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20200920024221)

统计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20200920024221)

第一章概述测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20分)1、统计学是一门()A、方法论的社会科学 B 、方法论的自然科学C、实质性科学 D 、方法论的工具性科学2、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 ()。

A、2000名学生B 、20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名学生 D 、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3、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A、该市国有的全部工业企业B 、该市国有的每一个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的某一台设备 D 、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4、变量是()A、可变的质量指标 B 、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指标C、可变的品质标志 D 、可变的数量标志5、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A、标志B 、总体单位c 、指标D 、总体6、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A、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B 、数量性、大量性、差异性、C、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D 、同质性、大量性、可比性7、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A、工人年龄 B 、工人性别C 、工人体重D 、工人工资等级8、标志是说明()A、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B 、总体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C、总体单位质的特征的名称 D 、总体特征的名称9、在职工生活状况的研究中,“职工的收入”是()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随机变量值D、连续变量值10、下列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中等学校数B 、国营企业数 C 、国民生产总值 D 、学生人数11、下列属于无限总体的是()A、全国的人口总数 B 、水塘中所养的鱼C、城市流动人口数 D 、工业连续大量生产的产品产量12、某人月工资500元,则“工资”是()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 、质量指标D 、数量指标13、某单位有500名工人,把他们的工资额加起来除以500,则这是()A、对500个标志求平均数B、对500个变量求平均数c、对500个变量值求平均数D、对500个指标求平均数14、要了解全国人口情况,总体单位是()A、每个省的人口 B 、每一户C、每个人D、全国总人口15、已知某种商品每件的价格是25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A、指标B 、变量c 、品质标志D 、数量标志16、某地区四个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分别为20万元、50万元、65 万元和100万元,这里的“工业总产值”是()A、变量B 、变量值C、数量标志D 、品质标志17、有四名工人的月工资额分别为125元、140元、165元、200 元,这四个数字是()A、数量指标 B 、变量C、变量值D 、品质标志18、某企业职工人数为1200人,这里的“职工人数1200人”是()A、标志B 、变量c 、指标D 、标志值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标志值有两大类: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 B 、品质标志才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才有标志值 D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有标志值20、对某地区某日的气温进行测量得到的测量值,使用的计量方式是(),A、测量值数据 B 、计数值数据 c 、排序数据D 、分类数据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变量按其是否连续可分为()A、确定性变量 B 、随机变量C、连续变量D、离散变量2、某企业是总体单位,则数量标志有()A、所有制B 、职工人数C、月平均工资D、产品合格率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 B 、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C、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4、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工人人数B 、性别C、文化程度D 、企业经济类型5、下列属于离散变量的有()A、人数B 、身高C、工厂数D 、机器台数6、要调查某地区全部成年人口的就业情况,那么()A、全部成年人是研究的总体 B 、成年人口数是统计指标C、成年人口就业率是统计标志 D 、“职业”是每个人的特征,“职业”是数量标志7、设某地区五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分别是25万元、22万元、40万元、33万元和65万元,则()A、“所有制”是企业的品质标志 B 、“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数量标志C、“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的统计指标 D 、25、22、40、33、65是变量值8、总体、总体单位、标志和指标这几个概念间相互关系表现为()A、没有总体单位也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因此离不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C 、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数量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是只能用数值表现的9、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民族B 、职业C、职称D、文化程度E、工作年限10、要调查1000户养鸡专业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选用的数量标志有()A、养鸡专业户的户数 B 、每一养鸡户的养鸡数 C 、1000户养鸡户的养鸡数D、每一养鸡户的收入 E 、1000户养鸡户的总收入三、判断题(每题1. 5分,共计15分)1、统计在研究客观事物现象时,是以客观事物现象的定量认识为基础的()2、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3、统计总体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4、工资是离散变量()5、统计研究客观事物现象,着眼于个别的数量特征而不是总体的数量特征()6、某生产组有5名工人,日产零件数分别为60件、6I件、62 件、63件、64件,因此说有5个变量()7、用文字表示的指标叫质量指标,用数字表示的指标叫数量指标()18、品质数据用文字回答,但有时也用数值回答()9、标志和指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没有任何的联系()10、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者共同性质的许多个体构2成的整体()四、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计9分)I、统计:D、可以有多个标志9、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的划分依据是()A、调查的方法B 、调查包括的范围cD、调查登记的时间10、把统计表区分为简单表和分组表的标志是A、分组标志的选定B、分组数目的多少五、简答题(每题9分,共计36分)1、社会经济统计的工作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编制统计表14、次数分布数列是()A、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B、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C、按数量标志或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数列 D 、按总体单位数分组形成的数列15、某一等距连续变量数列中,某一组的下限值是120,其相邻组的组中值是60,则该组的上限值是()A、240 B ,180 C ,220 D ,26016、某水库的储水量,属于()A、数量标志 B 、质量标志C、时点指标D、时期指标17、对储蓄金额最高的几个储蓄所进行调查,’以反映基本情况,属于()4、标志和指标的区别和联系各是什么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测试题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40分)1、将统计总体按照某种标志区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统计方法是C、统计设计 D 、统计调查B 、描述研究对象的指标D 、分布在各栏中的饿指标数值3、某学生某门课成绩为90分,则“成绩”是()A、品质标志B 、变量值c 、变量D 、标志值4、要了解某企业的期末库存量,调查人员亲自盘点库存,这种搜集资料的方法是()A、询问法B 、报告法C、直接观察法D 、问卷法5、统计整理主要是对()进行整理A、历史资料B 、原始资料C、分析资料D 