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7)(内容:名著《西游记》《朝花夕拾》)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等第___________【考点概述】1、 对名著作者、年代及主要人物的了解;2、 对名著中人物形象(包括人物性格)的分析与评价;3、 对名著中著名场景或经典情节的认知与理解;4、 对多部名著的作者、情节、人物进行辨别与选择;5、 在综合题中运用名著知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课前诊断】1.【2018吉林省】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
”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
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1)选段出自《西游记》,作者是__ __。
(1分)(2)以上选段内容出自 ( )(2分)A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B .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C .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D .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划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3)你是否喜欢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请说明理由。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1)文中描写的人物是_______,体现了她什么性格特点?(2)关于这部文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狗·猫·鼠)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根,《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B .《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并借此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C .(从百百自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作者儿时在家中百草园玩耍时的无限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
D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三篇,记述了鲁迅远离故乡到南京、日本求学和回国后的一段生活,留下了鲁迅追寻真理的足迹。
【巩固练习】1.未雨绸缪,为了能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语文老师提前分配同学们对两本书的内容进行卡片式摘录。
以档案性格特征聪明机智敢作敢为嫉恶如仇……典型事件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2.梳理《朝花夕拾》内容时,甄光同学有一个疑问:《五猖会》中写“我”开蒙时候读《鉴略》,听人说“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
可是,“我”为什么对读《鉴略》很反感甚至厌恶呢?请你告诉他。
(2分)答:3.整理《西游记》“人物档案”时,周辉同学遇到了困惑:大闹天宫前,石猴被天庭招安封官,却又反出了天庭,这表现了他的兽性、人性还是佛性?请你选择其中一例来解答给他听。
(6分)答:5. (浙江宁波2018)《西游记》目录(摘选)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第十二回唐王秉诚修大会观音显圣化金蝉第十四回心猿归正六贼无踪第十五回蛇盘山诸神暗佑鹰愁涧意马收缰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大圣降魔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1)唐僧在何处收谁为徒?检索摘选的目录,按照收徒的顺序填空。
五行山收孙悟空→ ________ __→____ _____→流沙河收沙悟净(2)《西游记》第十四至第四十二回说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曾在火焰山修行三百年炼成三昧真火,神通广大。
他听说只要吃唐僧一块肉,就会延生长寿,与天地同休。
号山是唐僧西天取经必经之路,于是他变成一个被人用麻绳捆住手脚高吊在松树梢头的七岁顽童,骗取唐僧解救,趁机擒拿唐僧。
于是发生了“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
①概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故事中的任一情节(不得使用导读材料中“红孩儿用计劫持唐僧”情节答题)。
②概括故事中红孩儿的性格特征。
阅读《西游记》选文,根据提示完成7、8 题。
好菩萨,将箍儿迎风一幌,叫声“变!”即变作五个箍儿,望童子身上抛了去,喝声“着!”一个套在他头顶上,两个套在他左右手上,两个套在他左右脚上。
7.此段文字中的“童子”指的是⑴(填妖名),他的父亲⑵(填妖名)曾与孙悟空结为兄弟。
菩萨共有三个箍儿,收伏童子用的是⑶,孙悟空此前被套上的是⑷。
(4 分)8.《西游记》中大圣与“童子”结怨为下文什么情节埋下伏笔?(3 分)(提示:回答时请点明何处、何人、何事)9.《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其中也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一些教育思想和理念,请从下面文章中任选一篇,结合相关的文章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谈谈你的理解。
