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使用性能基础
1、点蚀 2、缝隙腐蚀 3、晶间腐蚀 4、应力腐蚀
1、点蚀
1)特点 发生场所没有规律,一般情况下点蚀的深度要比其直 径大的多。 2)发生原理 介质中存在活性阴离子(CI-)时,阴离子吸附在金属 表面某些点上,使表面钝化膜发生破坏。 钢中存在缺陷、杂质和溶质等的不均一性,表面钝化 膜破坏后,在表面缺陷处显露基体金属,基体金属呈 活化态,发生腐蚀。
≤ 0.040
≤ 0.040 ≤ 0.045 ≤ 0.040
≤ 0.030
≤ 0.030 ≤ 0.030 ≤ 0.030
12.0 15.0
9.0 13.0 -
Cr % 1820 1618 1618
1618
1214 1719 10.5 11.7
其它 %
Mo 2.03.0 Mo 2.03.0
Ti 5xC% Ti 6xC%
≤ 1.00
≤ 1.00 ≤ 1.00 ≤ 1.00
Mn % ≤ 2.00 ≤ 1.00 ≤ 2.00
≤ 2.00
≤ 1.00 ≤ 2.00 ≤ 1.00
主要化学成分
P
S
%
%≤≤源自0.045 0.030≤
≤
0.040 0.030
≤
≤
0.045 0.030
Ni % 8.00 10.5
-
10.0 14.0
不锈钢的耐腐蚀原理
①加入合金元素Cr、Ni等提高基体金属的电极电位, 减少微电池的数量,可有效地提高钢的耐蚀性。
②在钢中加入合金元素使钢的表面形成结构致密、不 溶入腐蚀介质、电阻又高的保护膜,亦能显著提高钢 的耐蚀性。保护膜非常细密、柔软、稳定,成分主要 是Cr2O3,厚度1—6nm。
常见的不锈钢局部腐蚀
2)影响晶间腐蚀的因素
①铬元素含量增大,可以降低晶间腐蚀敏感性。 ②钛和铌与碳的亲和力强,可以避免铬与碳结合,从 而减少晶间贫铬区的产生。 ③碳、氮、磷、硅等元素的存在对材料耐晶间腐蚀都 是不利的。 ④热处理制度的影响,要避免在敏化温度区间停留时
间过长,造成铬的碳化物析出。
3)防止晶间腐蚀的途径
3)防止应力腐蚀的途径
①正确选用材料 避免使用对应力腐蚀敏感的材料。 ②合理设计 避免加工程度过大,残余应力大或应力集中。 ③注意使用条件 避免表面积存腐蚀介质,尤其是要避免氯离子的局部 浓缩 。
4、晶间腐蚀
1)腐蚀原理
敏化
不锈钢焊接加工过程中,在焊接热影响区内温度处于敏化
温度区间时,碳与基体中的铬形成碳化物Cr23C6,分布在 晶界上,使晶界成网状,基体中大量的铬集中到Cr23C6中, 由于焊接时间短,远处的铬来不及向这里扩散,造成焊缝
二、不锈钢特性
1.机械性能
钢种
SUS316L SUS321 SUS304
金属组织
奥氏体
EL
57
58
58
YS
260 255 290
机 TS
550 620 660
械 HV
142
159 166
性 埃值
12.1mm
能 深冲比
2.25
SUS304Cu
57 290 630 158
2.5
其它
SUS430 铁素体
5) 应变硬化指数(n)
应变硬化指数与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十分密切。 n值大,不仅能提高板料的局部应变能力,而且能使应 变分布趋于均匀化,提高板料成形时的总体成形极限。 通常认为,材料的应变硬化指数越大,抗破裂性越强, 尤其对胀形成形性能最有利。
n值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6) 塑性应变比 R 和材料的各向异性
明显下降,于是在相应的腐蚀环境中优先被腐蚀 。
SUS304的敏化温度范围450℃-850℃ SUS430的敏化温度范围850℃以上
敏化示意图
不锈钢焊接防范措施
①焊接规范要小于普碳钢,电流量约为低碳钢的80% ②尽可能使用较快的焊接速度 ③焊接时要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 ④材料的表面必修在焊接之前和焊接后进行清理
牺牲阳极防护法事例
2、缝隙腐蚀
1)特点 发生场所一般位于工件上的连接处。 2)发生原理 工件缝隙内有关物质的移动受到了阻滞,形成浓差电 池从而产生局部腐蚀。
缝隙腐蚀事例
3)影响缝隙腐蚀的因素
①几何形状的影响 几何形状是重要影响因素,间隙的深度宽度以及内外面 积比决定着氧气进入缝隙的程度、电位的变化。
②环境因素的影响 密闭系统中随着温度升高,缝隙腐蚀量增加;PH值减 少,缝隙腐蚀量增大;CI-离子浓度增大,缝隙腐蚀敏 感性升高。
4)防止缝隙腐蚀的途径
