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间传说之石景山
我家住在石景山,每天都会做一个小时的车进、出这个小城,去上学。
石景山在北京算是比较小的城区,不到100平方公里。
历史上曾有“燕都第一仙山”美称的石景山,位于北京长安街延长线西端,首钢厂区西北角,永定河东岸。
石景山不高,海拔仅183米,属于太行山余脉,这里故事很多,别名也多。
现名以外,它还叫过湿经山、失经山、石井山,而且每一个名字都伴随着一段美丽的传说。
先说湿经山。
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时,途经永定河,被河水挡住了去路。
正当唐僧师徒一筹莫展时,一只神龟浮出水面,答应渡他们过河。
分别时,神龟拜托唐僧师徒见到如来佛祖后,打听一下,自己何时能够修炼成仙,唐僧师徒满口答应。
几年后,唐僧师徒取经归来,再遇神龟。
它驮着唐僧师徒游到河中心时问:“我托师傅的事怎么样啦?”唐僧师徒历尽千难万险才到达西天,早把神龟托付的事忘了。
神龟大怒将唐僧师徒倾入河中。
尽管有惊无险,师徒四人平安上岸,但取到的真经全被河水浸湿了。
他们登上岸边的一座小山,发现一块平整的巨石,便将经书摊开晾晒。
当日风和日丽,经书很快便晾干了。
湿经山由此得名。
失经山的传说也与《西游记》有关。
据传,经书刚晾好,一阵狂风将所有真经悉数卷起。
消失得无影无踪。
原来,如来将全部真经传给了他。
但唐僧师徒走后,如来猛然醒悟把回生经也传到人间,假如人只生不死,那还了得?便急忙派四大弟子追赶真经。
四大弟子施展法术,收回了全部真经。
真经得而复失,所以石景山又名失经山。
关于石井山,相传很久以前,石景山上只有一条陡峭的山路。
一日,东岳大帝之女碧霞元君化身为女香客,巡视石景山,昏倒在路上。
被一位下山挑水的僧人发现。
他把女香客安置在孔雀洞。
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女香客很快康复。
由于石景山上没有水井,僧人每天都要到山下挑水。
一天,他在挑水回来的路上跌倒,摔断了腿。
夜里,他做了奇怪的梦,在一片明亮的金光中,望见自己每天行走的那条山路,突然变得宽敞、平坦了。
就在他跌倒的地方,一眼水井冒出清澈的泉水。
泉水经过峭壁,流到永定河里。
一个妙龄女子欢笑着,从远处向他走来。
他定睛一看,正是自己救的那位女香客。
醒来后,僧人发现自己的断腿好了。
走出禅房,他看到了梦中的路和水井。
僧人赶忙去告诉女香客,可女香客已经没了踪影。
碧霞元君走了,但那口清泉古井却留在了石景山上,因此又名石井山。
石景山这个名字,相传万历皇帝游览石景山,在藏经洞旁见一古柏突兀于巨石夹缝间,盘根错节,甚为奇妙。
一位老僧告诉他,古柏为战国时期燕昭王所种,树龄已近两千年。
人吃了古柏的种子,可以祛病消灾,长生不老。
万历皇帝听罢,兴致勃勃地写下了“灵根古柏”四个大字。
老僧请人将其镌刻于崖壁上,成为山石间一景,石景山也因此而得名。
石景山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有藏于灵光寺内的释迦牟尼“灵牙舍利”而著称的佛教胜迹八大处、有珍藏着明代壁画的法海寺,永定河、天泰山,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撒落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如今,首钢涉钢产业的搬迁,使位于厂区内的石景山摆脱了近百年的重工业污染,正在焕发出新的迷人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