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验十二b谐振动的研究用弹簧振子

试验十二b谐振动的研究用弹簧振子

或者写成
T
2
=
(2π )2 k
m
+
(2π )2 k
m0
(2-12b-3)
公式(2-12b-3)说明:T 仅决定于振子本身的特性,与初始条件无关;当 k 一定时,
T 2 正比于 m,即 T 2 ~m 图为一直线,其斜率为 (2π)2 ,截距为kΒιβλιοθήκη (2π)2 km0

实验内容
1.调节仪器。将仪器按照如图 2-12b-1 所示安装,并调节 支架让小镜面及其它参于振动的物体竖直。
2.验证弹簧振子的周期 T 与初始条件无关。 (1)在砝码盘内放入适量砝码,调节镜尺,确定平衡位置; 轻轻拉动物体使其在弹性限度内离开平衡位置一定距离 x0,释放后 待振动稳定时,以平衡位置为计时起点,用秒表测出振动 50 次的 时间,计算出周期;
B C
A E
o
D G F
H
S
图 2-12b-1
(2)改变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 x0 的数值三次,即改变振幅,用同样的办法求 出周期;
2.用天平称出弹簧的质量与测得的等效质量比较有何差异?为什么?
附录 圆锥形弹簧的有效质量可以根据下面公式进行计算:
1 (1 − β 10 ) − 1 β 4 (1 − β 6 ) + 1 β 8 (1 − β )2
m0 = 2m 10
3
2
(1 − β 4 )2 (1 − β 2 )
其中 β
=
R小 R大
实验十二 (b) 谐振动的研究(用弹簧振子)
实验目的 1.验证弹簧振子的运动规律,测出弹簧振子的倔强系数。 2.用图解法求弹簧的等效质量。
实验仪器
焦利氏秤,砝码,镊子和秒表。
实验原理 将一根倔强系数为 k 的弹簧上端固定,下端系一个质量为 m 的物体,如图所示。以 物体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与它所受
,当 β
= 1时,取极限值得 m0
=
1m。 3
此公式可参看《大学物理》1991.11. (18~20) .
3.根据步骤 3 中的实验数据作 T 2 ~m 图,如为直线,即说明 T 2 与 m 成正比。
4.用图解法求出 k 和 m0,并与用公式(2-12b-1)和(2-12b-3)求出的 k 和 m0 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思考题
1.在验证T 2 与 m 成正比时,应如何确定每次所增加砝码的数量?
(3)改变计时起点三次,仍用上述办法求出所对应的周期。
3.验证 k 一定时, T 2 与 m 成正比。
(1)用天平称出砝码盘的质量; (2)依次改变盘内砝码的质量(如增加砝码应视弹簧而定),共五次,先读出每次 改变砝码而使弹簧伸长的改变量,然后用上述方法测对应 mi 的周期 Ti,(i=1,2,…5)。 数据处理 1.记录实验数据。 2.比较与步骤 2 中所测的周期 T 的数值,得出结论。
到弹力的关系为
F=-k x
(2-12b-1)
若忽略空气阻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
+
m0 )
d2x dt 2
=
−kx
,式中
m0
为弹簧的等效质量。
令ω 2 = k ,则前面公式又可写成 m + m0
d2x +ω2x = 0 dt 2
(2-12b-2)
由此可知,系统作的是谐振动,其振动周期是 T = 2π m + m0 k
相关主题