、综合资料6、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A、调查对象B 、调查单位c 、报告单位D 、调查表7、编制复合分组表是因为()A、分组的次数太多 B 、现象变动太复杂C、分组组距太大D、主词是复合分组8、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 B 、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指标A、抽样调查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D、普查18、对灯管的使用寿命进行调查,属于()A、抽样调查B 、重点调查 C 、典型调查D、普查19、统计表的宾词是()A、总体单位的名称 B 、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C、统计表的类型 D 、说明总体的性质20、统计表适用于()A、调查阶段B 、汇总阶段 C 、分析阶段D、调查、分析和汇总阶段21、在区分事物性质的分组中,划分经济类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种分组,可以研究各经济类型的()A、品质标志B 、数量标志C、规模大,J D、依存关系22、统计整理是()A、统计分析的前提,统计调查的继续B、统计研究的初始阶段C、统计研究的最终阶段D、统计调查的前提,统计分析的继续23、下列哪一种资料,宜编制单项数列()A、连续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较, B 、连续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大C、离散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较,D、离散变量且变量值变动幅度较大24、统计中把反映总体单位特征的大量原始资料转化到反映总体数量特征的基本统计指标的工作过程,叫做()A、统计设计 B 、统计整C、统计分析 D 、统计资料的开发与应用25、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分组标志的正确选择 B 、按品质标志分组C、选用多个标志进行分组,形成一个分组体系D、善于运用复合分组2、统计指标: ‘D看主词是否分组II、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和组数的多少成()3、变异A、正比B 、等比C 、反比1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BD 、不成比例()、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 D 、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13、统计整理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A、对调查资料的审核 B 、统计分组C、资料汇总D、调查的组织形式()C、总体是否相同2、社会经济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其研究方法的特点是什么?3、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A、统计整B 、统计分组2、统计表的主词是()A、表中全部统计资料的内容C、各指标所说明的研究对象326、对某市占成交额比重大的7个大型集市贸易市场的成交额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A、普查 B 、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 D 、典型调查27、要了解我国农村经济的具体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A、普查 B 、典型调查 c 、重点调查 D 、抽样调查28、对无限总体进行调查的最有效、最可行的方式通常采用()A、抽样调查B、全面调查C、重点调查D 、典型调查29、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的主要区别是()A、灵活机动的程度不同 B 、涉及的调查范围不同C、对所研究总体推算方法不同 D 、确定所要调查的单位方法不同30、统计调查中的调查项目是()A、统计分组 B 、统计标志C、统计指标 D 、统计数值31、在国有工业企业的设备普查中,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是()A、调查对象 B 、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 D 、调查项目32、企业的领料单、入库单、营业员填写的发货票均属于()A、原始记录 B 、统计台帐C、内部报表 D 、统计报表33、有意识的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的情况,这种调查的方式是()A、重点调查 B 、普查C、抽样调查D 、典型调查34、调查单位就是()A、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 B 、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C、某项调查中登记其具体特征的单位D、城乡基层企事业单位35、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A、平均数B 、相对数C、绝对数 D 、指数36、人口的自然变动(出生和死亡)登记,从所登记的总体单位范围来看,属于()A、典型调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全面调查37、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A、调查组织工作 B 、调查时间和地点C、调查任务和目的D、调查工作计划38、调查时间是指()A、进行调查的时间 B 、调查实际登记的时间C、调查的起止时间 D 、调查资料所属时间39、某市进行科技人员调查,要求在11月5日至15日全部调查完毕,这一时间规定是()A、调查时间 B 、调查期限C、标准时间 D 、登记时间40、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依据的方式是()A、重点调查 B 、典型调查 C 、抽样调查 D 、非全面统计报表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要了解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工业企业普查,则每个工业企业是()A、调查对象B 、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统计总体E、综合单位2、统计资料的表达形式有()A、统计表B、统计分组C、统计图D统计分析报告3、普查一般属于()A、全面调查 B 、非全面调查C、经常性调查D、一次性调查E、专门组织的调查4、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2000年11月1日零时,下列情况不应计算人口数的有()A、2000年n月2日出生的婴儿B、2000年10月29日21时出生,11月1日8时死亡的婴儿C、2000年10月29日23时死亡的人 D 、2000年10月29日8时出生,20时死亡的婴儿E、2000年11月1日1时死亡的人5、典型调查的主要特点有()A、调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目的有意识选择岀来的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B、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C、调查单位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D、调查方法机动灵活,省时省力 E 、可以推断总体6、统计分组是()A、在总体内进行的一种定性分类B、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C、频率又称次篓.D、各组频率大于O,频率之和等于1 E 、频率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7、全国工业企业普查中,()A、全国工业企业数是调查对象 B 、每个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C、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D 、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E、全国工业企业是调查主体8、下列哪些属于质量指标()A、劳动生产率B 、人口密度C 、单位产品工时消耗量D、商品库存量E 、商品销售额F 、职工平均工资9、假定调查目的是全面掌握某市国有企业某月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调查方案中()A、调查对象是该市全部国有企 B 、调查单位是该市每个国有企业C、调查项目是产值、利润等D 、调查时间是一个月10、为了解全国铁路货运状况,有关单位向铁路枢纽站发出调查表,此项调查属于()A、典型调查B、非全面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11、下列现象或指标中宜采用非全面调查的有()A、全国钢铁、原油及主要产品产量 B 、物资库存C、乡镇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经营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D、对某些产品进行破坏性质量检查E、一个地区的新增人口数12、抽样调查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表现在()A、经济性B 、时效性c 、准确性D 、灵活性13、统计分组的含义是()A、对总体而言是合 B 、对总体而言是分C、对个体而言是合 D 、对个体而言是分14、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A、是上限和下限的中点数 B 、在开口组中无法确定C、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D、在开口组中,可参照相邻的组距来确定15、统计表的结构从形式上看,可分为()A、总标题E、主词C、横行标题D、纵栏标题E 、数字资料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1、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