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让初三学生喜欢上化学

怎样让初三学生喜欢上化学

怎样让初三的学生喜欢上化学
摘要:怎样让初三的学生喜欢上化学呢?这一直是初中化学教师经常探讨的问题。

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上好初中化学的入门课。

化学入门教学主要是指初三学生通过对化学学科特征、知识体系、学习特点的了解,懂得化学学科相异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进而掌握一定的化学学习方法,初步形成化学学习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初中化学兴趣入门
1、根据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完成元素符号的记忆与书写。

学生刚刚接触到化学学科,对化学学科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化学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简单易懂,几乎没有学习障碍。

可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每天给学生10/1、元素符号,要求第二天就完成记忆。

当然在给出元素符号时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每种元素符号后面都会有它的相关的有趣的信息帮助记忆也为以后的教学打下附笔。

例如,在给出元素名称及符号铜,铁,铝时这样讲到:我国最早利用的金属是铜,然后是铁,最后是铝。

但是你知道吗?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哦,那它为什么最后被利用呢?那是因为它的冶炼技术的问题,发现元素周期表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多有名气,你猜当时英国皇家学会给他的最高奖赏是什么吗?一只铝制的杯子!(学生哗然)但是目前铝及其铝合金普遍已经走入我们的生活,其轻便和不生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发现人体过多的摄入铝会影响身体健康,
把铝列入了食品污染源,铝制品不能直接与食品接触,所以我国的铁锅从那时候起远销国外了,铁锅不但无污染,还提供了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铁。

一两分钟讲演式的语言教学,学生听了,记了,增长知识了,也为以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三天后元素符号记完了,然后我又给了元素符号的两个顺序,一个是1—20号元素符号顺序,一个是金属活动顺序,要求学生记忆后默写出元素名称及符号。

通过这样强化记忆,达到减轻课题《元素》和《金属及金属材料》教学中的记忆难度。

2、学会课堂笔记,注重知识的理解。

在初三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补充一些课外的内容,或对学习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如果我们不作好课堂笔记,仅靠上课听听,是很难学好化学的。

课堂笔记要详略得当,应把老师讲课的重点,自己的难点,以及不明白的、未听懂的知识点及时的整理出来,要简单、清楚、快速、高效的把老师讲解题的思路、规律、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记下来,这样有利于课后的复习和问题的解决。

课上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

不过,在记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任何一个知识点只有真正的理解了,才容易掌握,才能学以致用,才算学会了,学习起来也就容易了。

因此在初学化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解,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一些内容,不要死记硬背,若学习中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内容一定要及时向老
师请教,及时解决,不要让问题成堆。

3、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精就是要突破重点,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

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

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一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的条件,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4、培养化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能力。

一旦现有的感觉信息与过去的信息或经验进行比较,就会产生理解,化学知识就会被同化于现有的结构中,变成系统化的知识。

尽管初三化学是一门新开设学科,但学习化学的现有知识结构已初步具备,这些知识结构除了语文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和数学的运算与推理能力外,还有小学自然课中学习的知识和自己生活实践中的一些化学常识。

当然,以后的化学知识也会被以前的化学知识同化。

知识同化的同时,只需找出知识结构中的差异,就可以掌握新的知识。

如果不能同化,学生就会
尝试改变现有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的学习材料,这一过程就是理解与记忆的过程,也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原子、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

一个学生现有的知识构成,决定了其理解水平的高低。

理解和记忆失调的学生,虽然能学到化学知识,但不能对化学知识进行理解和进行有意义的记忆,他们在整理、加工和思考化学知识方面出现了理解和记忆失调障碍,表现为对较为抽象的化学知识难以领会。

对于这类障碍学生,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将学生学习时遇到的难点加以分析,将其分解为更简单的、细小的、易理解的分项知识点,然后将这些分项知识点根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教授给学生,最后将这些分项知识合成完整的化学概念。

对于能够同化的新知识,教师可以选用比较教学法,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同化,对于不能同化的新知识,教师可以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和描述,将理解知识的起点降到他们能够达到的高度。

(作者单位:河北省肥乡县屯庄营中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