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低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降低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降低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作者:张宏云
来源:《早期教育(教师版)》2010年第09期
分离焦虑是新入园幼儿表现出来的特殊情绪,也是幼儿园在新生管理中的一大难点。

本文从操作层面上分析了当前幼儿园在降低幼儿入园分离焦虑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问题之一]个别特殊的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哭闹,教师组织集体活动时常受影响。

误区:在集体活动中特殊幼儿的情绪会慢慢改变。

对策:个别对待。

暂离集体。

新生入园一段时间后,偶尔会有个别幼儿情绪仍不稳定。

这时班级应安排专人,在卧室等能看到集体活动的地方陪护这些特殊幼儿。

这样既能使班级活动正常进行,又能使他们看到集体活动中小朋友愉快的情景,诱发他们参加集体活动的意识。

[问题之二]家长出现分离焦虑,有的幼儿爷爷奶奶以及父母一起来送幼儿入园。

送完后不及时离开,在幼儿活动室逗留或陪护。

误区:家长的分离焦虑幼儿园不需要管,家长的陪护可以减轻幼儿的入园分离焦虑情绪。

对策:建立家长对教师的信任,消除家长的分离焦虑。

一般来说,家长在幼儿园陪护时间越长,幼儿对家长的依恋就越强烈,幼儿的情绪稳定工作难度也就越大。

为此,班级教师让家长明确这样一个事实:家长的分离焦虑和不恰当行为反而会增强孩子对幼儿园的不适应感。

幼儿园对家长的分离焦虑应予以重视,教师要用自己耐心细致的工作建立起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缓解家长心中的焦虑。

幼儿入园后,教师要尽快熟悉并叫出幼儿的名字,消除陌生感,使幼儿亲近老师、同伴。

幼儿入园一周后,班级可以组织召开家长会,向家长汇报一周情况,并向有分离焦虑的家长提出今后行为上的要求,以配合幼儿园开展幼儿情绪稳定工作。

[问题之三]班级2个教师,1个保育员,组织新生一日活动十分困难,手忙脚乱。

误区:新生入园后1周~2周内不能进行活动是正常的:新生的情绪稳定工作是班级的事。

对策:全员参与。

统筹安排。

园长要整合幼儿园的人力资源,有计划地安排好稳定新生情绪的工作。

根据幼儿园的情况。

增加小班的保教人员,特别是开学后前两周,每班不少于3教2保。

班级3教2保须做到人员定点定位,分工明确。

如:明确一个教师接待家长,做好与家
长的交接幼儿工作,并做好幼儿来园登记;一个教师组织活动,一个教师协助:2名保育员负责照顾个别情绪不稳定的幼儿。

这样既可确保幼儿的安全。

又可确保一日活动的正常开展。

[问题之四]将幼儿关在活动室中,强行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

误区:将幼儿关在活动室既可以避免幼儿逃离幼儿园,又可以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

对策:组织游戏活动。

让幼儿喜欢幼儿园。

根据情绪不稳定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可设计一些新颖的游戏活动,吸引他们主动参加。

有趣的游戏活动不仅能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还可以消除幼儿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

[问题之五]家长为不让孩子哭闹,三天两头不送孩子来园。

导致孩子每次来园都哭闹不止。

误区:满足幼儿不愿去幼儿园的意愿,可以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