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项目环境保护计划方案

项目环境保护计划方案

目录1 总则 (1)2 施工环保目标 (1)3 环境保护原则 (2)4 检查制度 (2)4.1环境保护巡视检查和定期检查 (2)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3)6 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4)6.1生活区环境保护措施 (4)6.2现有公用设施的保护措施 (5)6.3施工中的环保措施 (5)6.4防止大气污染措施 (6)6.5防止噪声的措施 (8)6.6防止水污染的措施 (9)6.7废弃物控制措施 (10)6.7.1 废弃物的分类 (10)6.7.2 废弃物的收集与存放 (11)6.7.3 废弃物的处理 (11)6.7.4 废弃物清理、存放及储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1)6.8节能降耗控制措施 (12)6.8.1 能源管理要求 (12)6.8.2 节能降耗控制 (12)6.8.3 能源消耗监督检查 (13)6.9竣工后环境恢复措施 (13)7 水土保持措施 (14)8 临时工程的使用及恢复 (14)8.1大临工程 (14)8.2其他临时工程 (15)项目环境保护计划1 总则(1)本项目部承担里程K673+475—K695+000段的施工任务,其中路基填方552534m³,挖方280036m³,大桥3座656.94延长米,公跨铁桥梁4座332.16延长米,框架小桥3座,涵洞共计163座(其中框架涵138座,倒虹吸25座),合同工期2012年7月-2016年1月本标段地处平原地带,施工管段沿线不良地质主要有崩塌、溜塌、湿地、膨胀土、软土等。

为加强本标段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措施)计划。

(2)本标段施工环境保护管理的范围为建设项目影响范围(本工程设计范围),主要包括施工场地、施工营地、施工便道、取弃土场、砂石料场及储存场、施工机械营地及其临近受影响的范围。

包括生态环境、声环境、震动环境和水环境。

(3)本标段施工环境保护的重点目标主要为沿线的土地土壤、基本农田、地皮植被、野生动植物、湿地、原始地貌景观、河流水质、水土保持、文物古迹等。

2 施工环保目标环境方针:遵规守法预防污染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目标:杜绝重大污染、重大火灾等重大事故发生;对固体废弃物分类、收集、统一管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对施工噪声的控制。

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部委批复的环保、水保方案实施,落实“三同时”,采取各种工程防护措施,减少工程建设对沿线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杜绝重大环境污染和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对固体废气物分类收集,统一处理,控制噪声、扬尘污染,控制污水排放。

将本工程建成绿色环保工程。

3 环境保护原则沿线距铁路较近并受铁路噪声影响的特殊敏感点、集中住宅区(铁路建成以前的学校、医院、疗养院等),按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要求,结合线路拆迁情况采用声屏障降噪,沿线较为零星、分散的居住点宜结合线路拆迁及房屋结构质量情况采取隔声窗降噪。

4 检查制度4.1 环境保护巡视检查和定期检查(1)项目部应制定并执行项目环境巡视检查和定期检查的制度,记录并保存检查的结果。

(2)项目部应建立并保持对环境管理不符合状况的处理和调查程序,明确有关职责和权限,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减少产生环境影响并防止问题的再次发生。

(3)对项目参与人员应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工作能力。

(4)对与环境因素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有关信息进行管理,保证内部与外部信息沟通的有效性,保证随时识别到潜在的影响环境的因素或紧急情况,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

(5)负责落实环保部门对施工阶段的环保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有效控制,防止职业危害,建立良好的作业环境。

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应按《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执行。

(6)项目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项目部应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检查或监测。

(7)建设项目竣工后,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对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进行竣工验收。

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应当与主体工程竣工验收同期进行。

5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范围内,对城市绿化严格按法规执行,临时占用绿地报批交费并及时恢复,砍伐或迁移树木报批并交费,不随意修剪树木、花草,古树、名树按要求进行特殊保护。

在施工范围内,工程开挖、深钻或架设高架线路,对地上、地下文物要防震防毁和避让,不污染破坏文物,不危及文物安全。

发现地下文物,派专人保护现场,及时通知文物局及建设单位等部门,等有关人员鉴别并采取措施后,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施工。

施工筹划时考虑减少施工占地的措施和方法,严格履行各类用地手续,按规定的施工场地组织施工,不乱占地、不多占地。

在施工场地周围出安民告示,以求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和配合,施工完毕及时撤场,按要求恢复施工场地。

在施工工地场界处设实体围栏,不在围栏外堆放物料、废料。

在明挖施工区段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合理开挖并保证做完一段覆盖一段,减少对地面的干扰。

6 施工现场环保措施对凡可进行绿化的地点均进行临时种植花草树木,并由专人挂牌维护管理,增加现场的美观。

工地落实门前三包环境责任制,不在工地门前围栏外侧公用场地堆放材料、垃圾。

临时占用人行道及道路,严格执行申报审批的规定。

在经批准占用的区域,严格按照批准占用的范围、占用期限及使用限制堆放建筑材料或机具设备。

防止地表水、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场内设沉淀池,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二次沉淀后循环使用或用于洒水降尘,并做好污水的排放处理。