(3 分)A.《五猖会》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复习资料【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20世纪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内容概括】《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童年在故乡的生活片段——《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统编七下P50)《〈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统编七上P38)《父亲的病》。
第二类:长大后四处求学的见闻——《琐记》《藤野先生》(统编八上P20)《范爱农》。
【作品主题】《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记述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
【艺术特色】(1)擅长攫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
(2)叙述、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糅合在一起。
(3)对比和反讽手法的巧妙运用。
(4)通过对典型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
【思维导图】【人物形象】人物人物标签篇目及典型情节人物形象长妈妈黄胖而矮,愚昧迷信农历正月初一要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
《阿长与〈山海经〉》迷信,唠叨喜欢切切察察,睡相不好,在床上摆“大”字,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阿长与〈山海经〉》多事,愚昧无知,不拘小节给“我”买《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母亲、工人一块等“我”背书。
《五猖会》乐于助人,爱孩子,善良淳朴藤野异国医学初次见面的第一节课中规中矩,略显古板先生教授;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眼镜上讲堂忘记带领结对外表不拘小节添改“我”的讲义对学生关心,认真负责纠正“我”的解剖图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关心“我”的解剖试验关心学生,尊重不同文化,没有民族偏见了解中国女人的裹脚情况认真求实,注重调查范爱农觉醒的知识分子,却无法在黑暗社会中立足绣花鞋事件,让座风波(初到日本留学,关吏检查行李时,被翻出所带的绣花鞋;范爱农等人在火车上互相让座)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和无奈徐锡麟事件、同乡会争执(自己老师被杀,但在东京同乡会反对鲁迅等人发电报回国,与鲁迅作对)冷静、深刻,孤傲酒楼里叙旧(找不到革命之路) 苦闷报馆案风波(革命令人失望,陷入凄苦境地) 失望,困惑拍发电报;看光复的绍兴倔强耿直,愤世嫉俗,负责任衍太太“流言家”怂恿孩子们吃冰;鼓励孩子们“打旋子”,孩子摔倒了又推卸责任。
给“我”看不健康的画,挑唆“我”偷母亲的珠子卖钱并散布谣言,迫使“我”离开故乡,去异地求学。
对自己的孩子却严格要求。
《琐记》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表里不一,爱搬弄是非在父亲弥留之际,让“我”在一旁大声叫喊父亲,增加了父亲临终的痛苦。
《父亲的病》寿镜吾高而瘦的老人,须发花白,戴大眼镜“我”向他询问“怪哉”的事情,他脸上有些怒色。
循序渐进地教“我”读书。
学生们跑到书屋后面的园里玩耍,耽误了上课的时间,他并没有严厉呵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方正,质朴,博学,对学生要求严格叶天士、陈莲河绍兴城名医叶天士的奇特药引:芦根和经霜之年的甘蔗陈莲河的药引方子:原配蟋蟀一对、平地木十株,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父亲的病》狡猾,道貌岸然,贪婪,谨小慎微,故弄玄虚,草菅人命《西游记》复习资料【作者简介】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朝著名小说家。
【主题思想】《西游记》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古典章回体小说。
全书故事引人入胜。
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P132)。
赞扬了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以及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寄托了作者关于社会与人生的理想。
【经典情节】主要情节辨识关键词人物形象大闹天宫:孙悟空因王母娘娘设蟠桃胜会没有请他而大闹瑶池,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转金丹,带着仙酒回花果山与众猴摆起了“仙酒会”。
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
孙悟空大战十万天兵和二郎神,后中了太上老君的暗算,被送进炼丹炉,结果炼成火眼金睛,把天宫搅得天翻地覆,玉帝只好派人请来如来,如来把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后来悟空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
蟠桃胜会、“仙酒会”、五行山孙悟空:敢于反抗压迫,敢作敢当,桀骜不驯,无所畏惧玉帝:昏庸无能,不辨忠愚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行至白虎岭,遇见了善于伪装的尸魔白骨精。
为了吃唐僧肉,白骨精一变美女,二变老妇,三变老翁,来欺骗唐僧,皆被孙悟空识破,前两次白骨精化风逃走,最后一次被悟空定住元神打死。
而唐僧以为悟空打死了三个无辜的人,加上八戒进谗言,唐僧就赶走了悟空。
白虎岭、美女、老妇、老翁孙悟空:勇敢机智,除恶务尽,爱憎分明,嫉恶如仇唐僧:有时忠谗不分、好坏不辨猪八戒:搬弄是非、贪图安逸、贪恋女色义激美猴王:悟空被逐后,唐僧、沙僧落入黄袍怪之手,八戒只好前往花果山向悟空求助。
八戒想隐瞒师父遭难的实情,假称师父想念悟空,却被悟空识破。
八戒又用激将法,谎称妖精咒骂悟空,激怒悟空,促使悟空重出花果山。
黄袍怪、宝象国、百花羞公主猪八戒:忠勇善良,有时也不失聪明机智孙悟空:喜欢“戴高帽”,重名头智取红孩儿:火云洞红孩儿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他用苦肉计骗得唐僧的信任后,纵风将唐僧掳走,并口喷三昧真火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