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唐德斯(F.C.Donders)的减法反应时实验中,A、B、C三种反应时分别代表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它们的关系为( D )。
[统考2008研]
A.RTB>RTA>RTC B.RTC>RTB>RTA C.RTC>RTA>RTB D.RTB>RTC>RTA
2.斯腾伯格(S.Sternberg)揭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方式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A )。
[统考2007研]
A.加法反应时法B.减法反应时法
C.简单反应时法D.选择反应时法
3.Theios(1973)的研究中,呈现的是视觉刺激,每次出现一个数字,被试的任务相当简单,只需对某一特定的数字作反应,而对其他数字不作反应,特定数字在一系列刺激呈现中出现的概率是20%~80%,研究结果发现,反应时并不随着刺激呈现概率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他得出结论,刺激呈现概率不影响反应时。
对于此研究的看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D )。
A.研究结论正确,因为对不同概率刺激的反应时是很稳定的
B.研究结论不正确,反应时与错误率都是很稳定的
C.结论正确,因为数据中存在速度—准确率权衡现象
D.结论不正确,因为当反应时保持稳定时,准确率会随着刺激呈现概率的变化而变化4.具有多个刺激和多个反应的是( C )。
A.单被试设计B.辨别反应时C.选择反应时D.简单反应时
5.唐德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三类,即A、B、C三种反应。
其中A反应时也称( A )。
A.基线时间B.准备时间C.选择反应D.辨别反应
6.Posner等人应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 B )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A.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B.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
C.听觉编码和语义编码D.图像编码和声音编码
7.Sternberg认为,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 A )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
A.系列B.同时C.个别D.独立
8.如在一个实验中,对红光信号灯按A键,对绿光信号灯按B键,对蓝光信号灯按C键,对白光信号灯按D键,共四个刺激和四个对应的反应,那么记录到的反应时是( B )。
A.简单反应时B.选择反应时C.辨别反应时D.复杂反应时
9.斯腾伯格曾借助(B )揭示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A.减法法B.加因素法C.开窗实验D.内隐联想测验
10. 11.开窗实验可由汉米尔顿(Hamilton,1977)和霍克基(Hockey,1981)的字母转换实验为例加以说明,在该实验中,如果看到“U+4”被试的反应应该为( A )。
A.Y B.W C.T D.S
11. 在点到你的名字前,在餐厅排队等候是( C )的一个例子。
A.唐德斯A反应B.唐德斯B反应C.唐德斯C反应D.简单反应
12、反应时测量技术最早起源于(A):
A、天文观测中的人“差别方程”
B、解剖生理学
C、物理学
D、化学
13.A、B、C反应时的基本假设是(A):
A、不同的反应加工过程是相互独立的
B、不同的反应加工过程是相互关联的
C、不同加工过程可以独立也可以相关
D、以上的答案都不是
14.制作感觉比率量表的直接方法是( C )。
A.对偶比较法B.差别阈限法C.数量估计法D.等级排列法
15.由于实验本身刺激呈现的规律性,使得被试对刺激是否达到阈限值提前做出反应而产生的误差是( B )。
A.习惯误差B.期望误差C.练习误差D.疲劳误差
16.认为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的心理学家是( A )。
A.史蒂文斯B.费希纳C.韦伯D.冯特
17.用极限法测定差别阈限时,在每次渐增系列实验中,其阈限的下限值应取( D )。
A.第一次非正到正的对应值B.第一次非负到负的对应值
C.最后一次正到非正的对应值D.最后一次负到非负的对应值
18.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其他条件不变,只大幅提高对被试击中目标的奖励,则可推测( B )。
A.β增大,d’增大B.β减小,d’不变
C.β增大,d’减小D.两者均不变
19.在汤里放1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尝起来刚好有差异,需要增加2克盐。
根据韦伯定律,如果最初放20克盐,要使汤的咸味刚好有变化,则需要加盐( B )。
A.2克B.4克C.6克D.8克
20.在感觉阈限测定中,标准刺激由主试呈现,随后由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其与标准刺激相等。
这种方法是( B )。
A.恒定刺激法B.平均差误法C.最小变化法D.系列探索法
21.根据信号检测论,虚报发生在( C )。
A.当信号+噪音分布中的信号超过反应标准时
B.当噪音分布的干扰没有超过反应标准时
C.当噪音分布的干扰超过了反应标准时
D.当信号+噪音分布中的信号没有超过反应标准时
22.阈限的上限和下限的差被称为( A )。
A.不肯定间距B.差别阈限C.强度估计D.绝对阈限
23.对偶比较法中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 A )。
A.n(n-1)/2 B.n C.n-1 D.n(n-1)
26.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如果击中率的纵轴值为0.11,虚报率的纵轴值为0.33.则该实验中的β值为( C )。
A.-0.22 B.0.22 C.0.33 D.3.00
27. 阈限的上限和下限的平均数被称为( B )。
A.差别阈限B.主观相等点C.强度估计D.不肯定间距
28.SN分布的平均数与N分布的平均数的关系是( A )。
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确定
29. 接收者操作特性曲线就是以( B )为横轴。
A.击中概率B.虚惊概率C.漏报概率D.正确否定概率
30.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继时呈现的,这时需要平衡的误差是(D)。
A.空间误差B.期望误差C.动作误差D.时间误差
31.( A )是一种用来估计阈限值的程序。
A.极限法B.名称量表C.等距量表D.绝对阈限
二、多项选择题
1.采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感觉阈限时,容易产生的误差有(A B C )。
A.习惯误差B.疲劳误差C.练习误差D.空间误差
2.噪音分布与信号加噪音分布的分离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A B C )。
A.噪音的强度B.信号的强度C.被试者感受性D.被试者反应偏好3.ROC曲线能反映出(A C D )。
A.信号的先定概率对报准率和虚报率的影响B.同一观察者不同的感受性C.信号检测标准变化时报准率与虚报率的变化D.不同观察者的敏感性指标
4.制作顺序量表(等级量表)的方法有(C D )。
A.差别阈限法B.数量估计法C.等级排列法D.对偶比较法
5.恒定刺激法的变式有(A B )。
A.分组法B.单一刺激法C.极限法D.最小可觉差法
6.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为了防止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大量发烧病人都被当作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人隔离,此时(A C )。
A.击中率增加B.击中率减少C.虚报率增加D.虚报率减少
7.根据信号检测论,影响反应偏向的因素包括(A B C )。
A.信号的频率B.虚报的惩罚C.击中的奖励D.噪音的概率
8.计算恒定刺激法实验结果的方法有(A B D )。
A.直线内插法B.最小二乘法C.差别阈限法D.平均Z分数法
三、名词解释
1、实验者效应P83
2、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P139
3、速度—准确性权衡P152
四、简答
1.简述阈限种类及其操作定义。
P100
2.简述信号检测论实验“有无法”和“评价法”各自的特点。
3.简述反应时间加法技术的实验逻辑。
P162
4.分析三种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