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商品结构的比较(修改版)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商品结构的比较(修改版)

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商品结构的比较一、引言公元前14——15世纪,我国就开始了对外贸易,始于秦代兴于汉代。

汉代两条丝绸之路更是促进了中国与西方政治文化的交流。

而中国封建时期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外贸易规模小,多为朝贡贸易,其目的旨在宣扬国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外贸易体制逐渐健全,尤其是在加入了WTO之后,对外贸易更是高速发展,贸易顺差连连攀升,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的贸易大国,更有了“世界工厂”之称。

然而,我国是否已是贸易强国?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比重的升高,对外依存度的增加,我国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汇率升值压力增大,贸易摩擦纷争增多等。

我们要如何应对这些发达国家巧立的名目?仅仅关注我国的出口额是否科学?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存在着哪些不足?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而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外需大量下降,对外贸易发展缓慢,这使许多专家学者都意识到我国最关键的就是产业结构升级与贸易结构的优化,我们不能单纯只强调保增长,同时也要调整结构。

从贸易商品结构来看,中国货物贸易发展迅速,服务贸易发展滞后;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仍然较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从事的都是效益低,贸易利益少,附加值低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违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因此,我国应加快转变商品结构,实现贸易结构优化。

二、中国商品结构变化一国的出口总是偏重于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依赖于其资源禀赋。

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国家,资本和技术并不具有优势,只能依赖于对初级产品的出口推动其生产的发展。

因此,出口产品结构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工业制成品在出楼商品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程度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品出口总值在1995年仅1488亿美元,而2011年增加到18986亿美元,增长了近13倍。

同时出口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出口商品逐渐从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为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

贸易方式中,加工出口的比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态势,由1995年的49.5%上升为1999年的56.9%,又逐渐下降到2010年的44.0%。

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出口中初级产品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稳定上升。

如下图所示:(资料来源:《中国对外贸易概论》教材表格)对商品出口结构而言,虽然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出口中纺织品、化工产品、金属冶炼及压延品、通用专用设备、电气机械、电子设备的比重都较高,2002和2007年均在5%以上,但地区间出口结构仍存在差异。

如2007年中国对日本纺织、视频、电气机械的出口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但金属制品、电子设备的出口比重明显低于其他地区。

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让国人引以为傲的发展成就,在制造业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贡献了重要力量。

但在近几年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民工荒,第三世界国家利用廉价劳动力资源复制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欧美等国家一轮又一轮针对中国制造业商品的贸易制裁等。

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都强调:要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在坚持减少能源资源消耗,提高效益的基础上,推动外贸发展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

三、中美双边贸易发展状况及出口商品结构比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世界上国土面积排名第三,同时也拥有着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消费市场广阔。

从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正在朝着以高附加值、技术含量高的高级制成品为主的方向发展,出口结构得到了优化。

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拥有93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世界排名第四,同时有着3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为124866254百万美元,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1772724百万美元)的7倍。

美国产品贸易除1973、1975年外,从1971年起,30多年来连年逆差而且逆差额逐年扩大,1971年出口额为672亿美元,进口额为727亿美元,逆差额为55亿美元;2003年出口额为10186亿美元,进口额为15079亿美元,逆差额达4894亿美元。

美国的出品商品结构几十年来都是以工业制成品尤其是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价值产品为主。

在出口贸易中,宇航、信息、通讯及电子构成了美国出口的主要部分;出口的初级产品中占前列的是食品,达7.9%(2001)年。

美国的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国(2011年数据):(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国别报告)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出口额是最高的,加拿大位于美国的北部,墨西哥位于美国南部,美国分别与这两个国家都有接壤,而且,三个国家组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国家,墨西哥是发展中国家,美加两国具有技术和资本优势,而墨西哥具有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三个国家优势可以互补。

中国在美国主要贸易伙伴国中排名第三,除了加拿大和墨西哥,中国是美国最主要的出口贸易伙伴国。

对华贸易在美国货物贸易中的比重一路攀升,从1979年的0.6%上升到2009年的11.43%。

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几乎是一年提升一个百分点。

从总体上看,中国在美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稳步上升。

下图为美国对中国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比重:美国出口商品结构(2004年数据):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美国贸易结构水平属典型的水平分工型,这种结构的基本特征是由于国际分工高度化和跨国公司生产国际化,制成品在出口和进口中均占很大比重。

