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JIS Z2550-2000标准日本粉末冶金

JIS Z2550-2000标准日本粉末冶金

JIS烧结金属材料——规格JIS Z 2550:2000平成12年(2000)3月20日修正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审议(日本标准协会发行)Z 2550:2000前言本标准是以工业标准化法为基础,经过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审查,由通商产业大臣修改的日本工业标准。

根据本标准,对JIS Z 2550:1989(机械构造部件用烧结材料)修改置换。

JIS Z 2550附属书如下所示。

附属书(规定)机械构造部件用烧结材料主管大臣:通商产业大臣制订:昭和58(1983).11.1 修改:平成12(2000).3.20公示:平成12(2000).3.21拟订原案合作者:日本粉末冶金工业协会审议部会: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非铁金属部会(部会长神尾彰彦)如对此标准有意见或者疑问,请联系工业技术院标准部标准业务科产业基盘标准化推进室(100-8921东京都千代田区霞关1条3-1)并且,日本工业标准根据工业标准化法第15条规定,以5年为最大期限,必须在此期限内附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审议,并及时确认、修改或废止。

日本工业标准烧结金属材料——规格Sintered metal materials—Specification序本标准是以1996年第一版发行的ISO 5755,Sintered metal materials—Specification为基础,制订的日本工业标准,但日本工业标准与ISO标准值的规定项目不一样,不可能直接对比统一。

这次修改,在附属书中对采用ISO的材料的日本工业标准材料进行了规定,使两者可以并用。

不过,因ISO开始了原国际标准的修改工作,需要注意ISO材料记号的使用。

此外,本标准中有侧线或者点线的部分,为附属书材料特性试验的相关部分,是国际标准中没有的事项。

1. 适用范围此标准规定了轴承与机械部件使用的烧结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特性及物理特性。

备注1 选择粉末冶金材料时,材料的特性不单是化学成分及密度,还要考虑到制造方法。

已经适用于制品、用途的材料特性,锻造品和铸造品或许不同。

因此,在确认特性时,最好与生产者联系。

2.此标准对应的国际标准如下所示ISO 5755,Sintered metal materials—Specification2. 引用标准以下的标准因被本标准引用,构成了本标准规定的一部分。

这些引用标准,适用其最新版本。

JIS Z 2202 金属材料冲击试验片JIS Z 2241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方法备注ISO 6892,Metallic materials—Tensile testing at ambient temperature与本标准同等。

JIS Z 2242 金属材料冲击试验方法JIS Z 2244 维氏硬度试验—试验方法JIS Z 2245 洛氏硬度试验—试验方法备注ISO-4498-1,Sintered metal materials(excluding hardmetal)—Determination of apparent hardness—Part1:虽然限定了烧结材料的规格,但试验方法同等。

JIS Z 2501 烧结金属材料密度、含油率及开放气孔率试验方法备注ISO 2738,Permeable sintered metal materials—Determination of density,oil content and open porosity与此标准一致。

JIS Z 2507 烧结轴承—径向压碎强度试验方法备注ISO 2739,Sintered metal bushes—Determination of radial crushing strength与此标准一致。

