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国家税务局税收分析工作制度》(精)

天津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国家税务局税收分析工作制度》(精)

乐税智库文档财税法规策划乐税网天津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国家税务局税收分析工作制度》的通知【标签】税收分析工作【颁布单位】天津市国家税务局【文号】津国税计﹝2008﹞23号【发文日期】2008-10-16【实施时间】2008-10-16【有效性】全文有效【税种】征收管理各区、县国家税务局,开发区、保税区、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税务局,直属税务分局,海洋石油税务分局:近年来,各单位按照税务总局和市局要求,结合实际工作,不断加强税收分析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税收分析工作开展的还不平衡,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税收分析水平不高,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收入进度分析的层面上。

为进一步规范税收分析工作,提升全系统税收分析水平,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分析工作制度〉的通知》(国税发〔2007〕46号和有关规定,市局制定了《税收分析工作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十月十六日天津市国家税务局税收分析工作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税收管理,规范税收分析工作,提升税收分析水平,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分析工作制度〉的通知》(国税发〔2007〕46号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税收分析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税收与经济税源、税收政策、税收征管等相关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评价,查找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的措施建议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

它是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是促进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税收职能的重要手段。

第三条根据工作需要,在税收分析中运用多种分析方法,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常规分析和专题分析。

常规分析主要动态反映当期(月、季、年税收收入情况;专题分析主要反映特定税收问题或现象。

第四条税收分析坚持实事求是、从经济到税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市各级国税机关和部门的税收分析工作。

第二章税收分析工作职责第六条税收分析工作实行市局、区县局(含市局所属分局,下同、税务所(科3级管理。

市局负责对区县局税收分析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区县局要向市局报告税收分析的具体实施情况。

第七条市局税收分析工作主要职责:(一贯彻税务总局税收分析工作制度和有关要求,负责全市国税税收收入的分析、监控和预测,重点对全市国税税收总量和增长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全市重点税源行业、企业经济税收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对全市国税税收征收管理质量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管理的措施及建议。

(二定期开展全市有关宏观税负、税收弹性以及税种、产业和行业与对应经济指标相关关系的宏观分析;组织进行全市纳税能力估算,开展税收征收率的测算和分析工作;组织开展税收政策变动及重大税收征管措施对税收收入影响的跟踪分析,提出深化征管改革,推行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建议,提出对重点税源企业加强管理的意见。

(三对个体私营税收增减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税务登记户数变化影响税源的情况进行分析,对当期新增税源户数、分税种入库税款情况及转出、停业企业的户数情况进行统计。

(四定期做好减免税的认定、审批的统计分析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实行就地预缴的汇总纳税成员企业的利润和所得税实现情况;注重在总体分析基础上突出重点税源行业与企业情况分析。

(五做好出口退税政策和重要管理措施的出台对收入的增减影响分析,检查政策落实质量,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掌握即期与累计出口退税、调库资源实现情况、审批情况、退税和已调库情况、应退未退和应调未调的原因,对免抵调库当年与上年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免抵调库数额在千万元以上重点出口退税企业进行详细分析。

(六做好加强稽查增加收入情况分析;做好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互动机制协调运转工作,以促进税收分析水平的提高。

(七定期发布税务总局和市局监控重点税源企业分行业税负标准和税负预警指标,通报行业和重点税源企业的税负率、利润率、平均物耗等指标及变动情况。

(八建立和落实定期税收分析会议和地区税收分析会议制度,税收收入分析报告与通报制度,税收分析档案管理制度;开展经济税源调查和专题税收调研分析工作。

(九建立健全规范统一的税收分析指标体系和方法体系,研究建立税收预测模型,协调开发税收分析软件并推广使用。

(十举办税收分析业务培训与交流,指导、监督和考核区县局税收分析工作。

第八条区县局税收分析工作主要职责:(一贯彻市局税收分析工作制度,落实市局部署的各项税收分析工作任务。

(二做好本单位各项税收收入分析报告、税收计划建议、报表的整理、汇总与报送工作。

(三按照市局部署或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组织开展本地区税源调查工作,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四定期组织召开本单位税收收入分析会,并根据市局发布的预警指标和税收分析成果提出征管建议。

(五对相关科(所或岗位报送的报表、报告等税收分析基础资料进行审核、评价和使用,提出改进工作建议。

(六对税务总局、市局监控的重点税源企业进行逐户分析,形成重点税源分析报告。

(七对中小企业分类进行行业税负率等指标的整体分析。

(八定期对所征收和管理的税收分税种、分重点税源企业进行收入预测和分析,并随时掌握收入变化情况,对出现影响收入变化的重大情况要及时上报。

(九对流转税、所得税、出口退税政策变动对税收收入的增减影响情况进行分析;对流转税、所得税重要管理措施增收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或建议。

(十加强重点投资项目的跟踪调查,密切关注和分析企业投产、达产情况,特别是对新增税源情况要进行重点调查和分析。

(十一做好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互动工作,积极利用税收分析成果对实施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管理性检查和税务稽查工作提出建议。

