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211工程_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问题及对策_吉翠芳

_211工程_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问题及对策_吉翠芳

“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问题及对策吉翠芳周志峰【摘要】通过调研,发现“211工程”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问题主要有注册随意、设计不规范、应用平台服务不足等,并提出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平台服务的对策,包括规范微信公众号申请、加强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应用研究、规范微信平台设计、加强微信平台内容管理。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图书馆211工程内容管理Abstract:The paper makes a survey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s applied in the libraries of Project211universities,finds some problems such as registration at random,non-standard design and inadequate services,and proposes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WeChat services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the country,including making specific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WeChat public accounts,strengthening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standardizing the desig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ntent management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s.Key words:WeChat public platforms libraries Project211problems countermeasures“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下文简称“211图书馆”)微信平台应用与服务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内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平台服务水平。

笔者于2013年6月1日至6月30日,利用MI2A手机,下载微信软件,在“添加朋友”中输入关键字“图书馆”,查找与图书馆相关微信公众账号(此种方法的缺陷是会排除微信名称中不包括“图书馆”的账号,但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这是最常用的搜索方法),以搜索到的18个开设微信平台的211图书馆为例,分析其微信平台注册、设计、应用服务等方面的问题,来探讨国内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的运行情况,并结合相关研究文献,提出提升我国高校图书馆应用微信平台的对策。

1211图书馆微信平台问题1.1微信平台注册随意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是继微博、QQ群等之后,图书馆宣传和向用户提供服务的另一重要渠道。

部分高校已经注意到这一新事物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便利,相继开通了图书馆微信平台。

(由于无从考证搜索到的与18所211图书馆相关的26个微信公众账号是否为图书馆自身开设,本文假定这些微信平台的开设者均为高校图书馆自身)。

表1中为与18所211图书馆相关的微信公众账号数量。

表1与211图书馆相关微信平台数量分布注册数量学校名称1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2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4武汉大学由表1可知,18个211高校图书馆中,6所211图书馆注册了多个微信公众号,与武汉大学图书馆相关的微信平台竟多至4个。

可以看出,微信平台注册中存在一个图书馆注册多个相关微信公众号的现象。

此种注册方法可增加该图书馆被关注的机率,图书馆也可利用不同的微信账号向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如四川大学图书馆开设了“四川大学图书馆”和“四川大学图书馆查询服务台”2个微信公众号,一个可向用户提供全面的信息通报服务,另一个则可提供针对性的查询服务。

但就笔者自身体验而言,“一馆多号”有其弊端,当关注者搜索某一个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如搜索“武汉大学图书馆”,会出现“武汉大学图书馆”、“武大图书馆助手”等多个搜索结果时,如果用户不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就不会知道哪个账号提供的信息量多,是自己想要关注的平台,增加了用户关注负担。

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权威性强、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官方机构,应集中精力开设并维护一个平台,把一个平台做好、做强,以树立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信息服务的专业形象,而不是盲目跟风,开设多个微信平台,最后由于疏于维护管理,自毁其信息服务形象。

1.2微信平台设计不规范微信平台界面的设计包括微信名称、微信号、微信头像、功能介绍等。

4个方面的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微信名称易于搜索、微信号易于记忆、微信头像美观且能突出图书馆的特色、功能介绍简明概要且吸引人。

而调查显示,多数图书馆在进行微信平台界面设计时,并没有严格遵循上述要求。

经过调查,图书馆微信平台名称设置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学校全称与图书馆结合,如东北农业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等,这种方式使关注者在搜索图书馆微信平台名称时,辨识度高,针对性强,一般不会遗漏搜索结果;二是学校简称与图书馆结合,如北大图书馆、清华图书馆,这种方式只适合社会大众普遍熟悉的著名高校或者校名简称辨识度高的学校;反之,则会给用户带来辨识不清的问题,如当搜到“华师图书馆”这一结果时,用户就会分不清是华中师范大学还是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微信平台;三是学校全称(简称)加图书馆、再加上功能描述,如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小助手、武大图书馆助手等名称,给人以亲近感,能增强关注者与之对话的欲望;四是学校全称(简称)加图书馆、再加上部门或组织名称,如南航大图书馆志愿者协会。

微信号设置,应做到相对易于记忆。

从该原则出发,微信号设置采用图书馆名称的中文或英文名称首字母简写较好,如设置“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微信号可设置成“dbsfdxtsg”、“dbnomallib”等。

调查显示,我国高校图书馆微信号类型有:字母型,如上海交大图书馆sjtulib、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Buptlib等;字母与数字结合型,如北大图书馆pkulib-1902、华工图书馆sculib8711等。

