯罪学:是指将犯罪现象和犯罪人作为整体进行分析,研究,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其核心在于揭示犯罪原因,又称犯罪原因学。

广义犯罪学:是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犯罪学: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犯罪现象:是指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犯罪原因:是指引起核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犯罪原因研究是犯罪学研究的核心和主干。

犯罪对策: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原因,有效的防止,遏制,减少犯罪的方针,原则,措施及其体系。

认识犯罪:就是客观分析犯罪行为及犯罪现象的各种表现形式,科学的认识犯罪现象的事实和本质,并研究和发现犯罪现象与相关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性。

犯罪现象: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解决犯罪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刑事对策,预防犯罪才是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径。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是指可以用以收集,整理,分析能够反映犯罪现象特点,规律,成因及防控犯罪对策与效果的资料和各种方法的总称。

犯罪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方法论,:研究方法和基本步骤三个层次。

方法论:是指导科学研究的思想体系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其中包括基本理论假设、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

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现场调查法、社会调查法、统计研究法。

现场调查法:为查明或验证犯罪原因、描述犯罪生涯、分析犯罪文化、提出犯罪预防措施或验证现有措施的效果而采取的研究方法。

现场实验法:主要用于推断因果关系,查明某一因素与犯罪发生的关联性或者验证某项预防措施的实际效果。

现场观察法:是一种主要围绕某一犯罪群体的正常活动进行连续性的系统观察,以获取分析犯罪心理、犯罪过程和犯罪亚文化的第一手材料的研究方法。

现场观察法又分为直接观察法和嫁接观察法。

现场观察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对所有的犯罪群体没有施加任何非正常的影响,能够在真实状态下掌握有关研究对象的稳定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的实际资料,且资料的可靠性强,现实意义较大。

社会调查法:是有计划地通过实际调查获取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的原始材料,用于描述犯罪现象、分析犯罪原因和提出犯罪防控对策的研究方法。

社会调查的主要类型有: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

全面调查:又称普查,即对研究对象所包括的全部单位无一遗漏地加以调查。

抽样调查:又称概率抽样,是依照一定方式和规则,从犯罪现象的总体中抽取犯罪现象的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并以其调查结果推论犯罪现象的整体状况。

抽样调查可分为: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

常用随机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机、类型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简便抽样、目的抽样、定额抽样、立意抽样、主管抽样典型调查:有成重点调查,既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

个案调查:是对特定的犯罪人、被害人的特征或者某一特定案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和定性分析,据此推论其所代表的同类犯罪行为或犯罪现象。

访谈法:通过与被调查者进行有目的直接交谈获取资料的方法。

访谈法可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

根据访谈对象的人数不同,还可将访谈法分为个别访谈和开座谈会两种方式。

文献法:文献法也称文件法,即通过手机、查阅文件从中获取资料的方法。

统计研究法是指在科学的犯罪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犯罪现象的数量关系数量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统计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其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犯罪现象的状态和结构、分析犯罪现象的原因、分析评价犯罪的对策、分析犯罪危险、预测犯罪发展趋势。

犯罪现象的状态和结构具体内容有:犯罪绝对数、犯罪绝对增长数或降低数、犯罪率、犯罪增长率或降低率以及犯罪成员的年龄比或性别比、职业比、教育程度比,等等。

分析犯罪现象的原因具体内容有:犯罪人方面、犯罪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家庭背景,婚姻状况,居住环境,学校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的统计资料;社会原因方面,社会政治斗争因素、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社会的经济因素变化对犯罪的影响、人口比例与犯罪的关系,等等。

分析评价犯罪的对策具体内容:犯罪的时间与空间分布,犯罪手段及种类,犯罪侵害对象,惩罚犯罪人的效果,组织、实施预防犯罪活动的效果,等等。

分析犯罪危害具体内容是:研究犯罪造成的经济损失、人身危害、公共安全感,等等。

预测犯罪发展趋势具体内容有:研究犯罪数量特征、犯罪结构特征、犯罪危害特征等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轨迹。

犯罪学研究的步骤有以下几个阶段:1,确定选题阶段2,制定研究计划阶段3,实施阶段4,对资料的处理、分析、总结阶段5,提出研究成果1、犯罪学研究的慢长岁月以18世纪作为时间分界,18世纪以前称为犯罪的研究,18世纪以后称为犯罪学的研究。

.2、18世纪以前欧洲的犯罪研究的历程:古希腊罗马时期、封建神学统治时期、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3、犯罪被认为是违反正义的人的恶性的表现,必须依靠法律对其加以控制。

这一时期的注明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4、著作有:柏拉图的《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5、这一时期论述犯罪的学者是以西塞罗为代表的法学家。

有个著作:西塞罗的《国家篇》、《法律篇》、《职务篇》,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纂的《国法大全》等6、这一时期研究犯罪的代表人物是神学家奥古斯丁和阿奎那。

著作有: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上帝之城》,阿奎那的《神学大全》、《论君主政治》等7、这一时期的空想生活主义思想家以英国的托马斯·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法国的摩莱里等为代表。

有关著作有:莫尔德《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摩莱里的《自然法典》等。

8、这些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斯宾诺莎,英国的托马斯·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

有关著作有: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政治论》,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治论》,孟德斯鸠的《波斯人信礼》,《论法的精神》,等等。

