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高考真题——理综物理(安徽卷)_Word版含解读

2015年高考真题——理综物理(安徽卷)_Word版含解读

2015年安徽高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14.图示是α粒子(氦原子核)被重金属原子核散射的运动轨迹,M 、N 、P 、Q 是轨迹上的四点,在散射过程中可以认为重金属原子核静止不动。

图中所标出的α粒子在各点处的加速度方向正确的是A .MB .NC .PD .Q 【答案】C【解析】同种电荷相排斥,库仑力沿两者连线指向受力物体,由牛顿第二定律知,加速度也沿两者连线指向受力物体。

【启示】本题考查力电综合问题,涉及库仑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等知识点,意在考察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注意方向性。

15.由库仑定律可知,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带电量分别为q 1和q 2,其间距离为r 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221rq q k F =,式中k 为静电力常量。

若用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表示,k 的单位应为A .kg·A 2·m 2B .kg·A -2·m 3·s -4C .kg·m 2·C -2D .N·m 2·A -2 【答案】B【解析】根据单位制,k 的单位为N·m 2·C -2,而1N= 1kg·m·s -2,1C=1 A·s ,代入得k 的单位为kg·A -2·m 3·s -4,故答案为B .【启示】本题考查单位制,意在考察学生对物理公式熟记情况和灵活运用能力。

16.图示电路中,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a 、b 接在电压有效值不变的变流电源两端,R 0为定值电阻,R 为滑动变阻器。

现将变阻器的滑片从一个位置滑动到另一位置,观察到电流表A 1的示数增大了0.2 A ,电流表A 2的示数增大了0.8 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压表V 1示数增大 B .电压表V 2、V 3示数均增大 C .该变压器起升压作用D .变阻器滑片是沿c →d 的方向滑动【答案】D【解析】根据变压器原理,输出电压U 2保持不变,而A 2示数变大说明回路电阻变小,所以滑动变阻器电阻R 减小了,即变阻器滑片是沿c →d 的方向滑动,故答案为D . 【启示】17.一根长为L 、横截面积为S 的金属棒,其材料的电阻率为ρ,棒内单位体积自由电子数为n ,电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

在棒两端加上恒定的电压时,棒内产生电流,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平均速率为v ,则金属棒内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A .22mveLB .e Sn mv 2C .nev ρD .SL ev ρ【答案】C【解析】根据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 nesv =、欧姆定律U I R =、电阻定律LR Sρ=及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 EL =可得金属棒内的电场强度大小E nev ρ=,故答案为C . 【启示】18.如图所示,一束单色光从空气入射到棱镜的AB 面上,经AB 和AC 两个面折射后从AC 面进入空气。

当出射角i '和入射角i 相等时,出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偏转的角度为θ。

已知棱镜顶角为α,则计算棱镜对该色光的折射率表达式为A .2αsin 2θαsin +B . 2θsin 2θαsin+ C .)2αθsin(θsin D .)2θαsin(αsin【答案】A【解析】根据对称性知,12∠=∠,34∠=∠,又12θ=∠+∠,根据几何关系,5απ+∠=,345π∠+∠+∠=,所以122θ∠=∠=,342α∠=∠=,即入射角132i θα+=∠+∠=,则计算棱镜对该色光的折射率表达式为sinsin 2sin 3sin 2i n αθα+==∠,答案为A .【启示】19.如图所示,abcd 为水平放置的平行“”形光滑金属导轨,间距为l ,导轨间有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导轨电阻不计。

已知金属杆MN 倾斜放置,与导轨成θ角,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 ,保持金属杆以速度v 沿平行于cd 的方向滑动(金属杆滑动过程中与导轨接触良好)。

则A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θsin BlvB .电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为rθsin BvC .金属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rθsin lv B 2D .金属杆的发热功率为θsin r lv B 22【答案】B【解析】金属棒的有效切割长度为l ,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E Blv =,选项A 错误;金属棒的电阻sin rl R θ=,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sin E Bv I R rθ==,选项B 正确;金属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2sin l B lvF BI r θ==,选项C 错误;根据焦耳定律,金属杆的发热功率为222sin B lv P I R rθ==,选项D 错误.答案为B .【启示】本题考查折射率的计算,需要考生结合几何知识求解。

20.已知均匀带电的无穷大平面在真空中激发电场的场强大小为2σε,其中σ为平面上单位面积所带的电荷量,ε0为常量。

如图所示的平行板电容器,极板正对面积为S ,其间为真空,带电量为Q 。

不计边缘效应时,极板可看作无穷大导体板,则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和两极板间相互的静电引力大小分别为A .S εQ 0和S εQ 02B .02Q S ε和S εQ 02+ + + - - - SC .02QS ε和202Q S ε D .S εQ 0和202Q S ε【答案】D【解析】由题意,单块极板产生的电场强度为002Q E Sε=,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002QE E Sε==,选项B 、C 错误;由于一块极板在另一块极板处产生的电场强度处处相同,借用微元和累加的思想,所以另一块极板所受电场力为2002Q F QE S ε==,故选项A 错误.答案为D .【启示】考查电场知识,给出新内容,需要学生联系学过物理知识,理解然后应用,注意对称性应用。