美国对外出口以资本密集型高附加值的货物为主。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2006年):(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由上图所示,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商品得到了结构改善,但仍以传统大宗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与美国相比,出口商品结构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

下图为我国1994年-2005年工业制成品出口构成:从大类商品来看,我国出口的初级产品比重不断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稳步上升。

2001年二者的比重分别为9.89%和90.11%,首次进入10:90的状态。

从具体商品分来来看,在1985年之前,机械和运输设备的出口只占很小的份额,在6%之下;而食品及活动物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出口占很大份额,总比例在35%以上。

1985年以后,机械和运输设备的出口大幅增长,自1985年的2.82%上升到2002年的41.51%,超过了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的出口。

机械和运输设备的出口不仅比重最大,而且增长最快,2001——2005年在全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增加了11%,成为了外贸活动中最活跃的部门,也是我国近年来外贸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化学及相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和杂项制品的出口保持稳步增长,但比重略有下降。

我国传统大宗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稳定增长,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997年的32.5%和8.9%分别上升到2002年的50.2%和20.5%。

到2007年,我国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发展远远快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贸易顺差达1937亿美元,已经非常接近劳动密集型产品对中国贸易的贡献。

就技术密集型产品而言,以计算机与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机电产品从2002年起发展十分迅速,2002—2007年出口增速分别为32%、45%、42%、32%、29%、28%,并且在2006年一举改变我国高新技术产品逆差的局面,转为顺差,顺差额达342亿美元,占我国对外贸易逆差总额的比例以提高至30.7%,显示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过去我国长时间仅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的格局在近几年之内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资本密集型行业已经迅速成长为我国比较优势行业。

四、中美服务贸易比较20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经贸关系中还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领域。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组织的多轮谈判都还没有考虑到要涉及这一议题。

只是在这以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潜力和重要性才开始为人们所重视。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贸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970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只有710亿美元,而到1980年则猛增至3830亿美元,10年间增长5倍多。

1980年以后,国际服务贸易依然保持着迅速增长的势头,年平均增长率约5%,是同期国际货物贸易年平均增长率2.5%的两倍。

到1993年,世界服务贸易额达到10300亿美元,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超过1/4。

人们预计,随着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实施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正式运行,各国将进一步开放服务市场,服务贸易也会随之进一步发展,到本世纪末将会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

对中美两国而言,服务贸易都是两国贸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两国经济、贸易、投资和就业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美国经济已经高度服务化,服务业具有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而中国的经济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高端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较弱。

长期以来,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均处于顺差,构成了双边经常项目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美经济互补性强,双边贸易投资具有巨大潜力。

下表为2010年世界主要服务贸易国家的进出口及差额情况:单位:亿美元由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是世界上服务贸易最大的进出口国,也是世界服务贸易盈余的最大国家,服务贸易顺差,显示出了巨大的服务贸易优势。

而中国的服务贸易相对薄弱,规模较小,特别是在高附加值服务贸易领域缺乏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逆差。

中国的服务业相对于制造业和发达国家来说发展滞后,对外贸易规模仍不大。

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打到3624亿美元,其中服务出口1702亿美元,服务进口1922亿美元,逆差220亿美元。

中国服务贸易总额是全球服务贸易总额71666亿美元的5%;中国的服务出口是全球服务出口36639亿美元的4.6%;服务进口时全球服务进口35027亿美元的5.5%。

中国服务贸易规模排世界第四位,其中,服务出口规模排世界第三位,服务出口排世界第四位。

中国的服务贸易状况类似于德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中的制造业强国,其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稍逊于其他列强。

从规模上看,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与美国服务贸易规模绝对值相差5104亿美元,其中服务出口相差3447亿美元,服务进口相差1657亿美元,而服务贸易差额上美国取得了1570亿美元的顺差,中国却有220亿美元逆差。

在服务贸易上,中国与美国的差距非常大,尤其在服务出口能力上,中国仅是美国的三分之一。

下图为中国2000-2009年服务进出口增长趋势:(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进入21世纪,中国服务进出口基本保持同步、快速增长的势头,不过,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