3. 选取样本选取样本遵循相关的日本工业标准。

4. 试验方法为了评价附表1到附表9及附属书的指示特性,适用以下的试验方法。

4.1 化学成分成分分析尽量按日本工业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

没有合适的标准时,根据和受试者的协议进行试验。

4.2 开放气孔率开放气孔率遵从JIS Z 2501进行试验。

4.3 含油率含油率遵从JIS Z 2501进行试验。

4.4 拉伸强度拉伸强度使用附图1.所示试验片,遵从JIS Z 2241进行试验。

4.5 外观硬度外观硬度遵从JIS Z 2244或JIS Z 2202进行试验。

Z 2550:20004.6 冲击值冲击值使用附图2所示试验片,遵从JIS Z2202进行试验。

4.7 机械的特性4.7.1 一般事项附表1—附表9及附属书指示的特性值,用各自的化学成分粉末成形,由烧结试验片决定。

这些表面特征值是选择材料的指南。

这些特性值为由制品设计规定进行特殊试验的根据。

试验是为了证明表现特性值使用的手段,特性值从硬度值换算、还必须从制品切下的试验片进行拉伸试验。

如果必须进行制品试验时,或是在图纸上明确记录受试者与试验者间的协议,或是作为使用者的技术记录明确记录。

4.7.2 拉伸特性拉伸强度的基准值如4.4所示,使用成形、烧结的试验片进行试验。

在无热处理材料的情况下,使用机械加工试验片,遵循JIS Z 2241进行试验。

4.7.3 外观硬度外观硬度的规范值(维氏硬度及洛氏硬度)遵从JISZ 2244或JIS Z 2245进行试验。

如果硬度值作为制品试验,被指定为受试试验时,要求值和测量点一起记录在制品设计图上。

4.7.4 压碎强度压碎强度遵从JIS Z2507进行试验。

试验片厚度必须在JIS Z 2507规定的范围内。

因为试验片厚度在规定范围外,压碎强度值与标准不同,所以在必要时,要根据受试当事人间的协议进行试验。

5 规格化学成分与机械特性在附表1-附表9及附属书中指示。

浸渗液体润滑剂的轴承材料的润滑剂含量,必须在开放气孔率的90%以上。

附表1—附表9的材料分类记号N在材料没有接受后处理时使用,材料经过热处理、磷酸盐处理、水蒸气处理等后处理时使用。

附图1.1 制作拉伸试验片用模块内部的形状及尺寸(成形、烧结的试验片用)单位mmb c L c L t W R1R2 α°5.65 ±0.02 5.90±0.0245.0±0.0590.0±0.518.00±0.022.3±0.125.0±0.120°±1°备注1.根据ISO/DIS 27403Z 2550:2000附图1.2 制作拉伸试验片用模块内部的形状及尺寸(成形、烧结的试验片用)单位mmb c L c L d L t W R1R2 加压面积1号 5.70±0.02 5.96+0.0232 87.800.2096.500.108.700.054.35 36 约7cm22号 5.65±0.02 5.90±0.0232±0.0581.0±0.590.0±0.58.70±0.024.35±0.1025.0±0.1——备注1.1号为以往日本使用的规格。

2号为根据ISO/DIS 2740的。

2.通常压粉体高度为4.0—6.0mm即可。

支撑部如下图设置防滑时,试验片的厚度为5.0-6.5mm的高度。

附图1.3 拉伸试验片(使用机械加工的试验片)单位mmb c L c L d L t W R1 d°L e4Z 2550:2000¢4.75 +0-0.20 ¢4.85+0-0.2026.0±0.206.3±0.575.0±1.010.0±0.52.0±0.520.0°±1.07.9备注ISO/DIS 2740单位mm附图2 制作冲击试验片模块内部的形状及尺寸备注压粉体高度为9.8—10.2mm。

5Z 2550:2000 附表1 渗浸液体润滑剂轴承用材料-纯铁系、铁-铜系、铁-青铜系、铁-碳-黑铅系、青铜系、黑铅系6Z 2550:2000附表2 构造部件用铁系材料—纯铁系、铁-碳系、铁-铜系、铁-铜-碳系7Z 2550:2000 附表2 构造部件用铁系材料—纯铁系、铁-碳系、铁-铜系、铁-铜-碳系(续)8Z 2550:2000附表3 构造部件用铁系材料铁-磷系9Z 2550:2000 附表4 构造部件用铁系材料-铁-镍系、铁-镍-铜系10Z 2550:2000附表5 构造部件用铁系材料-铁-镍-铜-钼系11Z 2550:2000 附表6 构造部件用铁系材料-合金铁-镍-钼-锰系-仅热处理材料(参照备注)。

特性从4.4所示机械加工后试验片得出。

12Z 2550:2000附表7 构造部件用铁系材料-铜或铜合金溶浸系-热处理材料的特性,从4.4所示机械加工后的试验片得出。

13Z 2550:2000 附表8 构造部件用非铁系材料-铜及铜系14Z 2550:2000附表9 构造部件用不锈钢系材料15Z 2550:2000附属书(规定)机械构造部件用烧结材料1.适用范围此附属书在标准5.1规定的烧结金属材料的规格中,规定了JIS Z 2550:1989规定的种类、记号、机械性质、密度及化学成分。

此附属书的规定为5年后修改(标准附表1—附表9与ISO的材料统一)前过渡期使用。

(1)1N/mm2=1MPa(2)化学成分中,SMS1种与SUS316及SUS304相当,SMS2种与SUS410相当。

(3)其他为磷、硫磺、锰、硅等。

16JIS Z 2550:2000烧结金属材料—规格说明本说明对标准及附属书中规定、记载的事项,以及相关事项进行说明,不是标准的一部分。

本说明由日本标准协会编辑发行。

对此标准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日本标准协会。

1. 制订、修改的宗旨及过程1.1 制订的宗旨此标准规定了广范围在汽车、机械、电气机械、农业机械及精密机械的机械构造部件中使用的烧结金属材料的规格,JIS Z 2550于1983年制订。

1.2 上次修改的原委此标准1989年修改后,2000年进行了本次修改。

1989年的修改随着规定的特性值向SI单位过渡进行修改,没有修改技术方面的内容。

1.3 本次修改的宗旨上次修改后,1996年制订了ISO 5755(Sintered metalmaterials-Specification),统一了ISO长年未解决的材料标准化。

受此影响,日本标准调查会有必要对标准统一化进行研讨,作为日本工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统一工作的一环,进行了这次与ISO统一的修改。

可是,因为包括材料记号在内的修改,有可能导致使用者在使用时出现混乱的情况,所以这次修改把旧标准的材料加在附属书中,规定为过渡措施可以并用。

本规格下次修改时,决定废止旧JIS规定材料及规定的特性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