施工中妥善保护各类地下管线,施工方法和保护管线的措施报业主审批同意后实施。

施工中指定专人检查保护措施的可靠性。

不明管线先探明,不许蛮干。

施工中若发现管线损坏情况,立即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并及时报告业主和管线主管部门。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有文物迹象,局部或全部停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文物主管部门处理后,才可恢复施工。

6.1 生活区环境保护措施生活区临时工程采用活动板房,新建时本着节约用地、方便生活、利于生产,统筹安排,合理选址,经业主、当地环保部门审批,主动接受监督检查。

生活区的设置要相对集中,设置必要的公共卫生设施,废水净化池、化粪池,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定期清理,避免生活垃圾污染环境。

生活固体垃圾集中堆放、适时运至环保部门指定地点,保持驻地清洁。

临时生活设施的修建、拆除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按照环保部门的要求弃于指定地点处理。

6.2 现有公用设施的保护措施⑴对于受本工程影响或正在受影响的一切公用设施与结构物,在本工程施工期间采取一切适当措施加以保护。

⑵、靠近公用设施的开挖作业,要及时通知项目部有关部门在施工时到场监督。

以上要求请各施工班组即日起认真执行。

如不按照通知要求执行而发生的一切后果,由施工班组自行承担。

同时项目经理部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班组和责任人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如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6.3 施工中的环保措施做到施工场地硬化,要定期向地面洒水,减少灰尘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每天安排专人清扫工地和道路,保持工地和所有场地道路不泥泞、不扬尘。

各类机动车辆完善消排系统,减少大气污染。

施工场地砂石化,经常洒水,减少扬尘。

按指定的弃土场处置卸载土方,弃土前应做好防护工程,弃土完工后进行植树、植草绿化,做好地表排水工程,防止水土流失。

路基工程中使用的石灰、水泥等材料,应覆盖防扬尘。

水泥等采用袋装运输或散装运输时,采用遮盖防护措施。

场地及时进行清扫,以防粉尘被风吹扬。

凡对环境有污染的废物,如挖方弃土、建筑垃圾、生产垃圾、废弃材料等,弃在指定地点处理。

在桥涵施工时各种材料、机械不得随意堆放,破坏植被,不得向河道内丢弃施工和生活垃圾,钻孔桩泥浆经沉淀处理后定点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河流。

注意夜间施工的噪音影响,尽量采用低噪音施工设备。

对距离居民区160m以内的工程,则应根据需要限定施工时间。

少数高噪音设备尽可能不在夜间施工作业,必须在夜间从事有噪音污染的施工应先通知附近居民,以征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如有可能采取限时作业措施。

对不符合尾气排放标准的机械设备,不能使用。

做好当地水系、植被的保护工作,在施工时对路基边坡及时进行防护与植被绿化,施工车辆不得越界行驶,以免碾坏植被、庄稼、乡村道路等。

及时掌握天气的变化情况及当地的汛情,提前做好河道清淤、畅通工作,路基成形后必须及时做好路基护坡,完善两侧排水沟等附属工程。

6.4 防止大气污染措施临时运输道路经常洒水湿润,减少道路扬尘。

对产生尘埃运输车辆和石灰等挥发性材料堆场加以覆盖,减少对空气污染,生产及生活垃圾定期处理。

不能焚烧有毒废料。

(1)现场施工扬尘控制①现场施工扬尘应符合国家特别是当地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项目部根据具体工程特点组织并实施。

a) 建筑施工需使用粉料建材时,其堆放处应封闭或做良好覆盖。

b) 搅拌机封闭使用,并安装除尘装置。

c) 遇4级以上大风天气,一般应停止挖土、运土、拌合回填土以及露天混凝土搅拌作业。

d) 在城市施工时,场内主干道应进行硬化,现场应制定清扫、洒水降尘措施,防止大气污染。

e) 现场土方集中存放覆盖或固化,细颗粒材料密闭存放。

f) 城市施工工地出口应有冲洗车辆设施,车轮不带泥砂出场。

②现场砂石料的堆放,应设置围墙进行围挡并覆盖,堆放边缘不应超过围挡高度。

③现场垃圾及清运扬尘的控制措施城市施工现场的垃圾站应进行封闭;建筑物内清理垃圾需用袋装运;建筑垃圾应分类存放定期清运,在装运等环节中,应洒水或加篷布遮盖,尽量减少扬尘。

城市施工建筑垃圾车辆出场时应进行冲洗。

(2)废气排放控制对机械设备和燃煤、燃油锅炉、茶炉进行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完后率,减少大气污染。

城市施工现场的茶炉、大灶尽量使用清洁燃料,进入现场的运输车辆尾气排放应符合有关车辆尾气排放标准。

(3)有毒有害废气挥发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具有挥发性的有毒有害材料时,要保证良好的通风,严禁遗洒,以免造成空气和地面污染。

现场使用时,本着随用随开、用完盖好的原则,减少泄漏,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6.5 防止噪声的措施施工噪声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机械作业时和车辆运输时产生的噪声。

为减少噪声影响,机械设备选型配套时优先考虑低噪声设备,尽可能采取液压设备和摩擦设备代替振动式设备,并采取消声、隔音、安装防震底座等措施。

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保证机械设备的完好率,确保施工噪声达到环境保护标准要求。

合理布置施工和生活区域。

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车辆少鸣笛、不急刹、不带故障运行,减少噪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