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目录1.审计人员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 (3)1.1 审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失范 (3)1.2审计人员受利益驱使,导致行业混乱 (3)2.审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分析 (4)2.1 法律与现实仍存在差距 (4)2.2 审计人员的素质总体偏低 (4)2.3 审计失信成本低 (5)3.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提升的必要性 (6)3.1 审计工作自身的内在要求 (6)3.2 社会公众的期望 (6)3.3 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7)4.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提升的措施 (7)4.1 完善审计法规制度 (7)4.2 强化审计监督,内外部监控共同发生功效 (7)4.3 增大奖惩力度,发挥机制的激励作用 (7)4.4 加强审计人员的道德继续教育 (8)4.5 提高审计队伍素质 (8)摘要: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为指导审计人员在从事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的地位、公正的态度和约束自己行为而制订的一整套职业道德规范。

它是对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行为的约束,也是国家对社会经济和个人资产的保护。

这几年,国家的审计理论和审计理念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问题也随之暴露。

审计人员道德失范的行为时有发生,审计部门的公信力遭受质疑,整个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道德危机,这不仅扰乱了整体经济工作的秩序,更阻碍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前进脚步。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审计行业的发展及现实社会问题,分析审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现状,重新思考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的职业道德,希望能对国际审计做出一份贡献。

关键词:社会责任; 社会经济;公众利益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1、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问题1.1 审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失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从《审计法》看出,国家一方面做出了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的规定,另一方面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也要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然而,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每日在快节奏、高消费的钢筋水泥森林里穿行,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生活使得不少国人迷失了方向,狂热地追求个人利益。

其中,便不乏审计工作者。

由于对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不清,从而在审计活动中不能抵御利益诱而出现了道德缺失。

这不仅会损害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还会破坏审计行业风气。

损害审计信誉。

因此,当前的经济社会迫切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

1.2审计人员受利益驱使,导致行业混乱近十年来,随着银广夏事件、兰州三毛派神事件、康赛集团事件的接连发生,计师审计使有关审计部门成为了社会的新焦点。

广大民众显然表现出对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不信任,使审计行业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在众多事件的冲击下,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亟需一次彻底的涅槃现阶段在我国,审计活动在社会经济领域各个层面都有涉及,审计人员出具的“独立、公平、公正”审计报告对社会经济愈发重要。

审计行业特别是会计行业发展混乱不堪,同行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他们为了竞争,甚至丢掉了本该遵守的行业规定。

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同上市公司暗中勾结,为上市公司做虚假的财务报告。

既满足了自身的利益,也满足了上市公司的要求。

可是离开了“公平、公正”的财务报告,投资者还敢投资吗?在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保证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竞争。

如果一个会计师事务想取得成功,必须遵守“独立、公平、公正”的职业道德,而不是牺牲职业道德,获取不正当利益。

2、审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的成因分析2.1 法律与现实仍存在差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五条规定: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但是在目前国内的审计体制下,审计独立性尚无法彻底实现。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国家虽然就审计得独立性这一问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但是在事迹审计活动中,各个层面的审计工作者都会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和干扰,从而使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不真实,最终严重动摇了审计的权威性。

2.2 审计人员的素质总体偏低中国有着5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人们受到长期封建经济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又受到社会和资本的困扰。

因此,我国审计人员素质总体偏低,并且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速度,也远远赶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速度。

目前,我国审计人员的素质偏低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2.2.1 法律意识不强我国于1978年迎来了改革开放,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审计工作愈发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陆续出台了《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有法可依,按章办事。

然而,有些审计人员不愿认真学习新的法律法规仍然按照以前的方式,不依法进行审计工作,从而给国家、给社会、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有例为证:我们不时从新闻中可以看到某某注册会计师明知道某公司财务着急,可仍然出具审计报告。

这种现象,给社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造成国家资产的流失,对会计行业蒙受羞辱,也给自身造成麻烦。

2.2.2敬业精神缺乏我们所说的敬业精神是指审计工作者充分明白审计工作对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保持“独立、公平、公正”的态度努力为祖国和审计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审计人员往往以自己的经验及主观感受作为审计依据,并体现在审计活动中。

审计人员如果没有形成敬业观念,无视国际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相关公司同流合污,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这不仅令各方蒙受经济损失,而且会让公众对审计行业失去信心,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不利于审计的发展。