21.(18分)I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一点,两个细绳套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拉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施加拉力,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纸面上某一位置,如图所示。

请将以下的实验操作和处理补充完整:①用铅笔描下结点位置,记为O ;②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1和F 2,沿每条细绳(套)的方向用铅笔分别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相应的点连成线;③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仍拉到位置O ,记录测力计的示数F 3, ;④按照力的图示要求,作出拉力F 1、F 2、F 3; ⑤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 1和F 2的合力F ;⑥比较 的一致程度,若有较大差异,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作出相应的改进后再次进行实验。

【答案】③沿此时细绳(套)的方向用铅笔描出几个点,用刻度尺把这些点连成直线;⑥F 和F 3.【启示】考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要注意方向,就不会出错,知道哪个是实际值,哪个是实验值。

Ⅱ.某同学为了测量一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从实验室找到以下器材:一个满偏电流为100 μA ,内阻为2500 Ω的表头,一个开关,两个电阻箱(0—999.9 Ω)和若干导线。

(1)由于表头量程偏小,该同学首先需将表头改装成量程为50 mA 的电流表,则应将表头与电阻箱 (填“串联”或“并联”),并将该电阻箱阻值调为 Ω。

(2)接着该同学用改装的电流表对电池的电动势及内阻进行测量,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通过改变电阻R 测相应的电流I ,且作相关计算后一并记录如下表。

①根据表中数据,图2中已描绘出四个点,请将第5、6两组数据也描绘在图2中,并画IR —I 图线②根据图线可得电池的电动势E 是 V ,内阻r 是 Ω。

【答案】(1)并联 5.0; (2)①倾斜直线(略);②1.53 2.0【解析】(1)100μA g I =,2500g R =Ω,量程50mA I =,根据并联分流原理,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需并联的电阻 5.0g g gI R R I I ==Ω-;(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 IR Ir =+,即图1图2IR E Ir =-,所以IR I -图像的纵轴截距即等于电池的电动势E 的大小,斜率的绝对值即等于电池内阻r 的大小,由图像可求出E =1.53 V , 2.0r =Ω.【启示】本题考查了电表的改装和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两者相结合也是高考热点。

22.(14分)一质量为0.5 kg 的小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的A 点,距离A 点5 m 的位置B 处是一面墙,如图所示。

物块以v 0=9 m/s 的初速度从A 点沿AB 方向运动,在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为7 m/s ,碰后以6 m/s 的速度反向运动直至静止。

g 取10 m/s 2。

(1)求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若碰撞时间为0.05 s ,求碰撞过程中墙面对物块平均作用力的大小F ; (3)求物块在反向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W 。

【答案】(1)0.32; (2)130 N ; (3)9 J【解析】(1)由A 到B 做匀减速运动,2202BAB v v ax -=,由牛顿第二定律mg ma μ-=,联立得0.32μ=(或根据动能定理2201122B AB mv mv mgx μ-=-,得0.32μ=)(2)根据动量定理,取水平向左为正方向,有B B F t mv mv '∆=-,代入数据,得130N F =(3)根据动能定理,2102B W mv '-=-,所以9J W =.【启示】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和做功等知识。

本题也适应于我们新课标区选修3-5考试的计算题,难度不算太大。

23.(16分)在xOy 平面内,有沿y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E (图中未画出),由A 点斜射出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粒子,B 和C 是粒子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如图所示,其中l 0为常数。

粒子所受重力忽略不计,求:(1)粒子从A 到C 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功; (2)粒子从A 到C 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3)粒子经过C 点时的速率。

A【答案】(1)03W qEl =; (2)AC t = (3)C v =【解析】(1)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A 、C 间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03y l ∆=,所以电场力做功03W qE y qEl =∆=;(2)由对称性知,轨迹最高点在y 轴上,设为P 点,带电粒子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又A 、P 、B 、C 的水平间距相等,均为l 0,所以三段轨迹经历时间也相等,设为t 0,由P 到C 竖直方向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1:3PB BC y y ∆∆=,0PB y l ∆=,由P 到B ,有20012qE l t m=,解得0t =A 到C 过程所经历的时间03AC t t ==; (3)由P 到C ,水平速度0022x v t l=,所以00x l v t ==,竖直方向00242y v t l =,所以0044y x l v v t==,即粒子经过C点时的速率C x v ===【启示】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抛体运动等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