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织红细胞参考值成人:0.005~0.015(0.5~1.5%)新生儿:0.03 ~0.06(3~6%)绝对值:24~84×109 / L2、溶血性贫血是RBC寿命缩短、破坏加速,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
属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3、血细胞的发展规律原始→成熟[ 胞体]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 胞浆] 量:少→多染色:深蓝→浅蓝→浅红颗粒:无→有,非特异性→特异性[ 胞核]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核型:规则→不规则染色质:细致疏松→粗糙密集→紧缩成块核仁:有→无核膜:不明显→明显[ 核浆比] 大→小(巨核细胞相反)4、粒红比值的定义:粒细胞系统各阶段总和与有核红细胞系统(成熟红细胞除外) 总和之比。
正常值:2~4 : 15、造血干细胞既可产生和自己功能相同的细胞,又能产生造血祖细胞及各种不同系列的血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特点: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能力6、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级(1-10%)(0.5-1%)(<0.5%)临床意义:增生极度活跃:亢进增生明显活跃:旺盛增生活跃:基本正常增生减低:减低增生极度减低:衰竭7、骨髓各细胞比例:名称比例(%)粒细胞系统40-60红细胞系统20淋巴细胞系统20单核细胞系统<4浆细胞系统<2巨核细胞系统7-35个/L8、尿液比重参考值:成人在1.015 - 1.025间,晨尿一般大于1.020临床意义: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失水等肾血流灌注不足。
降低:大量饮水﹑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尿崩症。
若持续固定在1.010左右,提示肾实质严重损害。
9、渗出液与漏出液鉴别:10、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用系统学理论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实验结果的各个环节,制定措施加以控制11 参考值范围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所有抽样组测得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为参考值范围。
12 医学决定水平(Medicine decide level ,MDL)是指不同于参考值的另一些限值,通过观察测定值是否高于或低于这些限值,可在疾病的诊断中起排除或确认的作用,或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级或分类,或对预后作出估计,以提示医师在临床上采取何种处理方式或决定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等等。
13 白细胞计数分类和正常参考值临床意义成 人:( 4~10)× 109/L 儿 童:( 11~12)× 109/L 新生儿:(15~20)× 109/L(1)胎儿及新生儿(2)妊娠后期妇女(>5个月) (3)(成人)剧烈活动或劳动 (4)严寒、暑热(1)急性感染,化脓性细菌感染白细胞粒 细 胞 淋巴细胞T&B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4个大方格白细胞总数4× × × 10 20 106白细胞数/L =(2)严重损伤、手术、急性心梗(3)急性中毒,如有机磷农药(4)急性大出血(5)急慢性白血病及恶性肿瘤1)特殊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流感等(2)慢性理化损伤:如射线、化疗药物(3)慢性中毒: 如铅、苯、汞(4)脾功能亢进所致的血细胞减少(5)再生障碍性贫血病14、核左移核右移正常血象: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约为1:13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常见于严重感染、白血病时,多伴有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
核右移:周围血中5叶核中性粒细胞超过3%时为核右移主要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炎症恢复期、病情严重者出现核右移提示预后不良。
1.重点掌握血小板(PC)、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等检测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2.熟悉出血性疾病、血管壁检测、一期和二期止血缺陷筛检性试验方法及概念;熟悉有关凝血因15、血栓前状态:即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物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生理变化。
在这一状态下,血液有可能形成血栓或血栓栓塞性疾病。
16、分类一、☆血管壁检测:1、出血时间测定2、束臂试验☆血小板检测:1、血小板计数2、血块收缩试验☆凝血因子检测: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2、凝血时间测定(CT)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抗凝系统检测:血浆游离肝素时间测定☆纤溶活性测定:D-二聚体定性试验(D-D)分类二、一期止血缺陷检测:1、出血时间测定(BT)2、血小板计数(PC)二期止血缺陷检测: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2、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岀血时间:指皮肤毛细管破裂后,出血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6.9±2.1 min(测定器法)(超过9 min为异常)17、血小板: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18、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性实验: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因子缺乏和抗凝物质存在所引起的止血异常。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参考值:11~13s,超过正常对照值3s以上为异常。
