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及正常值收集资料

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及正常值收集资料

心室大小:左室: 男性≤55mm 女性≤50mm 右室≤20mm(成人,不分性别)
射血分数:EF 50-75%
测量
儿童:
年龄(岁) 左室(mm) 右室(mm)
0
16-18
8-14
1-3
20-32
8-18
4-6
22-36
8-18
7-10
24-40
8-18
11-14
28-44
8-18
右心房的测量:
③二尖瓣叶曲线(2b区)
实际是二尖瓣前后叶曲线,前 叶上述已讲过。
▲后叶活动曲线:
★开放曲线:舒张期,瓣 口开放,后叶与前叶分开, 同样形成双峰,但方向上与 前叶相反,幅度较小,呈 “W”。分别称为A'峰和 E'峰 ★关闭曲线:收缩期,后 叶与前叶合拢,共同形成曲 线上的CD段
二尖瓣叶曲线;
开放曲线: 前叶呈“M” 型,后叶呈 “W”型
A.两条同步运动的曲线
•主动脉根部前壁曲线 (右室流出道后壁和主动脉前壁组成)
•主动脉根部后壁曲线 (主动脉后壁和左房前壁组成)
B.主动脉瓣开放、关闭曲线
(上线为右冠瓣 ,下线为无冠瓣)
六边形合型.
呈一字形
2.二尖瓣前叶波群区(3区)
2.二尖瓣前叶波群区(3区) 取样线放置位置:二尖瓣前 叶瓣上。
右房横径 ≤40mm (不分性别)
⑦肺动脉瓣波群(心底短轴切面)
通常为后瓣曲线。收缩期肺动脉瓣开放, 曲线向后。舒张期肺动脉瓣关闭,曲线向 前。
M超声心动图测量与正常值
心脏正常解剖与标准切面模式图
二.M型超声心动图
一.B型超声心动图 二.M型超声心动图 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二.M型超声心动图
(moton mode) (曲线图)
图形意义:
示波屏у轴代表界面位置深浅, 及其运动的幅度。
示波屏χ轴为扫描时间基线。
1.心底波群区(4区) 取样线放置位置:主动脉瓣上。
关闭曲线: 前后叶共同 形成“一” 字形
④心室波群(2a区)
声波依次经过:右 室前壁、右室腔、 室间隔、左室腔 (及其腱索)、左 室后壁。左右心室 的大小及室壁的厚 度等均在此测量。
正常值:
室壁厚度:右室前壁厚度≤ 4mm 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均为(6)8-11 mm 室间隔增厚率:30%-60%
重点观察二尖瓣前叶曲线 (二尖瓣前叶开放与关闭曲 线)。
CD段:二尖瓣关闭=心室的收缩期 + 等长舒张期
DC段:二尖瓣开放= E峰(心室舒张早期)+A峰 (心室舒张晚期)(心房收缩期)
正常值: 左室流出道的宽度:男性 21-38mm 女性 21-32mm EPSS:<8mm
▲ 二尖瓣前叶曲线:
Hale Waihona Puke ★二尖瓣开放线正常人呈双峰——A峰、E峰
E峰:二尖瓣前叶曲线上升之最高峰。 位于心电图T波之后,相当于心室舒 张所致的心室快速被动充盈期。
E峰升支的产生机理:是等长舒张期 后,左室扩张,左室内压力迅速下 降,当左室内压力低于左房时,左 房内血液立即推开二尖瓣,二尖瓣 迅速前移,血液向左室关注。
E峰降支的产生机理:左房内大部血 流(约占心房血量的70%)迅速排 入左室,心房内压下降,左室压上 升,推动二尖瓣向左房侧移动,同 时二尖瓣叶被进入左室的血流漂起, 使二尖瓣处于半关闭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