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专题》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全校公共课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 2 开课学期:理工科第3学期,文科第4学期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先修课程:各本科专业基础课程后续课程: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大纲执笔人:张孝进参加人:赵自云、洪永稳、胡翠莉、秦然然、冯韵、朱宏胜、周涛、杨瑾、贾芳芳、王相飞等审核人:沈昌明、潘定武编写时间: 2012 年 8 月编写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2 )年版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黄山学院校本特色课程。
选用的教材是由黄山学院教研人员自主编写出版的安徽省高等学校“十一五”省级规划教材——《徽州文化十二讲》。
本课程选取了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徽州的地理与社会、徽州村落、徽州宗族、徽商、徽州教育、徽州学术、徽州杰出历史人物、徽州科技与工艺、徽州艺术、徽派建筑、徽州文书等十二个关节点来梳理徽州文化,来构筑徽州文化体系,具有系统性、普及性与创新性特点。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开设,是我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打造黄山学院自身的品牌具有相当大的价值。
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在校大学生了解徽文化、宣传徽文化和研究徽文化,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徽州文化的基本知识,引发对徽州文化的兴趣,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处的地域社会环境特点,接受地域文化的熏陶,最终达到在地域文化知识环境里,潜移默化地实现综合发展,并为从事相关徽州文化课题的学术研究及毕业后的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学生本课程,学生应该掌物的主要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学习,能够把握徽州文化的整体特色和发展脉络,熟悉徽州文化的一些主要项目,并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正确认识和评判徽州文化现象,并写出一篇合格的徽州文化小论文或调研报告。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学习本课程的前提条件是学习本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徽州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各专业基础课程的特定体现。
同时本课程与《中国文化概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后者是理论基础,前者是具体化和典型化的产物。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第一讲】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共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认识和了解徽州文化的性质与徽州学的形成过程,把握徽州文化六个重要发展阶段及各阶段呈现的重要特征;(2)理解和把握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各自的特点,掌握徽州文化与徽州学之间的关系;(3)理解和掌握徽州文化的成因以及徽州学的学科性质;(4)理解和把握徽州文化的价值与定位。
2、教学内容:(1)徽州文化的性质与特点(2)徽州文化的发展阶段与成因(3)徽州学的形成与特点(4)徽州文化的价值与地位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①理解和把握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各自的特点;②掌握徽州文化与徽州学之间的关系;③理解和掌握徽州文化的成因以及徽州学的学科性质;(2)难点:理解和掌握徽州文化的性质与成因,把握徽州文化的价值与地位。
4、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名词解释:①徽州文化——指起于宋而至于清兼及过去与现在的以徽州本土和本土以外的徽州人所创造的以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为主体的既有区域性又有普遍性的典型文化。
②徽州学——“徽学”与“徽州学”的内涵相互统一,它们的研究对象是通过徽州文书、文献和文物遗存,研究历史上的徽州人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具有典型意义和鲜明特征的徽州区域社会及历史文化的一门新兴学科。
(2)请简述徽州文化的特点与成因。
答案要点:特点:①丰富性:遗存丰富、内容丰富、学科众多;②独特性:从经济角度看,徽州在传统农业之外,还有闻名遐迩的商业;从社会角度看,徽州是一个宗族社会,传承了中原地区消失了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族实态;从文化角度看,徽州理学昌盛,有“东南邹鲁”之称。
成因:①中原文化的深厚积淀是徽州文化形成的“基因”;②程朱理学的勃兴是徽州文化形成的“支柱”;③徽商经济的发展是徽州文化形成的“酵母”;④徽州教育的高度发达是徽州文化形成的“温床”。
(3)徽州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要点:学科性质:是以徽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全国性三个方面的特点;研究对象:徽州区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徽州文献和徽州文书研究更广阔范围内的历史文化。
(4)在你看来,徽州文化与徽州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要点:区别:①徽州文化与徽州学产生的时间不同,徽州文化源远流长,徽州学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才逐步产生;②徽州文化与徽州学的概念内涵不同,徽州文化是徽州学的研究对象,而徽州学则是一门综合性学科;③徽州文化与徽州学历史长短不同,前者年代久远,后者只有几十年的历史。
联系:①徽州文化是徽州学形成的基石;②徽州学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发现与发扬了徽州文化的价值。
个人观点表达(略,要求观点表达合理,论述过程有条理)(5)论述题:在你看来,该如何界定徽州文化的价值与地位?答案要点:①徽州文化的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价值;②徽州文化的地位:可以作为安徽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标本和典型代表;徽州文化已引起国际史学界的高度关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已进入比较文化的研究领域。
