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概论第一讲概述(法律都有哪些?)一、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一)宪法典? 我国宪法由54年制定,82年重大修改,也82宪法。
包括四章:1、总纲。
纲领性的规定了社会主义制度、? 依法治国、经济制度、教育科技、计划生育等国家大政方针政策。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宗教信仰自由;? (4)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5)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6)住宅不受侵犯;? (7)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 (8)评判、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9)劳动的权利义务;? (10)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11)特殊人员由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12)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 (13)纳税的义务等。
3、国家机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4、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
(二)宪法相关法? 是与宪法相配套、直接保障宪法实施和国家政权运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法律:1.有关国家机构的产生、组织、职权和基本工作制度的法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
2.有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法律;如《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
3.有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法律;如《国家安全法》、《国防法》、《反分裂法》等。
4.有关保障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法律。
如《选举法》、《集会游行示威法》等。
二、民法? 1、定义? 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 民法既包括形式上的民法(即民法典),也包括单行的民事法律和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民事法律规范。
2、体系? 民法总则编:《民法通则》(1986)及后来的实施意见? 物权编:《物权法》(2007)《担保法》(1995)? 债权编:《合同法》(1999)及合同法解释1、2人格权编:《人格权法》目前只有草案稿,待成熟后将提请审议? 侵权责任编:《侵权责任法》(2010年实施)? 知识产权编:《著作权法》(1991)《商标法》(1993修正)《专利法》(2008年修订)? 家庭关系编:《继承法》(1985)《婚姻法》(2001修订)《收养法》(1998修订)? 涉外民事关系编:《涉外民事关系律适用法》,目前只有草案,待成熟后将提请审议? 据解了,继侵权责任法颁布后,民法典下一步的内容将是人格权法的审议,预计将会列入2010——2011年的人大立法计划,另外涉外民事关系法也将在几年内提请审议,待次两步完成后,全国人大将用3年左右的时间整合现行民事法律,最终编撰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预计最快在2015——2018年前后)。
三、刑法(一)定义?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责任的法律。
刑法有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之分。
狭义刑法是指刑法典。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广义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广义的刑法包括:? (1)刑法典。
? (2)单行刑事法规。
即全国人大常委会99年12月通过的《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
? (3)附属刑法规范。
即非刑事法规中的刑事责任条款。
如,《价格法》第46条规定:价格工作人员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索贿受贿,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价格法》属于行政法,但由于第46条涉及到追究刑事责任的条款,,属于附属刑法规范,因此,属于广义刑法的范畴。
(二)刑法的内容:刑法共两篇15章452条。
第一篇总则(共5章101条)? (1)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2)犯罪和刑事责任,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共同犯罪和单位犯罪。
? (3)刑罚的种类,其中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其中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 (4)量刑、累犯、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缓刑、假释和时效。
? (5)其他规定。
第二篇分则共10章351条。
? (1)危害国家安全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 (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罪;? (4)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5)侵犯财产罪;? (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7)危害国防利益罪;? (8)贪污贿赂罪;? (9)渎职罪;? (10)军人违反职责罪。
? 附则。
规定了刑法施行的日期及对纳入普通刑法的单行刑法或过时的单行刑法规内容的失效及保留继续使用的内容的规定。
四、行政法?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由规范行政主体和行政权设定的行政组织法、规范行政权行使的行政行为法、规范行政权运行程序的行政程序法、规范行政权监督的行政监督法和行政救济法等部分组成。
其重心是控制和规范行政权,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行政关系:? (1)行政管理关系。
即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等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等行政相对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形成的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关系中的主要部分。
行政主体的大量行政行为,如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处罚等,大部分都是以行政相对人为对象实施的,从而与行政相对人之间产生行政关系。
?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即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及其公务人员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
所谓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授权,依法定方式和程序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权力机关、国家司法机关、行政监察机关等。
? (3)行政救济关系即行政相对人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行政主体做出的行政行为的侵犯,向行政救济主体申请救济,行政救济主体对其申请予以审查,做出向相对人提供或不提供救济的决定而发生的各种关系。
所谓行政救济主体,是指法律授权其受理行政相对人申诉、控告、检举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国家机关。
主要包括受理申诉、控告、检举的信访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机关,以及受理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
? (4)内部行政关系即行政主体内部发生的各种关系,包括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平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国家公务员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之间的关系,行政机关与其委托行使某种行政职权的组织的关系等等。
? 在上述四种行政关系中,行政管理关系是最基本的行政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和行政救济关系是由行政管理关系派生的关系,而内部行政关系则是从属于行政管理关系的一种关系,是行政管理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行政主体单方面内部的关系。
行政法律主要有:行政组织法、国家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行政许可法、行政程序法、行政公开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 行政法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内容十分丰富:由于现代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其活动领域已不限于外交如国防、治安、税收等领域,而是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因此,这就决定了各个领域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均需要行政法调整,现代行政法适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内容也更加丰富。
五、商法? 商法是调整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商法的调整对象是纷繁复杂的商事关系。
尽管目前法学界对商法与经济法的划分界限存在着分歧,但一般而言,我们把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破产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海商法等归入商法的范畴。
商法的特征:(1)商法调整行为的营利性特性。
(2)商法调整对象的特定性(3)商法规范较强的技术性和易变性。
(4)商法的公法性(5)商法的国际性六、诉讼法? 诉讼法部门指规范诉讼活动的法律。
主要包括有《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另外,诉讼法部门还包括《仲裁法》、《监狱法》以及《律师法》等等。
? 诉讼法指的是规定诉讼程序的法律的总称,是打官司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诉讼法是典型的法律程序法。
在中国有三大诉讼法,分别是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在法治比较发达的国家,除了以上三大诉讼法外,一般还有宪法诉讼。
(中国目前还没有宪法诉讼,因此没有规范违宪案件审理的程序法)七、国际法? 国际法是一个与国内法相对应的法律体系。
主要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包括: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
与国内法一起构成当代人类社会完整的法律秩序。
(一)国际公法国际公法也称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中形成的,用以调整国际关系(主要是国家间关系)的,有法律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国际法的主体主要是国家,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还包括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和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个人不能成为国际法的主体。
? (2)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律,不是国家之上的法律。
即不存在超越国家之上的立法机关来制定法律然后强加于各国。
国际法中对国家具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是由国家通过协议制定的。
? (3)国际法不存在超越国家的强制实施法律的机关,国际法的实施主要依靠国际法主体本身的行为。
当国际法遭到破坏、国际法主体的权利遭受破坏时,国际法主体通过自助或集体制裁,以捍卫国际法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国际法的实施。
?国际公法内容包括国际法的基本原理、国际法主体、国际法律责任、国际法上的空间划分(国际领土法、海洋法、空间法)、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外交和领事关系、国际争端解决等。
(二)国际私法国际私法是以涉外民事关系为调整对象,以解决法律冲突为中心任务,以冲突规范为最基本的规范,同时包括规范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规范、避免或消除法律冲突的统一实体规范以及国际民事诉讼与仲裁程序规范在内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三)国际经济法是指调整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国家与他国私人之间;国际组织与私人之间以及不同国籍私人之间,相互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是随着各国之间贸易和经济往来日益增长以及国家对贸易和经济活动的干预日益加强而形成和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