(手工法和血液凝固仪法)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正常参考值:⑴手工法:31~43s;⑵血凝仪法:31~43s(与正常对照比,>10s为异常)方法:与PT操作基本一样,只是加入试剂不同。
PT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APTT可作为药物肝素治疗的首选监测指标①凝血时间(CT):正常(内源性凝血因子)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正常(内源性凝血因子)③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外源性凝血因子)<11~13s19、内外源性凝血20、A/G的临床意义名称 A G A/G 急性肝炎正常或略低轻度升高 1.5 - 2.5 慢性肝炎明显下降轻度升高<1.1肝硬化明显下降明显升高<0.75 肝癌轻度下降轻度升高 1.221、急慢性肝炎的鉴别诊断(一)急性病毒性肝炎1. ALT﹑AST: 显著升高(8倍以上)2. 黄疸鉴别: 血清胆红素与尿二胆测定3. 两对半实验(二)慢性病毒性肝炎1. ALT﹑AST: 轻度升高(活动期时)2. 黄疸鉴别3. 两对半实验4. A/G比值: < 122、补体的概念: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目前已知补体是由30余种可溶性蛋白、膜结合性蛋白和补体受体组成的多分子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
23、肿瘤细胞标志物主要是指肿瘤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
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和多胺等。
肿瘤标志物应用:❖肿瘤普查:AFP❖肿瘤高危人群筛选:PSA❖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监测肿瘤:CEA、HCG❖肿瘤预后判断:CA19924、铁蛋白:正常参考值:男30-300 ng/ml; 女15-150 ng/ml临床意义:❖作为肝癌患者AFP测定值低时的补充作用。
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也有相应的增高❖良性疾病肝炎、心梗、肝硬化、输血后含铁黄素沉积、继发性血色素沉着症等,都可使循环血中铁蛋白的水平增高❖单纯血清Fer的增高不能作为恶性肿瘤的诊断甲胎蛋白(AFP)正常参考值:< 10.3 ng/ml临床意义:❖肝癌时明显升高,肝胆病时亦可升高❖原发性肝癌血清AFP>300 ng/ml ,但不少的肝癌患者,由于异质性的缘故,AFP 可以正常❖生殖腺癌、胃癌或胰腺癌,AFP升高❖妊娠、病毒性肝炎、肝硬化,AFP升高:20-200ug/L25、内生肌酐清除率试验1. 低蛋白饮食3天,禁肉类,少动2. 第4天晨留尿(24小时),同步取血、尿测定Cr3. 计算:尿肌酐浓度(μmol/L)×24小时尿量(ml)血浆肌酐浓度(μmol/L)×1440min参考值:80~120 ml/min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140 - 年龄)×体重(kg)85 (72) ×Scr(mg/dl)血清肌酐测定(Scr)❖原理:肌酐由内源性和外源性组成,每天肌酐的生成量是相当恒定的。
当肾实质损伤时,Cr的滤过减少,排出少,血中的Cr↑。
只有当GFR下降到正常的1/3时,Scr才明显↑Scr不能代表Ccr测定,不能反映肾早期损害的程度。
❖参考值:88.4~176.8μmol/L(全血)男:53~106μmol/L(血浆)女:44~97 μmol/L(血浆)26、血清尿酸测定❖原理:尿酸是体内嘌呤代谢的产物内源性:组织核酸分解(80%)外源性:食物核酸分解(20%)❖参考值:男:150~416μmol/L女:89~357μmol/L❖方法:正常饮食和活动,每隔3h留尿1次,分装8个容器,分别测定尿量和比密。
❖参考值:尿量:1000~2000ml/d,尿量:日/夜3~4/1比密:最低<1.003最高>1.02027、昼夜尿比密(莫氏实验)❖方法:正常饮食,少饮水,上午8时弃尿后,每2h留尿一次,白天6次,晚上8时至次日晨8时,共7个标本,测比密和尿量。
❖参考值:尿量:1000~2000ml/d,日/夜3~4:1尿量不应超过750 ml比密:夜尿≥1.020最高比密-最低比密≥0.009浓缩稀释实验的临床意义1. 尿量增多和/或夜尿量超过750m l,常为肾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
2. 夜尿增多, 最高尿比密低于1.018 ,高低差<0.009。
功能严重受损。
3. 尿比密可固定在1.010左右(称等渗尿), 稀释—浓缩功能完全丧失。
尿渗量测定❖方法:晚8时后,禁水8小时,第2天晨留尿,留血标本,测血尿渗量。
❖参考值:尿:600~1000 mOsm/kgH2O血:300 mOsm/kgH2O尿/血:3~4.5: 1❖原理:游离α1-M可自由通过肾小球,99.9%在近端小管内被重吸收。
❖参考值:<15mg/24h尿,血α1-M 10~30mg/L❖临床意义:肾小管功能受损:早期敏感指标,优于β2-M肾小球功能受损:较Cr和β2-M灵敏,Ccr<100ml/min即可升高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血糖3.9~6.1 mmol/L2003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参考范围上限为5.6mmol/L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升高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生长激素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OGTT):在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3h内连续测定血浆葡萄糖浓度,以评价不同个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的一种标准方法。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过去2~3月的平均血糖浓度,可为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指标血钾:参考值:3.5-5.5mmol/L高钾血症:>5.5mmol/L低钾血症:<3.5mmol/L。
乙肝表面抗体测定通常认为>100 mIU/L 才具备保护能力大三阳:HBsAg 阳性(1) 急、慢性乙肝HBeAg 阳性(2) 乙肝病毒正复制抗-HBc 阳性(3) 病毒活动期,传染性最强小三阳:HBsAg 阳性(1) 急、慢性乙肝抗-HBe 阳性(2) 传染性减弱(恢复期)抗-HBc 阳性(3) 慢性携带者基因诊断的定义:以DNA或RNA为检查对象,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检查基因的结构或表达量的改变,对人体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