微信头像在美化公众号二维码的同时,更是一个机构的CI(Corporate Identity)标识。

调查发现,大多数图书馆认识到其对本机构的宣传推广作用,将图书馆印章作为微信头像,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等,该种方式能突出图书馆特色。

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图书馆等将校徽作为头像,较有标志性,但不能突出图书馆特色,即只看头像,关注者会误以为是该校而非图书馆的微信。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将图书馆照片、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等将图片“书”作为头像,虽然较为美观,却不能让关注者判断出为哪个学校图书馆开设,不能突出图书馆这一机构性质。

部分高校如北京邮电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微信平台竟然没有头像,丝毫看不出该馆对微信平台服务的重视。

笔者认为,将高校图书馆印章作为微信平台头像是最佳选择。

功能介绍的目的是让关注者在关注微信平台之前,通过阅读简明的介绍,了解其能提供的信息服务,引起用户关注兴趣。

调查显示,大多数图书馆只在功能介绍中对其平台定位或馆藏资源进行说明,不能看出该账号提供的服务。

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微信功能介绍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微信账号”;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功能介绍为“本馆馆藏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邮电和电子学特色”;部分图书馆介绍了其功能,但较简单,如南开大学图书馆功能介绍为“图书馆信息发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功能介绍为“最新的图书信息”。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大多数高校应在设置吸引力强的功能介绍上下工夫。

1.3微信平台服务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211图书馆应用微信平台开展服务详情,笔者在调研期间对26个微信平台进行了文字提问,以此来体验211图书馆微信服务。

表2(剔除了提问无回复、无历史消息和后期消息推送、消息推送中看不出推送内容只介绍功能完善情况的平台)为211图书馆微信平台服务详情,具体包括回复情况、推送频率、推送内容。

(若截止调研结束时间,提问没得到回复,则视为无回复;推送频率一般从作者关注后“后期推送”情况中大致算出;若对其微信平台关注后,发现平台未推送新信息,以其历史记录推断推送频率;表中推送内容部分只是列举了调研1个月内的推送内容)。

微信名称回复情况推送频率关注后推送内容北大图书馆无3 4天1次活动公告北师大图书馆无一周集中2天推送闭馆通知、讲座信息和电影公告、校外访问电子资源方法、文献传递优惠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小助手自定义回复——————南开大学图书馆无1周1次活动、讲座信息清华图书馆无隔天或三四天1次校内活动宣传新书推送、活动通知、经典推荐、珍藏介绍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无每天通知、数据库推介、活动南航大图书馆志愿者协会回复隔天通知、座位提醒、活动号召南京大学图书馆无每天讲座、通知、提醒、试用数据库暨大图书馆无每周1条讲座、毕业季活动暨南大学图书馆无每周1条放假通知由表2可见,211图书馆微信平台服务有待改善。

首先表现为微信平台与用户互动情况不乐观,笔者对调查对象进行提问时,只有“南航大图书馆志愿者协会”微信平台提供了回复,其他则直接忽视笔者问题。

内容推送时间也极其不规律,每天推送消息的平台比例只占20%,大多数图书馆一周内推送内容不超过3条。

推送生动有趣、价值较高的内容和适合的推送频率会激发关注者与平台间互动的兴致。

但调查显示,211图书馆微信平台推送的内容单一,主要是资源推荐类(新书推荐、数据库介绍等)、通知公告类(规章制度、讲座、活动预告等)消息,并没有过多吸引用户兴趣的针对性推送内容。

2改善我国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应用的对策2.1规范微信公众号申请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个人和机构可实现与特定群体在图片、语音等方面的沟通和互动[1]。

正因为其具有这一便利功能,导致目前微信平台发展火热,越来越多的个人或者企业开始关注微信[2]。

但由于微信公众账号的申请非常简单,登录微信公众平台,就可以注册公众微信账号,确认成为公共账号用户,申请的中文名称是可以重复的[3]。

如此,就会出现同一个微信名称由不同的申请者申请、某些个人以图书馆名义开设微信平台的现象。

考虑到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是图书馆服务的形象窗口,微信平台上相关行为和言论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图书馆的官方态度,如果出现他人任意利用图书馆名称开设,发布无价值或者不发布信息,会影响该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形象。

为了避免这一现象,腾讯电商应该对图书馆等公益性、权威性强的单位申请公众号时做额外的限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当发现有人申请类似公众账号时,严格审查其申请流程,确保是机构自身申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