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基处理技术复习知识点

地基处理技术复习知识点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需满足天然地基进行加固改良,形成人工地基,以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保证其安全与正常使用.这种地基加固改良称为地基处理地基处理的目的:1. 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 2. 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 3. 改善地基土的透水特性 4. 改善地基土的动力特性 5. 改善特殊土地基的不良地基特性地基处理的对象是软弱地基和特殊土地基地基处理的方法1.换填垫层法2.振密挤压法3.排水固结法4.置换法5.加筋法6.胶结法7.冷热处理法地基处理技术最新发展反映在地基处理机械、材料、地基处理设计计算理论、施工工艺、现场检测技术以及地基处理新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多种地基处理方法的综合应用等各个方面地基处理现场监测和质量检验测试是地基处理工程的重要环节地基处理效果检验的方法:荷载试验、钻孔取样、静力触探实验、标准贯入试验、取芯试验等
荷载试验可分为单桩荷载试验和地基荷载试验单桩荷载试验可分为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和单桩水平静荷载试验地基载荷试验可分为天然地基载荷试验和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天然地基载荷试验按试验深度分为浅层载荷试验和深层载荷试验垫层的作用1.提高持力层的承载力2.减少沉降量3.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4.防止冻胀5.消除膨胀土的膨胀作用垫层施工方法按密实方法分类有:机械碾压法、重锤夯实法和平板振动法质量检测:对粉质黏土、灰土、粉煤灰和砂石垫层施工质量检测可分为环刀法、贯入仪法、静力触探、轻型动力触探或标准贯入试验检验;对砂石、矿渣垫层可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检验,并均应通过现场试验以设计压实系数所对应的贯入度为标准检验垫层的施工质量。

压实系数也可以采用环刀法、灌砂法、灌水法或其他检验方法排水固结法适用于处理淤泥质土、淤泥和冲填土等饱和黏性土地基排水固结法的核心由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组合而成地基土的总沉降一般包括瞬时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三部分。

瞬时沉降是在荷载作用下由于土的畸变所引起的,它在载荷作用下会立即发生。

固结沉降是由于孔隙水的排出而引起土体积减少所造成的,占总沉降的主要部分。

次固结沉降则是由于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后,在恒值有效应力作用下土骨架的蠕变所致。

膜内真空度一般可维持在650mmHg左右,相当于80kpa的真空压力强夯法质量检测: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承载力检验应在施工结束后间隔一定时间方可进行;对于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7~14d;对于粉土和黏性土地基可取14~28d。

经过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通常有三种类型:均质地基、复合地基和桩基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复合地基根据地基中增强体的方向可分为水平增强体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斜向增强体复合地基和双向增强体复合
地基。

桩体复合地基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1.加固区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是非均质的和各向异性的2.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在各类复合地基沉降的实用计算方法中,通常将总沉降分为两个部分。

设复合地基加固区的压缩量为S1,加固区下卧层土体压缩量为S2,则复合地基总沉降量S为加固区压缩量与加固区下卧层土体压缩量之和。

即S=S1+S2。

加固区压缩量可采用复合模量法、应力修正法和桩身压缩量法计算;下卧层压缩量通常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

利用成孔过程中的横向挤压作用,桩孔内土被挤向周围,使桩间土挤密,然后将灰土或素土分层填入桩孔内,并分层夯填密实至设计标高。

前者称为灰土挤密桩法,后者称为土挤密桩法。

当以消除地基的湿陷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采用土挤密桩法;当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者增强其水稳性为主要目的时,宜采用灰土挤密桩法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一般采用等边三角形排列桩孔,其设计计算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桩孔直径选用;桩孔间距设计;布桩范围的确定;桩长设计;桩孔填料的选用。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处理地基的面积,应大于基础或建筑底层平面的面积,以保证地基的稳定性。

成空和回填夯实的施工顺序宜间隔进行,当整片处理时,宜从里(或中间)向外间隔1~2孔进行,对大型工程可采用分段施工;当局部处理时,宜从外向里间隔1~2孔进行。

基础地面以上应预留0.7~1.0m厚的土层,待施工结束后,将表层挤松的土挖除或分层夯击密实。

砂桩法是指利用振动或冲击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空后,填入砂并将其挤压入土中,形成较大直径的密实砂桩的地基处理方法。