③个人观点表达(略,要求观点表达合理,论述过程有条理)考查题:论徽州文化的生成与价值提示:主要论述徽州文化的生成原因与价值定位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和论述,不必拘泥于视频教材内容,但要求观点表达合理,论述过程有理有据。
【第二讲】徽州教育与陶行知(共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古代徽州教育概况,掌握古代徽州教育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形式;(2)了解古代徽州教育的结构,掌握徽古代州教育的地位和影响。
(3)了解陶行知的生平与影响,掌握其主要的教育思想。
2、教学内容:(1)徽州教育概述(2)古代徽州教育产生的背景(3)古徽州教育的形式(4)古代徽州教育的地位和影响(5)人民教育家——陶行知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徽州教育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形式、陶行知的教育思想(2)难点:徽商与徽州教育的关系4、思考题:(1)简述徽州教育发达的原因。
(一)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其一,古徽州山高路险,交通十分不便,成了中原名门望族躲避战乱的理想之地,这为徽州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其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二)崇儒尚教的文化环境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这一文化渊源进一步加强了徽州的重教传统。
(三)徽商经商环境和支持(2)徽州商业的发展为徽州教育提供了哪些条件?其又为徽州商业的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徽州商业的发展为徽州教育提供的条件:(一)延师课子弟。
徽州为“程朱桑梓之邦”,乡风的熏染,使徽州人“贾而如俗”,在以官为本位的封建社会,读书有显而易见的功利性。
发达的商人把读书看作一种政治投资,不惜千金一掷,延名师,买典籍,教育子弟。
(二)捐资修建学校。
明清时徽州除了少数几个官办府学、县学,先后建有60多所书院,400多所社学以及无数的塾学。
这些学校的建置和运行经费大多来自商人和官徐。
(三)修建宗祠和“忠孝节烈,牌坊。
宗祠、牌坊在封建社会不仅具有建筑学上的意义,还具有伦理学和教育学的意义。
作为一种棍家伦理的物化象征,它们在道德教育中发挥了范本的作用。
徽州商业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一)一大批受过儒学教育的徽州学子,因种种原因未能中举入仕而投入商界,成为有文化的商人。
他们熟悉儒家的待人接物之道,了解历史上商人的兴衰成败之理,故能精于筹算,审时度势,把生意越做越活。
有文化的商人是徽商的中坚力量,也是徽州商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二)徽州教育培养出来的一大批仕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徽商在朝廷中的代言人和政治保护伞。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现代价值。
“生活教育”论主要内容:“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论的核心。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生活教育的目的是要用前进的生活引导落后的生活。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论的另一个重要主张。
认为,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了,“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把整个社会作为教育的范围。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论的教学方法论。
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现代价值(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生活教育”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由于生活对人的发展和教育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因此,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从人为设计的,拆除在学校教育与生活之间用书本知识累造起来的隔离墙,使受教育者同自然、社会、他人之间保持全面互动和不断进步,以培养未来生活的创造者和开拓者。
(二)由于生活是复杂的、变动不居的,为生活作准备所需的东西越来越多,因此,教育不仅要注重为人的遥远的未来生活做设计和准备,且还要着眼于人的活生生的现实,这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习者学习书本中有关生活世界的既成知识,更要以培育人的主体性生活经验与生活能力为旨归。
5、考查题(1)明清徽州宗族与徽州教育(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现代价值【第三讲】朱熹与新安理学(共2学时)1、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朱熹的主要理学思想;(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朱熹在徽州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安理学的主要思想和发展阶段;(4)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安理学家的治学宗旨、方法和价值取向;(5)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安理学兴盛的原因,历史作用和地位,以及最终走向衰败而被徽派朴学所替代的历史必然。
2、教学内容:第一节大儒朱熹(一)朱熹生平及其理学思想1、朱熹的生平2、朱熹的理学思想(1)关于理气、太极(2)修养论(3)天理与人欲之辨(二)朱熹与新安理学(1)朱熹祖籍徽州婺源(2)朱熹在徽州的讲学和人才培养等活动(3)朱熹与徽州的双向认同第二节新安理学(一)新安理学产生、发展与主要思想1、新安理学产生的背景2、新安理学的四个发展阶段3、主要的新安理学家及其思想(二)新安理学的特点、作用与地位1、新安理学的特点(1)以维护朱子之学的权威性和纯洁性为最高学术宗旨(2)兼收并容,“三教合流”、“儒道互补”(3)积极践履理学思想,将理学伦理道德思想和审美情趣生活化2、新安理学的作用和地位(1)深刻影响了徽州宗法社会的构建(2)深刻影响了徽州伦理道德思想的形成(3)深刻影响了徽州教育形式和内容(2)甚而影响到徽商的经营理念和方式的形成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新安理学的发展阶段与主要思想(2)难点:新安理学与闽学的关系4、思考题:1、简述朱熹的理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