通过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进一步提高税收分析水平。

(十二制定与完善税收分析工作制度;组织税收分析业务培训与交流。

第九条税务所(科税收分析工作职责,由区县局结合工作实际确定。

第三章税收分析工作机制第十条全市国税系统税收分析工作由市局计划统计处牵头组织开展,市局具有税收分析职能的处室和各区县局协助开展;区县局税收分析工作由计划统计科牵头组织开展,具有税收分析职能的科室和各征收、管理所协助开展。

第十一条建立市局与区县局联动分析机制。

市局具有税收分析职能的处室要定期或随时发布在税收分析工作中发现的疑点问题(如征管“六率”情况、行业税负、重点税源企业申报、入库、减免、提退、出口退税、免抵调库等信息明显反常等,并进行跟踪督导;区县局要对疑点问题及时组织查明情况、分析原因、研究落实解决措施;区县局通过分析工作发现的带有典型性的异常情况或问题,要及时上报,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全系统相同或类似问题的处理。

第十二条建立税收分析与纳税评估、税源监控、税务稽查的互动协调机制。

收入分析部门和岗位对分析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向有关征收部门(岗位或税源管理部门传递,对出现明显问题(经济税收对应关系偏离较大、重点税源企业税负率明显超出合理区间的单位和企业,要督促有关部门和岗位深入分析。

对问题原因不明的单位或企业,要及时移送纳税评估部门。

纳税评估部门根据收入分析部门提供的信息,逐一组织评估核查,对存在重大偷税行为的,移送稽查部门查处。

纳税评估、稽查部门查明的问题原因及其它相关方面的情况,及时反馈给税收分析部门或岗位。

第十三条建立月度税收分析会议、地区税收分析会议、重点税源分析会议、税收情况报告和通报、定期税收预测、经济税源调查以及税收分析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机制。

第十四条月度税收分析会议。

区县局每月召开税收收入分析会,市局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税收分析会,分析把握税收形势,研究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税收政策的措施。

税收收入分析会由局主要负责人或主管局领导主持,计统、税种管理、征收管理、税源管理以及稽查等部门参加。

计统部门负责税收收入综合情况分析,税种管理部门负责分管税种收入情况及政策执行情况分析,征收管理部门负责征管措施成效分析,税源管理部门负责税源情况分析,稽查部门负责稽查情况分析。

计统部门负责会议纪要的整理。

第十五条地区税收分析会议。

市局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地区税收分析会,针对有关问题进行专题讨论。

会议由市局领导或市局计划统计处组织,由有关区县局计统部门和税源管理部门人员参加,必要时分管计统工作的局领导参加,并扩大到税种管理、征收管理等部门人员。

计统部门负责会议纪要的整理。

第十六条重点税源分析会议。

区县局根据税收形势和收入分析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各税种增减变化情况,每月月底前召集有关科所的重点税源企业税收管理员进行税收分析汇报,开展专题分析。

分析会议由主管局领导或计统部门主持,一般由相关科所负责收入分析工作的人员以及税收管理员参加,必要时可扩大到税政、征管以及税源管理等部门。

计统部门负责会议纪要的整理。

第十七条税收情况报告和通报。

市局、区县局每月要向上级机关报告、向下级机关通报税收收入完成情况,分析收入形势,查找问题,提出工作措施或建议。

当收入情况发生异常波动或出现较大问题,特别是发生对税源影响较大的情况时,要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对不报、瞒报并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责任。

第十八条定期税收预测。

具体税收预测工作按照市局《天津市国家税务局税收收入预测工作制度》的规定实施。

第十九条经济税源调查。

经济税源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产业、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工商登记信息、企业资金状况等相关情况,实现应征、上缴入库税收情况,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征管措施实施情况,税制变化、政策调整影响税收情况等。

第二十条税收分析档案管理。

要对开展税收分析所必需的税收收入情况、影响税源和税收变动的各种因素、主要宏观经济指标、重点税源生产经营情况等数据、文字资料,按照规范、完整、及时、准确、连贯的原则建立税收分析档案,并按规定上报。

第二十一条在税收分析工作中,要根据组织收入和税源管理的需要,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各级例会和汇报制度。

第四章常规税收分析工作流程第二十二条市局和区县局两级常规税收分析工作流程:获取和查阅税收及相关资料—;—;加工整理形成各种分析图表—;—;分析人员共同研究讨论收入形势和分析重点—;—;撰写内部分析报告—;—;专题会议研究—;—;行文向上级报告、向下级通报收入情况—;—;整理税收分析档案—;—;跟踪了解分析中所发现问题的成因及改进措施的落实情况。

税收及相关资料包括税收月快报、税收会计统计报表、重点税源监控资料、税收分析档案等税收情况,以及与税收相关的经济统计指标、税源信息和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征管措施等。

第二十三条区县局要根据税收分析工作实际,制定税务征收管理所(科常规税收分析工作流程。

第二十四条市局于每个月份终了后3日内完成税收月快报数据采集和情况搜集;18日( 季度22日前完成税务总局和市局重点税源监控资料采集和上报,每月底前完成市局重点税源分析资料采集;4日内向税务总局上报主要增减原因分析(税收简报;5日内完成会计统计报表数据采集;10日内完成税收分析报告,并上报税务总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