砂桩的作用:松散沙土中1.挤密作用2.振密作用;软黏土中1.置换作用2.排水作用在地基中设置由碎石组成的竖向增强体(或称桩体)形成复合地基达到地基处理的目的,均称为碎石桩法
按施工方法的不同,碎石桩法可分为:振冲碎石桩法;干振挤密碎石桩法;沉管碎石桩法;沉管夯扩碎石桩法;袋装碎石桩法;强夯置换碎石桩法。

用机械或人工的方法成孔,然后将不同的比例的生石灰(块或粉)和掺合料(粉煤灰、炉渣等)灌入,并进行振密或夯实后形成石灰桩桩体,桩体与桩间土形成石灰桩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称为石灰桩法石灰桩法适用于处理饱和黏性土、淤泥、淤泥质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土层时,宜增加掺合料的含水量并减少生石灰用量,或采取土层浸水等措施。

加固深度从数米到十几米。

但此法不适用于有地下水的砂类土。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般为120~140Kpa,不宜超过160Kpa。

水泥土搅拌法也称为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法,是利用水泥等材料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浆液或粉体)强制搅拌,由固化剂和软土间所产生的一系
列物理化学反应是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土,从而提高地基土强度和增大变形模量的地基处理方法。

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水泥土搅拌法可分为水泥浆搅拌和粉体喷射搅拌两种。

竖向承载搅拌桩复合地基应在基础和桩之间设置150~300mm厚褥垫层,其材料可选中砂、粗砂、级配砂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 夯实水泥土桩与水泥土搅拌桩的区别:夯实水泥土桩是将水泥和土在孔外拌合后在分层填入孔内,夯实成桩。

水泥土搅拌桩则是采用特制的搅拌机械将水泥浆(粉)喷入地基土中后与土体搅拌而形成桩体。

二者的主要区别如下1.由于夯实水泥土桩的桩体材料是将水泥和土在孔外充分拌合,因此,桩体在桩长范围内是基本均匀的,桩体强度不受场地土岩性变化的影响。

夯实水泥土桩的现场强度和相同的水泥掺量的室内试样强度,在夯填密实度都相同的条件下是相等的。

而水泥土搅拌桩由于机械以及土质的变化,导致桩身强度一般是不均匀的,与现场各土层的含水量、土的类型密切相关。

2.由于夯实水泥土成桩是将孔外拌和均匀的水泥土混合料回填桩孔内并强力夯实,桩体强度与天然土体强度相比有一个很大的增量,这一增量既有水泥的胶结强度,又有水泥土的密度增加产生的密实强度。

而搅拌桩的桩体密度在搅拌后增加不少,桩体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的胶结作用。

3.由于夯实水泥土中选用的土料是工程性质较好的土,而形成水泥土搅拌桩的原位土体通常是含水量高、强度低的不良工程性质的软土,所以,即使采用相同的水泥掺量,夯实水泥土桩的桩体强度要比水泥土搅拌桩的桩体强度高出很多。

高压喷射注浆法是用高压水泥浆通过钻杆由水平方向的喷嘴喷出,形成喷射流,以此切割土体并形成水泥土加固体的地基处理方法。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又称为CFG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等混合料加水拌合形成的高黏结强度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组成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

褥垫层的作用:1.保证桩土共同承担荷载2.调整桩土荷载分担比3.减小基础底面的应力集中4.调整桩、土水平荷载的作用褥垫层厚度过小,桩对基础将产生很显著的应力集中,需考虑桩对基础的冲切,这势必导致基础加厚。

如果基础承受水平荷载作用,可能造成复合地基中桩发生断裂;褥垫层厚度大,桩对基础产生的应力集中很小,可不考虑桩对基础的冲切作用,基础受水平荷载的作用,不会发生桩的折断。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大量的工程实践,同时考虑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褥垫层厚度取10~30cm为宜。

z / b 中砂、粗砂、砾砂、圆砾、角砾、石屑、卵石、碎石、矿渣粉质黏土、粉煤灰灰土
0.25 20 6 28
≥0.50 30 23 2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