2.3 审计失信成本低人们审计道德缺失本质上体现在审计活动中失信于人的行为。

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是否遵守职业道德,主要看付出的代价是否够高。

虽然这种行为可能被发现,但是如果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愿意接受不法收入与他所承担的风险相匹配,并且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由不遵守审计职业道德取得的效果超过诚信效用的临界点,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会抛弃审计职业道德而选择失信。

在出现失信的情况后,法院及相关监督部门虽然会做出相应的处罚决定,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也会承担法律责任。

但是,我国历史上的审计舞弊案大多呈现出一种"重行政,重刑事,轻民事”的状态。

也即是说,如果某个公司或者承担该公司审计工作的机构或是人员一旦暴露出其审计造假的恶劣行径,一般只采取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监管,只采用行政手段予以惩戒,而不加强市场的自律,甚至有些监管机构为了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和发展,只对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进行处罚,以极小的代价代替了巨大的经济赔偿。

失信成本的降低,导致了守信者无法得到应有的保护和支持,而失信者却获利良多,更加肆无忌惮,有恃无恐。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深受怀疑。

3、如何对审计人员的道德进行提升3.1 审计工作自身的内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机构及金融组织、企、事业单位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通过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来判明被审计单位的资料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因此,审计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其所作的结论,直接关系到各单位或组织机构的的经济利益, 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

所以审计人员不但应该对被审计的单位的经济活动以及相关资料依法审计外还必须拥有与其职能相匹配的的职业道德和操守。

3.2 社会给与的期待审计人员在公众的眼里具有独特的地位,他们往往会被人看作是正义的化身,他们应当揭露舞弊,为民造福。

但就在过去20年中,不少公司高层的违法乱纪的经济行为已经让社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带来不小的信任危机。

那些违反职业道德的审计人员所产生的后果,已经有很多案例,给投资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美国世界通信公司是全球电信业巨头、美国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它于2002年被发现财务造假,短短三年资产从1153亿美元跌至10亿美元,17000名员工被辞退,世界通信前首席执行长艾伯斯被迫辞职。

由此看来公众给与审计人员不小的期待,那遵守职业道德就是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3.3 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被誉为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和道德经济。

因为作为竞争经济,它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我们不但需要法律进行约束,而且还需要审计人员进行公正公平的审计。

然而,在实际经营生产活动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泄露审计人员出具虚假的审计,泄露商业机密,一个账本审计出不同的报告。

审计职业道德的缺失是造成这些现象的重要原因。

自2001年我国加入WTO组织以后,我国市场经济变得更加沉稳,因此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变得更加重要。

有了他们才能建立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

因此,我们想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就必须重视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4、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提升的措施4.1 完善审计法规制度建设任何人都是有惰性的。

因此国家用强大的法律、法非来约束那些由惰性产生的自由散漫的现象的发生。

只有对审计法规进行不断地完善,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依法办事。

要想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观念就应当积极宣传审计法,并加大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为审计人员创造良好的法制条件。

国家各级审计部门必须要及时制定相关的条例并实施,从而保证审计人员以及助审人员能够客观、公正、独立的开展各项审计业务;使各不相同的法律条文能够相互衔接,明确相关责任,保护各种合法权益,提高审计的地位,并且严厉打击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制定并推行审计人员必须的遵守的道德标准,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以及相应的奖惩措施等。

4.2 加强对审计的没外部监控首先,我们要加强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就必须完善内部审计控制制度。

通过加强对审计管理,审计质量管理,审计工作流程等工作的控制,从而实现对审计人员审计流程的监管和控制。

其次,社会监督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审计人员应当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

只要审计部门在进行业务活动被审计方以及整个社会的监管就有权对其进行监督。

通过社会的广泛监督,可以让那些不遵守审计职业道德的人和事原形毕露,让他们暴露在阳光下接受社会舆论的谴责,有些情节严重者应当依法予以处罚。

4.3 以增大奖惩力度来发挥激励作用必要的自律机制和完善的监督管理以及追究责任的机制是提高审计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

为了使奖惩机制更加健全,就必须制定相应的考核监督制度,引进相关的惩奖体制。

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创造一种和谐的竞争环境,从而把审计人员引入遵纪守法的正规上。

要大力表彰遵守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人员和事迹,用正能量去引导更多的人去遵守职业道德;对违反审计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审计人员要惩戒,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情节严重者要坚决予以严重的处罚,以儆效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