①选用耐缝隙腐蚀的材料 可选用含钼的不锈钢 ②合理的设计方案 尽量避免有缝隙的设计,或使缝隙尽量敞开。尽可能避免 采用金属与非金属的联接件。 ③增加液体流量 ,避免杂质沉积。
磁性
无
无
无
SUS304 (Cu)
无
SUS430 SUH409L
有
有
SUS420J2 有
淬火硬化性
无
无
无
无
有
无
有
加工硬化
=
<
>
>>
=
=
基体耐蚀
=
>
=
>
>
=
间隙腐蚀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耐 蚀
应力腐蚀
有(小) 有(小)
有
有
无
无
无
晶界腐蚀
无
无
有
有
有
无
有
时效开裂 有(小) 有(小) 有
有
无
无
无
焊接性
=
=
=
>
=
>
热膨胀
点蚀零件图
3)影响点蚀的因素
①环境因素 点蚀通常发生在含有卤素阴离子的溶液中;溶液静止状 态比流动状态容易发生点腐蚀;溶液的PH值增加,点腐 蚀倾向会显著的减少;升高温度会加剧点腐蚀。 ②合金元素的影响 添加钼元素能使钝化膜更致密牢固 铬含量增加可提高钢的钝化膜修复能力 ③冷轧工艺的影响 适当的固溶处理可以预防碳化物析出,减少点蚀的发生 数目;光滑的表面比粗糙的表面更不容易发生腐蚀。
区域基体局部贫铬,难以钝化,耐蚀性明显下降,于是在
相应的腐蚀环境中优先被腐蚀 。
SUS304的敏化温度范围450℃-850℃
SUS430的敏化温度范围是850℃以上
晶间腐蚀现象与原理
受到这种腐蚀破坏的零件,有时候外表仍是光亮完好 的,但由于晶粒之间的结合力丧失,材料的强度已基 本丧失,严重的会丧失金属声音,轻击会成为粉末。
3) 屈强比(σ0.2/σb)
屈强比对材料冲压成形性能影响较大。 屈强比小,板料由屈服到破裂的塑性变形阶段 长,有利于冲压成形。 一般来讲,较小的屈强比对板料在各种成形工
艺中的抗破裂性都有利。
4) 延伸率
δ=(L-L0)/L0 X 100% 材料从发生塑性变形到断裂的总的伸长能力,延伸率 大,板料允许的塑性变形程度大,抗破裂性较好,对 拉深、弯曲、胀形都有利。
=
=
=
>
=
=
三、不锈钢的使用性能
(一) 焊接性能 (二) 耐腐蚀性能 (三) 冲压性能
(一)焊接性能
典型不锈钢的物理常数
电阻系数
钢种
组织 (20℃)
μΩ/cm
304
A
72
321
A
72
316
A
74
430
F
60
420
M
57
低碳钢
17
导热系数 (100℃)
0.050 0.052 0.050 0.062 0.059 0.144
不锈钢使用性能基础
不锈钢性能
一、不锈钢的定义和种类 二、常见不锈钢的基本特性 三、不锈钢的三大使用性能
(一) 焊接性能 (二) 耐腐蚀性能 (三) 冲压性能
一、不锈钢的定义和种类
冶金学定义 含铬量大于12%,并且以耐腐蚀为主要使用性能的铁基 合金。 分类方法 按组织区分不锈钢的种类主要有: 奥氏体不锈钢 - SUS304 SUS316 SUS316L 无磁性, 加工硬化明显,冷加工变形后带有磁性 铁素体不锈钢 - SUS430 SUH409L 铁素体,有磁性, 加工硬化不明显 马氏体不锈钢- SUS420J2 出厂时为铁素体,有磁性 双相不锈钢(奥氏体、铁素体)
主要机械性能
YS TS EL HV
N/mm2
%
HV
≥≥≥≤
205 520 40 200
≥≥≥≤
205 450 22 200
≥≥≥≤
205 520 40 200
≥≥≥≤ 175 480 40 200
≥≥≥≤ 225 540 18 247 ≥≥≥≤ 205 520 40 200 ≥≥≥≤ 195 360 25 170
(二)耐腐蚀性能
不锈钢只是耐腐蚀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不锈,到目 前为止没有发明在任何条件下均不腐蚀的钢。因此具 体的钢种是适应具体的使用环境的。
腐蚀分类:金属腐蚀的形式有多种分类方法: ①按作用的性质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②按腐蚀形态可分为一般(全面、均匀)腐蚀和局部 腐蚀。常见的局部腐蚀有晶间腐蚀、点蚀、缝隙腐蚀、 应力腐蚀等。
向收缩时不容易起皱,流动性好,有利于板料 的拉深成形性能。
JISG4305-1999标准对成分和机械性能的规定值
JISG4305-1999 标准对成分和机械性能的规定值
钢种 304 430 316
316L 420J2 321 409L
C % ≤ 0.08 ≤ 0.12 ≤ 0.08
≤ 0.03
0.26 0.40 ≤ 0.08 ≤ 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