9、18世纪以后的犯罪学研究历经了三个时期,即18世纪中叶的古典学派时期、19世纪的时政派犯罪学时期、20世纪中叶以后的现代犯罪学时期。

10、犯罪学诞生于18世纪的欧洲。

11、英国著名的功利主义哲学家、法学家,刑法改革的领导人,是仅次于贝卡利亚的刑事古典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学说对19世纪以后的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及犯罪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边沁的著作很多,他的犯罪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道德与立法原则》和《刑罚原理》两部代表著作中。

12、刑罚理论三个部分构成:刑罚目的、罪刑相适应、刑罚体系13、刑罚的最广泛、最适当的母的就是尽可能的预防犯罪14、要使刑罚实现预防犯罪的目的,就要求刑罚与犯罪之间相适应15、为了达到刑罚的目的,应当对不同的犯罪出以不同的刑罚16、关于犯罪预防,边沁提出了以下预防犯罪的主张:通过良好的立法预防犯罪、通过刑罚的使用预防犯罪、运用多种制裁措施预防犯罪、通过预测个人的行为倾向预防犯罪17、基本的犯罪学思想:古典学派主张自由意志决定行为、古典学派强调犯罪的刑罚预防、古典学派认为其他手段也可以对减少犯罪发生作用18、实证派犯罪学又称实证主义犯罪学,是对使用实证方法进行犯罪学研究的学者及理论学时的统称。

19、实证派犯罪学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龙勃罗棱、菲利和加罗法洛20、龙勃罗棱被后人尊为犯罪学的鼻祖。

他的著作是1876年发表的《犯罪人论》一书,成为其犯罪学研究的代表著作。

21、龙勃罗棱的犯罪学思想及理论:长使用临床观察及历史研究的方法对犯罪人进行分类研究,将犯罪人分为天生犯罪人、有犯罪倾向的犯罪人、精神病方主任、激情犯罪人、机会犯罪人五大类。

22、天生犯罪人是指在生理上及精神上具有多种人类异常的退化特征的犯罪人,这些退化现象是隔代遗传的结果。

23、天生犯罪人的特征包括:头部异常,其他身体及生理异常,精神异常24、有犯罪倾向的犯罪人是指身上仅有轻微退化特征的犯罪人25、精神病犯罪人是指由于精神疾病的影响而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人26、激情犯罪人是指因陷于极度不安或以情绪紧张、冲动而导致实施犯罪行为的人27、机会犯罪人是指因无法抗拒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偶然的机会下实施了犯罪行为28、龙勃罗棱主张有:遗传因素影响犯罪,社会因素影响犯罪,自然气候因素影响犯罪29、;龙勃罗棱的犯罪对策学说由四部分构成:生活防卫理论、对犯罪人的鉴定和识别、对刑罚制度的改革建议、其他与反犯罪的建议30、鉴别然罪人的方法有生理学的方法和心理学的方法。

生理学的鉴别方法是:对调查对象进行生理检查。

心理学的鉴别方法是:对比调查者的历史进行考察,向其亲属和朋友了解他过去的生活、成长环境及童年所患的疾病,了解其家族中是否有过犯罪人;其次,了解其婚史、配偶状况、从事过的职业及其表现;再次,查明犯罪发生的时间和情节,若是累犯,则应查明其初次犯罪的年龄和犯罪时的具体情况。

31、龙勃罗棱对刑罚制度的改革建议:第一,他认为自由刑的实施应为监禁为主,但应采取独居监禁的方式,以避免犯罪人在狱中相互感染恶心,出狱后沦为再犯。

第二,处于人道和预防再犯的考虑,主张不宜将少年犯和老年范收容在监狱中,应将它们置于具有感化性质的学校或农场之内,便于它们改过自新。

第三,提出刑罚个别化原则,认为刑罚应针对不同的犯罪原因施以有效的惩罚措施,不一定同罪同罚,而应视犯罪人的犯罪原因、犯罪动机及犯罪母的而定。

对某些犯罪行为情节虽然轻微,但危害严重的犯罪人,应科以重型;有些犯罪行为虽发生或严重,但犯罪人不在具有人生危险性,只要科以较轻的刑罚便可收到成效。

第四,龙勃罗棱提倡建立不定期刑制度,认为将刑罚的种类细致划分并未多大意义。

同时,应废止短期自由刑及特赦制度。

第五,主张犯罪被害者所受的损害,应由犯罪人负责补偿,这样既可以对犯罪人予以惩罚,又可以对被害者提供一些帮助。

32、菲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刑法学家和犯罪学家,也是实证派犯罪学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否认古典学派的“自由意志论”,提出了著名的“犯罪三原因论”。

33、菲利的犯罪学代表作《犯罪社会学》。

34、菲利提出了将犯罪人分为天生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常习性犯罪人、偶发性犯罪人、激情犯罪人五类。

35、天生犯罪人又被菲利称为“本能性的犯罪人”36、精神病犯罪人是患有精神疾病的犯罪人,具有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37、常习性犯罪人是指因在恶劣社会环境中养成的习惯而实施犯罪的犯罪人。

这类人没有或少有天生犯罪人的特征,大多是社会环境的产物38、偶发性犯罪人是指经受不住个人状况及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诱惑而实施犯罪的人39、菲利提出“犯罪三原因论”:第一类是人类学因素,第二类是自然地理因素,第三类是社会因素40、费率的犯罪对策思想基本上由两部分构成:刑法理论和犯罪预防论41、加罗法洛是意大利著名的法学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